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香包:母親的藝術

慶陽香包產自甘肅慶陽。慶陽地處陝甘寧三省交匯處,屬於黃河中下游黃河流域黃土高原溝壑區,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軒轅黃帝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之處,又稱“岐黃故里”。慶陽香包也被稱為“荷包”“耍活”“絀絀”,是當地婦女製作的傳統手工藝品,在當地並不單指香包這種物件,而是泛指各類刺繡品,因此還被稱為“隴繡”。慶陽香包用料簡單,僅使用布、針、線和一些珠子,布料多用絲綢或彩布,線絮全為五顏六色的綵線,但形態各異、種類豐富,香包風格淳樸,富有吉祥寓意、蘊含樂觀精神,深受廣大群眾喜愛,不僅是傳統節日的重要配飾,也是富有特色的旅遊產品。

非遺香包:母親的藝術

香包製作與生活習俗密不可分,它首先是端午節的一種重要民俗物品,慶陽端午節制作佩帶的“絀絀”是慶陽香包最具特色的品種。“絀”原指原始骨針的一種縫製方法,後稱用布縫製、袋口能松能緊的香包形式。這種形式的起始時間尚不可考,據說形成於公元前2300多年,歧伯攜藥袋防疫驅瘟、禁蛇毒,由此開創了“燻蒸法”。因歧伯生於慶陽,故此法在當地漸成習俗,後世流傳不斷。使用的草藥被稱為“香草”,因而製作的藥袋便被稱為“香包”或“絀絀”。香包刺繡不僅是一種藥用物件,還是人們抒發情感、表現美好生活的藝術形式。在傳統生活中,香包刺繡是慶陽姑娘必備的技藝,慶陽民歌中唱到“八歲學針線,十歲進繡房,進了繡房繡鴛鴦,百樣故事都繡上”,反映了慶陽姑娘心靈手巧的文化傳統。

非遺香包:母親的藝術

慶陽香包通常可分為香包、掛片、衣袖、桌裙、枕頂等類型,結構上主要有頭戴肩覆型、胸掛式、背心型和鞋子等類型,不同部位使用的香包刺繡的題材有所不同。頭戴型香包主要是“絀絀”、線盤書掛,以及虎頭、兔頭等各種動物造型的帽子;在肩膀佩戴的包括獅子、老虎等形象的刺繡;胸掛式香包以植物題材居多,在端午時分佩戴香包可以起到祛邪護身的作用。娃娃使用的“五毒背心”是最有特色的背心式刺繡了,這種背心常常通過拼貼手法形成規則的幾何紋樣,並繡上蛇、蠍、蜥蜴、蜘蛛、蜈蚣五種有毒的動物,以期“以毒攻毒”,保護孩子不被蟲子叮咬。在慶陽大街上,夏季常常看到孩子們穿著五毒揹帶褲,色彩鮮豔亮麗,頗為可愛;冬季顏色鮮豔的五毒棉背心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母愛。此外孩子們手戴的貓護手,腳上的虎頭鞋、貓頭鞋、豬頭鞋、蝴蝶鞋等,孩子們穿著的樣子十分可愛。

非遺香包:母親的藝術

慶陽香包的製作工藝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按照工藝可分為“絀絀”類、線盤類、立體繡類、平面刺繡類四大類型。“絀絀”又名藏針繡,是傳統慶陽香包最有代表性的種類,它“小不盈寸,大不充拳”,運用邊角料就可以做出色彩鮮豔的“絀絀”,早年時逢端午戴在孩子肩膀或別在髮髻,是孩子們興奮不已的事情。線盤,是使用硬紙片或紙盒上纏上彩色絲線,做成“粽子”“八卦”“書套”等各種式樣,配以珠線,也被稱為“耍耍”,端午節做這些東西給孩子們佩戴,寄託瞭望子成龍的期盼,也可以掛在門庭或饋贈他人,以寓示祥和平安。

非遺香包:母親的藝術

立體繡的類型最為多樣,花色品種最為繁多,十二生肖、千歲香包,結婚使用的香包,有些是單面繡花,有些是雙面繡花,形式多種多樣。針扎是一種隨身攜帶的針線包,小小一個針紮上彙集十幾種針法,體現出慶陽香包針法技藝之精湛。平面刺繡類香包以長短針為當地最有特色的,這種像太陽一樣的放射性形狀,有人推測是對太陽的崇拜,長短不同的三角形針法,也被稱為“狗牙邊”,造型也十分形象。傳統隴繡的針法還有納針、繃針、擰針、麥稜針、平針、挑針、戧針等40種針法。刺繡裝飾品最為普遍,有立體的,也有平面的,這些裝飾品或掛在衣服上,或掛在牆上,是生活中亮麗的風景線。慶陽香包有拼貼浮雕繡,也有包繡、平繡的,這些裝飾品可以在婚慶時間使用,也可以用於日常裝飾,是家庭裝飾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非遺香包:母親的藝術

慶陽香包的圖案是一種託物言志的方法,其圖案構成總可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小小的香包卻體現了民眾長期積澱的民俗文化需求。如借獅虎的威猛來驅邪,借“魚鑽蓮”“鳳戲牡丹”比喻婚姻美滿,借“榴開百子”“老鼠啃葡萄”寓意多子多福,俊俏的“喜上眉梢”圖案中寓示喜氣洋洋等。慶陽香包圖案蘊含美好祈盼,反映了民間理想和審美觀念。比如蛙魚穿蓮、老鼠吃葡萄、老鼠搬金瓜等都是愛情的象徵,同時象徵多子多福;八卦的造型說明陰陽統一觀的思想,在慶陽香包中常常看到,“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的思想;此外,家和萬事興、福祿壽喜等掛件體現了對美好的企盼,納福迎祥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慶陽香包中的大公雞又稱“大吉圖”,寓意著大吉大利的含義。慶陽娃娃的圖案繡著鳳凰、龍的圖案,象徵生生不息的美好期盼。“福祿壽”香包上繡著蝙蝠、梅花鹿和壽字紋,代表福祿壽喜、健康長壽的美好祝願。

非遺香包:母親的藝術

香包不僅具有外表美,還有其內在功效。香包圖案不同,裝填的香料不同,香味和功能也有所不同,佩戴這些香包有醫藥作用。慶陽香包的香型具有催眠作用的幽香、令人心曠神怡的清香、沁人心脾的玫瑰香等。目前正在研發的慶陽香包香料,取自傳統中藥,香料選擇要遵循一定的藥方劑量,其中的中藥成分並不是只有香味那麼簡單,這種古老的工藝裡融匯了傳統中藥的精髓。

非遺香包:母親的藝術

慶陽香包是一種集造型、色彩、味道為一體的民間藝術。隨著社會發展,慶陽香包的民俗功能逐漸淡化,審美和裝飾功能更加凸顯,成為慶陽當地婦女一項重要的手藝副業。如今,慶陽的七縣一區仍有著製作香包刺繡的習俗,香包的規格越來越大,越來越精細和多樣化。為了開拓更為廣泛的市場,慶陽的巧手們還製作了各式各樣的香包枕頭、汽車掛件,及婚慶裝飾等,香包類型不斷豐富。昔日母女相傳的手工藝,如今有了更加多樣化的傳習方式,在手工作坊、文化傳習所等都有傳承和傳播。希望慶陽香包在傳承發展中保持地域特色、文化韻味,裝點人民群眾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