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山丹:“非遺+扶貧”助推群眾脫貧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在行動#

一枚繡針、一根綵線、一把剪刀,繡出圖案精美細膩的鞋墊,精緻的小香包,還有圖案活靈活現的剪紙,一個帶電的烙鐵還能在薄木板上烙出各種精美的圖案……吸引了不少人拍照、錄像,駐足觀看。

這是4月24日記者在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非遺扶貧工坊”看到的一幕。

甘肅山丹:“非遺+扶貧”助推群眾脫貧


刺繡

當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記者團,走進張掖市山丹縣。

山丹縣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將文化惠民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採取“非遺+扶貧”工作創新模式,助推群眾增收致富,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進山丹縣“非遺扶貧工坊”,工人們刺繡、剪紙、烙畫,忙得不亦樂乎。

甘肅山丹:“非遺+扶貧”助推群眾脫貧


剪紙

“在非遺扶貧工坊不僅可以學到一門手藝,還能增加經濟收入,多餘時間也能照顧家庭。”今年58歲的王嬋說。接受記者採訪的多名“非遺扶貧工坊”工作人員表示,“非遺扶貧工坊”既能在家門口就業,也能照顧上家庭,可謂一舉兩得。

記者採訪瞭解到,近年來,山丹縣堅持保護與開發、傳承與創新並重的原則,讓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惠及人民群眾,通過多方面挖掘整理、多渠道宣傳推廣、多方式培訓傳承、多技術創新研發,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成效顯現。截至目前,全縣共有縣級非遺保護項目106項,縣級非遺傳承人93名,27所非遺傳習所掛牌運營;市級非遺保護項目25項,市級非遺傳承人22名;省級非遺保護項目4 項,傳承人3名,建成省級非遺扶貧工坊4家;“山丹寶卷”被納入“河西寶卷”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甘肅山丹:“非遺+扶貧”助推群眾脫貧


烙畫

據介紹,山丹縣積極開展“匠心傳承,精準扶貧”行動,將文化惠民與精準扶貧有效對接,深入發掘整理當地傳統工藝項目及歷史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現有產品,積極探索創新,依託全縣27個傳習所,建立了“非遺扶貧工坊”,找準了非遺傳統技藝和精準扶貧的結合點。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將文化惠民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採取“非遺+扶貧”工作模式,助推群眾增收致富,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的活力。

該縣依託非遺扶貧工坊,舉辦以山丹烙畫、木雕、山丹剪紙、山丹花饃等手工製作為主的培訓班近百場次、技能大賽2場次,培訓貧困戶勞動力近1000人,並將“非遺扶貧課堂”衍生到鄉鎮、村社及學校,持續擴大覆蓋範圍和覆蓋人群,幫助山丹縣貧困群眾學習傳統技藝、提高內生動力、促進就業增收。

甘肅山丹:“非遺+扶貧”助推群眾脫貧

作品

近年來,山丹縣積極動員、招募全縣各鄉鎮、村社建檔立卡貧困戶、協調“山丹花饃”“手工編織”“石木堂”“剪紙、山丹烙畫”等非遺傳習所,吸納貧困戶勞動力200多人,人均每月穩定增收1000-2400元。同時,該縣積極開展非遺創意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藉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在加大山丹烙畫、麥稈畫、樹皮畫、剪紙、刺繡、手工編織、山丹花饃、木雕、玉雕、石雕等傳統工藝傳承保護的同時,創新技藝,將傳統工藝與醫養、旅遊等多元文化相融合,研發創作出了山丹宣紙烙畫、紅棗木醫藥枕、燻蒸儀、玉硯滴、花饃等文創產品2000多件。同時,依託文創產品立項積極向上申報爭取項目資金,扶持發展“非遺扶貧工坊”,既傳承了傳統非遺技術,又讓貧困戶在家裡增收致富,穩定脫貧。

來源:法制網 記者 周文馨 李雙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