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

羅湖以改革開放先鋒城區的擔當和作為

助力對口幫扶地區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廣東省陸豐市金廂鎮下埔村

就是羅湖區“雙精準”

對口幫扶陸豐市26個貧困村的其中之一

經濟日報發文聚焦羅湖幫扶成果

來看看這裡發生了哪些故事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報道


下埔村

四月的陸豐,春回大地,豔陽高照。從廣東陸豐市出發,沿國道往東南方向行駛16公里,來到金廂鎮下埔村。


村前的文化池塘波光粼粼,村口“徐成章送槍”的群像雕塑前,不少來自周邊的遊客正排隊拍照留念,一片歡聲笑語。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資料圖


來過下埔村的人

都覺得這裡變美了

成為了遊客打卡的“網紅村”


不過,很少人知道

以前這裡沒有主導產業

羅湖為當地找到了

一條“造血式”幫扶的發展之路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點擊播放視頻


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


下埔村是一片紅色的土地

走出了依託紅色基因

實現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羊城晚報記者王漫琪攝


紅色引領,綠色發展;講好紅色故事,發展紅色旅遊;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我們的首要產業。


——羅湖區委黨校派駐

廣東省陸豐市金廂鎮下埔村

黨總支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廖淑新


這裡有著一段紅色的記憶——


“1927年南昌起義後,周恩來在葉挺、聶榮臻、楊石魂的陪同下,來到金廂黃厝寮自然村村民黃文秀家養病近旬,後從金廂鎮洲渚村渡海赴港轉滬。周恩來黃厝寮村養病居所舊址正位於下埔村。也正是這段紅色記憶,為下埔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埋下了希望的種子。”廖淑新介紹說。


然而,曾經的這段歷史甚至很多本地村民都不知道。


“我剛來時,舊址十分破爛,屋頂瓦片隨時可能掉下來,地上長滿了雜草。”廖淑新回憶道。


自2017年底開始,駐村扶貧隊與下埔村一起通過多次組織修繕舊址、採訪村民、尋訪當地黨史辦收集歷史資料,並發動村民捐獻具有歷史價值的物品……舊址在點滴行動中煥然一新,裡面的陳列物也多了起來。


2019年,“廣東省革命遺址——周恩來黃厝寮村養病居所舊址”“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相繼在此掛牌。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從村口沿著新修的道路步行前往舊址

紅色故事已在

一片綠意盎然的春意中徐徐展開

▼▼


鄉間小道兩旁的房屋牆面上,彩色的壁畫訴說著1927年的那段難忘歲月。來到舊址,絡繹不絕的遊客們正細心觀看著每一樣滿載歷史的老物件。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下埔村周恩來居址廣場的彩色繪畫。經濟日報記者楊陽騰攝


“聽說這裡有周恩來養病居所舊址,就帶著孩子來這裡實地感受紅色文化,接受下教育。而且這幾年下埔村也建得很漂亮,以後還會經常來玩。”家住陸豐市東海鎮的陳先生說。


紅色旅遊收入超百萬

2019年,下埔村已接待各地遊客達50萬人次。舊址與金廂紅色文化館、村民廣場、周恩來居址廣場等組成的下埔村紅色文化旅遊項目至今已吸引了超過80萬人次的參觀者,為村民帶來了過百萬元的紅色旅遊收入。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金廂鎮下埔村金廂紅色文化館和村民廣場。經濟日報記者楊陽騰攝


紅色旅遊引春來


村子裡人多了,熱鬧起來了

各項產業也發展起來了


旅遊業發展,外出村民回村開店


從舊址出來,路旁一長排的小木屋前,村民黃少武正在做開店準備。


“我在這裡盤了2間店鋪,準備一間用來賣本地土特產,一間賣旅遊紀念品。”他言語間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我原本在外面做事有10多年了。這幾年村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村裡都是泥土路,一下雨路上就是泥巴混在一起,十分難走。

扶貧隊來了後幫我們又修路建房又搞旅遊開發,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尤其是自從村裡開發紅色旅遊項目後,遊客越來越多了,我也因此決定回村發展。”


據廖淑新介紹,小木屋共有16間,其中2間將作為消費扶貧專賣店,售賣當地特色農產品。同時,村裡還將通過開設微店、與幫扶單位簽訂供銷合同等手段,線上線下相結合,以期打開產品銷路。


小木屋每間每月500元的租金還將作為村集體收入,用於公益性崗位帶動貧困戶就業,以此形成可持續的良性發展態勢。


“前3年我們大力建設基礎設施,著力提升村容村貌。如村口的池塘以前裡面都是垃圾、惡臭熏天。我們通過大力整治、修繕,現在已經成了村民遊玩的好去處。環境好了、路通了,貨也就好賣了。我們村民的執行力很強的。只要有人流,生意就不會差,也不愁木屋租不出去。4月底消費扶貧專賣店一開張,就會有人來搶店鋪的。”廖淑新信心十足。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在深圳務工25年的張映明

如今也選擇回村生活


為村民提供公益性崗位


“村裡變化太大了,回來的村民也越來越多了。”他告訴記者,“現在我兩口子都在村裡找了份公益性崗位,做衛生清潔打掃工作。村裡沒有租房壓力,又能在家門口上班,孩子學費生活費我都能儘量滿足。日子越來越好了。”


2019年,下埔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100元,村集體收入達52萬元。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新農村示範村均已通過廣東省驗收,實現貧困戶100%退出、廣東省定貧困村出列的工作目標。


在廖淑新看來,紅色旅遊是下埔村發展的起點,未來可帶動村裡農產品消費、餐飲、住宿等一系列配套產業的興起。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修葺一新的下埔村村前文化池塘。經濟日報記者楊陽騰攝


待下埔村整個紅色旅遊項目完全建成後

每年可吸引培訓和參觀遊客至少20萬人次

不僅將有效帶動農戶就業、農產品銷售

還將推動實現

村集體與全村農戶可持續雙增收


羅湖正在與被幫扶地攜手齊心聚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


經濟日報:昔日貧困村蝶變“網紅村”,羅湖做了這些事……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羅湖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整理:新時代新羅湖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