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到職場,人會經歷什麼樣的轉變?

計算機搬磚工


1. 作息時間和個人生活環境改變。睡到自然醒是不可能了,遲到要受處分。逃課的習慣也必須改,曠工處分更嚴厲。

2.校園裡沒有生存壓力,玩的是理想和浪漫。職場要承受多座大山,拼的是辛苦和業績。心態決定心情,壓力產生苦惱。要不斷磨鍊自己的抗壓能力。

3.校園裡都是預備精英,職場大多是實實在在的技術工人。你得接受自己的平凡,你得接受自己慢慢成為了以前討厭的那種人。當然,當你成熟後,你會發現以前的討厭是因為不成熟的偏見。是你對真善美的誤解,對真理的曲解。

最好奉勸,永遠不要讓心迷失!


即佛即道


會感覺掙的再多也感覺錢不夠花


老魏的生活


校園和職場有很多共同點,當然差異也特別大,主要是學生和職業人多身份差別,隨之帶來的心態,生活狀態,認知等等發生變化。

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和校招生培養計劃的組織經驗,談談我對校園到職場的變化。

第一,節奏上,從“寢室-課堂-食堂”三點一線,到“宿舍-工作-快餐”三點一線

剛畢業的前三年,我一度認為,上班和學校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吃飯-打怪-睡覺,三點一線。那個時間段對加班等也沒有什麼概念,只想著多學點,所以生活很簡單,也沒有其他訴求。

唯一區別來說,圈子更小了,無數次感概。在學校還參與下社團,春遊自行車,集體燒烤慶祝節日。總之活動多,圈子也是跨專業,跨院系。

但是上班後,天天就是項目組,部門這些人。且生活上並沒有什麼交集,除開定期團隊聚餐活動之外,好像沒有參與其他業餘活動。這可能是很多人上班了,連談戀愛都難了。

職場人在時間上比校園人更有感知。校園人時間是慢而悠閒的,職場人是緊而急促的。

第二,壓力上,從天天無憂無慮上上課,到項目任務,加班加點,評優績效壓力重重

這是校園人和職場人最大的區別。工作上的任務和課後交論文是兩碼事。本質上,交論文是做學術,是理論。工作任務是你的價值體現,是實踐真知。

在去年校招生的培養項目中,分為暖場,遊戲,項目模擬,工作彙報等等一系列活動中,校招生對於活動表現很好,但是在項目模擬的環節,有兩個特點:

  1. 有過實習經驗的和沒有實習的差別很大:實習經驗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職場工作方式的感知。
  2. 做出來的東西非常學術化,鋪墊很多,項目書更像是一個論文格式。沒有用的東西很多。

實際差別不僅如此,考核的壓力比考試的壓力更大。去年年底,校招生第一次參與年度考核,大部分人很緊張,一方面第一次參與心態上緊張,另一方面面對老職場人,考核對比競爭壓力很大,績效就會區分優良中差。當然很多公司有一定保護期。但是終究是面對。

第三,對錢的認知更直觀了。從啃老族到獨立自主。

這個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從啃老族到獨立生活。也是我們成人的重要標準。當然前期剛剛入職場,還是需要家裡支持,比如北上廣深,生活成本和租房成本還是比較高。

半年度左右,大部分人能夠獨立養活自己。甚至年底過年回家,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收入第一次真正的買一份禮物給父母家人。

這個階段和校園差別特別大,每一塊錢花出去,你都有感知,自己的錢袋子只有那麼大。你會第一次思考自己掙多少錢,飯錢,房租,零花錢。甚至想有點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