从校园到职场,人会经历什么样的转变?

计算机搬砖工


1. 作息时间和个人生活环境改变。睡到自然醒是不可能了,迟到要受处分。逃课的习惯也必须改,旷工处分更严厉。

2.校园里没有生存压力,玩的是理想和浪漫。职场要承受多座大山,拼的是辛苦和业绩。心态决定心情,压力产生苦恼。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抗压能力。

3.校园里都是预备精英,职场大多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工人。你得接受自己的平凡,你得接受自己慢慢成为了以前讨厌的那种人。当然,当你成熟后,你会发现以前的讨厌是因为不成熟的偏见。是你对真善美的误解,对真理的曲解。

最好奉劝,永远不要让心迷失!


即佛即道


会感觉挣的再多也感觉钱不够花


老魏的生活


校园和职场有很多共同点,当然差异也特别大,主要是学生和职业人多身份差别,随之带来的心态,生活状态,认知等等发生变化。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校招生培养计划的组织经验,谈谈我对校园到职场的变化。

第一,节奏上,从“寝室-课堂-食堂”三点一线,到“宿舍-工作-快餐”三点一线

刚毕业的前三年,我一度认为,上班和学校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吃饭-打怪-睡觉,三点一线。那个时间段对加班等也没有什么概念,只想着多学点,所以生活很简单,也没有其他诉求。

唯一区别来说,圈子更小了,无数次感概。在学校还参与下社团,春游自行车,集体烧烤庆祝节日。总之活动多,圈子也是跨专业,跨院系。

但是上班后,天天就是项目组,部门这些人。且生活上并没有什么交集,除开定期团队聚餐活动之外,好像没有参与其他业余活动。这可能是很多人上班了,连谈恋爱都难了。

职场人在时间上比校园人更有感知。校园人时间是慢而悠闲的,职场人是紧而急促的。

第二,压力上,从天天无忧无虑上上课,到项目任务,加班加点,评优绩效压力重重

这是校园人和职场人最大的区别。工作上的任务和课后交论文是两码事。本质上,交论文是做学术,是理论。工作任务是你的价值体现,是实践真知。

在去年校招生的培养项目中,分为暖场,游戏,项目模拟,工作汇报等等一系列活动中,校招生对于活动表现很好,但是在项目模拟的环节,有两个特点:

  1. 有过实习经验的和没有实习的差别很大:实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职场工作方式的感知。
  2. 做出来的东西非常学术化,铺垫很多,项目书更像是一个论文格式。没有用的东西很多。

实际差别不仅如此,考核的压力比考试的压力更大。去年年底,校招生第一次参与年度考核,大部分人很紧张,一方面第一次参与心态上紧张,另一方面面对老职场人,考核对比竞争压力很大,绩效就会区分优良中差。当然很多公司有一定保护期。但是终究是面对。

第三,对钱的认知更直观了。从啃老族到独立自主。

这个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从啃老族到独立生活。也是我们成人的重要标准。当然前期刚刚入职场,还是需要家里支持,比如北上广深,生活成本和租房成本还是比较高。

半年度左右,大部分人能够独立养活自己。甚至年底过年回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收入第一次真正的买一份礼物给父母家人。

这个阶段和校园差别特别大,每一块钱花出去,你都有感知,自己的钱袋子只有那么大。你会第一次思考自己挣多少钱,饭钱,房租,零花钱。甚至想有点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