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淨值人群第一 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現轉換拐點?

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正面臨遷移加速的拐點。

天風證券保險行業報告預估,過往實質剛兌的資管產品(信託、銀行理財等)的收益率和安全性雙降,長期收益穩定的儲蓄類保險將成為信託和銀行理財的替代品,家庭資金將會向儲蓄類保險產品遷移。

這不是單一的聲音,也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北京。只是由於北京在全國所有城市中高淨值人群數量居首位,這種家庭資產配置重點的轉換在北京發生的似乎更為明顯。

在全國範圍內,手握資金尤其是淨資產600萬元以上的家庭該配置什麼投資什麼,選擇標的的“轉換”似乎已成為共識,只是家庭資產配置的重點將轉到哪裡,似乎尚未有定論。同步可確定的是,在可選項裡,房產似乎已經大概率被排除在外。


北京高淨值人群第一 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現轉換拐點?

600萬,在北京投資房產的回報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中產階級和高淨值家庭的憂慮

年輕單身時,我們向左走,希望安穩度日;向右走,能夠追求激情與夢想。那時身強體壯,可以毫不費力左右開弓賺到第一桶金,或在北京房價還不高時買下人生的第一套房子。

後來我們有了孩子,父母也漸漸老了,車子、房子、票子,我們一樣不敢少,即便如此,一場新冠疫情襲來後,我們仍越發感覺到了不安全感。肩上的擔子越重,越希望家裡的積蓄越多,或者能來錢能增值的渠道越多,可是回望四周,當我們好不容易找到個投資項目時,又有一種猶豫和擔憂湧上心頭:萬一賠了怎麼辦?現在信託等產品都不保證剛性兌付了,而小銀行有的也已經倒閉了。

這是在北京生活的中產階級的焦慮。《胡潤財富報告》顯示,北京在600萬資產“富裕家庭”城市分佈中排第一,千萬資產“高淨值家庭”城市中仍居第一,甚至在億元資產家庭城市分佈中北京仍居首位。因此,這種投資理財上的擔憂和焦慮似乎在北京體現得更為普遍。


北京高淨值人群第一 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現轉換拐點?

擰巴,是在北京生活的很多人的切身感受,無關貧富


在淨資產千萬以上的高淨值人群或家庭中,類似的焦慮同樣存在。《2019-2020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報告》顯示,高淨值人群在投資理財上最大的痛點一是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太大,二是投資項目爆雷,三是無法判斷合適的投資時機。隨之而來的是整體投資回報率下降,以及接下來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類和項目。

疫情仍在,大家左手把鈔票握得更緊,更關注自己的健康,右手其實在投資上變得更謹慎,或者對收益回報的期望值在降低。畢竟比起其他國家的負利率現實,中國的宏觀環境已算讓人欣慰了。

投長錢 高收益又安全的投資品沒了嗎?

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可選項雖不如西方多,但可投品類已比幾年前增了不少。除了存款,我們可選擇債券、投資信託、股票、保險、期貨以及其他。房產在前幾年價格上揚可期,在目前,多數家庭投資時已不再優先考慮。2015年以來投資創業公司或者與人合夥開公司曾流行一時,但疫情前後創業公司倒下一片,即使是獨角獸公司也啟動了裁員,有閒錢的高淨值人士多數已不敢再冒這個險。

面對國際國內不斷變幻的宏觀環境,我在北京多數朋友的投資都開始趨於理性。問他(她)們的投資預期時,多數都會說“高於儲蓄收益即可”,言下之意已不再要求太多。


北京高淨值人群第一 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現轉換拐點?

“回本”,是大家誓死捍衛的底線


一家A類保險公司的高級總監感慨,現在在北京有房有車有娃的家庭買一份年金險,多數人自然的反應是先問問幾年能回本?3年還是5年?他知道在西方,保險產品是家庭長期理財規劃中重要的一環。而在國內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保險公司擅長打理的主要是投資週期在10年以上的長錢。

國內居民對於某種金融產品的具體功用仍存在理解偏差。這也導致中國家庭在選擇新的投資理財品種時有時會被忽悠,或者自己會誤讀金融機構銷售人員的話,而自己回去看條款時,面對林林總總的文字,更是怕耽誤時間又看不透哪裡有坑。

對監管部門而言,除了對投資機構進行合規監管,對投資者的教育和投資者輔助引導工作還任重道遠。


北京高淨值人群第一 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現轉換拐點?

藉助財務工具,實現永續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