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景德鎮瓷業自宋代興盛以後,元代在技術和藝術兩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明代更是開一代未有之奇,發展成為全國的瓷業中心,贏得了瓷都的佳譽。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五顏六色、璀璨多姿的顏色釉陶瓷,凝聚著中國古代陶瓷工匠的聰明才智,或熱烈、或奔放、或沉穩、或雅靜,體現出土和火的藝術真諦,漫長的歷史歲月滄桑積澱於繽紛的色彩之中。


唐代多彩、宋代理性、元代輝煌、明清華麗,象大樹的年輪一樣述說著歷史上發生過的一切,揭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尤其是元、明、清顏色釉陶瓷,不但色彩斑斕,而且成為中國陶瓷的主流品種之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更加豐富。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顏色釉的瓷色彩繽紛,其色彩變化能使人從中品味出深沉的文化內涵,後人一向推崇宋瓷,而宋瓷的主流就是單一的顏色釉瓷,五大名窯均以釉色取勝。元、明、清顏色釉瓷,更顯示出高雅的審美情趣。

傳統顏色釉有:以鐵為著色劑的青釉;以銅為著色劑的紅釉;以鈷為著色劑的藍釉。歷史上,許多時代都有顏色釉的傑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鈞紅,明代的霽紅,清代的郎窯紅、烏金釉、茶葉末釉等。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顏色釉是將著色顏料,與同它相適應的基礎釉料,按適當的比例混合,經過球磨、過篩製成顏色釉漿,施在未經灼燒的坯體,或經燒成的瓷胎上。


色釉多施在瓷胎上。在適當的溫度和氣氛下,顏色釉產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形成裝飾色釉。

拉坯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先以手工揉泥,揉泥大約有兩種方式,一種類似揉麵,泥形呈旋渦狀,另一種形似羊頭俗稱卷羊頭,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卷羊頭的揉泥方式。搓揉成長條形後,豎起壓短,再次搓揉,反覆數次即可。


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由於景德鎮瓷泥的柔軟性,且需內外修坯,拉制的坯體均要比其他黏土要厚,拉坯不僅要注意到收縮比,而且還應注意到造型。

利坯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拉成的坯半乾時置於轆轤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潔,厚薄均勻,這道工序稱為利坯,是陶瓷成型中極為重要的工序,最終確定琢器物的形狀。

利坯工不僅需要熟識泥料性能,器物造型的直、曲線變化,燒成時各部位留泥、收縮情況,還要首先學會磨製種類、大小繁多的鐵質利坯工具。

配釉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在配料之前需對釉用原料與呈色原料的性能與質量逐一鑑定,符合要求者方可按配方要求準確地稱料配合。為了保證色釉的質量,一般對每批釉漿都要先試火照確保顏色的純正無暇,合格釉漿才能使用。

施釉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不同的色釉和不同的坯胎,應採用不同濃度的釉漿,與不同的施釉方法,以求達到適當的釉層厚度和預期的呈色效果。單色釉、裂紋釉、無光釉的製品,應做到釉層厚薄一致。


對某些流動性大的單色釉,如傳統的鈞紅釉、烏金釉等,製品上部釉層宜稍厚,因其在高溫下熔融後,會因重力作用而下淌。如上部釉厚而下部釉薄,則可避免燒成過程中,製品上部色釉流失而變淡,下部則因色釉流積而變深,從而產生釉面呈色不均的現象。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施釉的坯胎有生坯,素燒坯和瓷胎三種,施釉的方法有浸釉、澆釉、蕩釉、噴釉以及刷釉等數種。也可以根據需要將浸、噴、刷諸法結合使用。

燒成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要燒造出理想的顏色釉製品,必須根據釉料的組成和呈色要求,掌握嚴格的燒成技藝,包括燒成溫度和燒成氣氛。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首先:窯位的選擇對於顏色釉的燒成極其重要,由於窯內各不同的部位,其溫度和氣氛都有明顯差異,因而對溫度和氣氛比較敏感的,顏色釉製品的燒成,必須選擇適當的窯位裝燒。


其次:入窯坯體的含水率不宜過高。


探尋“非遺”丨感受指尖上的“魅力”


第三:不同性質的顏色釉製品,不能混裝於同一匣內,以防銅的顏色揮發,而汙染其他製品的釉面。


第四:燒成溫度和速度與釉的成分有一定的關係。第五,特大器型的色釉製品,不論高溫或低溫,燒成升溫均不宜過速,尤應注意慢冷出窯,以防發生驚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