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基金的溢價

跟錢有關,開門見山。

1 溢價/折價與套利

基金有兩種銷售途徑,一種叫場外,一種叫場內

場外,指的是拿錢直接到基金公司,進行“申購”或“贖回”。

場內,指的是拿錢到交易基金的場所,從其他交易者手中進行“買入”或“賣出”。

打個比方就很好理解:把基金看做演唱會門票,基金公司是官方售票處。場外申購,是從官方直接訂購門票,贖回就是退票。場內買入和賣出,是從其他消費者手中,交易門票。

官方賣給消費者的門票,每天只有一個價格,叫做“淨值”。但消費者手中的,門票,隨時都可以交易,就像股票一樣,因此每天會有很多價格,產生價格波動。

舉例,某一天,官方票價是100元,但有消息說演唱會請了大咖嘉賓,於是門票被炒到了150元,這就形成了“溢價”。溢價率=150/100-1=50%。

第二天,官方票價還是100元,新消息是不僅嘉賓是謠傳,主唱嗓子還壞了,於是很多人喊價80元脫手,這就形成了“折價”。折價率=8/10-1=-20%。

有了溢價和折價,自然就會有黃牛想套取差價,這就形成了“套利”。黃牛會從官方購買100元的票,150賣出。或者從市場上收購80元的票,再以100元退還給官方。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從中賺取差價。

套利的原理雖然簡單,但實際操作是有風險的。

第一個風險,是價格波動的風險。因為門票的流轉需要時間,不能上一秒買來,下一秒就賣掉,這就意味著黃牛會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100元買的票,想150元賣掉,結果第二天跌到90元,還虧了10元。

另一個風險,是套利空間的大小問題

。現實中,套利空間通常比較小,100元的票,可能只能賣103元,扣除手續費,說不定還要倒貼。

顯然,無論是哪種風險,只有在套利空間(即溢價/折價率)很大時,才能最終賺到錢。

大致理解了原理,下面看實際案例。

2 石油類基金為例

從今年1月開始,石油類基金就開始跌跌不休。3月之後,石油因為談判問題,以及美股的熔斷,開始了新一輪暴跌之旅。很多買了石油類基金的朋友,虧損很大。

由於這類基金,淨值是跟隨美國的石油公司股票或原油價格而波動,漲跌幅沒有限制,因此暴跌的時候,每天淨值的下跌幅度可能超過10%。但在中國場內交易的這類基金,由於漲跌幅限制,每天最多跌10%。這就出現了上文所說的套利空間。

這就是第一種套利方法——品種內套利

比如,3月9號,南方原油

的場外價格跌了17%,淨值變成了0.7162;但場內價格只跌了10%,收盤價是0.864。此時,溢價率=0.864/0.7162-1=20%。理論上就可以在場外以更便宜的價格進行申購,再到場內賣出,賺取差價。

可惜,南方原油的基金公司,早在2月12日就暫停了申購。原因就是自今年1月石油類基金下跌以來,既有不少人因為便宜進行申購,也有不少人開始套利,導致基金公司外匯額度不夠用了。

也就是說,官方現在不再賣新門票了。現在門票只能在交易者手中流轉。顯然,從基金公司低價買來,再高價賣給別人的路子是行不通了。

那是不是就完全束手無策呢?也不是。還有一種方法,叫做跨品種套利

例如,在3月23日,南方原油的淨值跌到0.5518,但場內價格還是0.783,溢價率達到42%,相當高。

但另一個品種,石油基金,在3月23日的時候,還可以繼續申購,而且當天的淨值是0.581,場內收盤價0.606,

溢價率只有4%

這時候,其實可以在場內賣出南方原油,然後場外申購石油基金。這兩隻基金有較高的相關性,齊跌齊漲,不會因為更換品種而付出更多的機會成本。這就相當於從一個高溢價品種換成了低溢價品種,有一定幾率提高未來的收益彈性。

而且,隨著各個石油類基金暫停申購,石油基金也極大概率會暫停,這樣場內溢價率可能也會隨之上漲,進一步提高收益。

實際上,在3月26日,石油基金就發佈了公告,暫停申購。

從3月23日到4月14日,南方油氣和石油基金的場內溢價率幾乎沒變,但前者淨值漲幅只有3.9%,後者淨值漲幅達到30%

按最初1元錢算,如果不換品種,現在最多賣1.48元;如果跨品種套利,現在可以落袋1.91元。

以上就是基金溢價/折價、套利的簡單原理和應用。

要想套利成功,除了知道原理,更需要多實踐操作。瞭解不同基金的具體交易機制,跟蹤重要的公告,關注溢價/折價率,考慮流動性,估算交易摩擦費用,只有自己多嘗試,才能總結出更多的技巧和經驗。

ps.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何小合”。

風險提示:本文僅作為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套利有風險,盈虧請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