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身為中年大叔,最近難免總被B站屢次的“刷屏”傳播所吸引,跨年晚會、百大UP主、橫幅大二維碼,再到今天要說的《後浪》演講等,營銷真是層出不窮。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正當五四青年節,B站的宣傳選片《後浪》確實很優秀,在朋友圈、今日頭條、微博等各大平臺廣泛傳播,甚至還登上了央視,可以說得到了官方的肯定。

作為已經不是青年的中年人,可能很多人也是本片的受眾,看完的第一感受是:

  • 後浪啊,我好羨慕你們,你們處在美好的時代,有權利作選擇。

當然,它能做得如此卓有成效,屢屢實現了讓用戶喜愛的最高境界:讓用戶不但不抗拒廣告,還主動搖旗吶喊,真是不簡單。

  • B站的傳播能成功,並不是依託於它的洞察和創意,雖然洞察和創意都是頂尖的,但成功的真正關鍵在於對準了B站的基因—當代年輕人。

因此,作為前浪“中年人”,今天我就想談談,我們該怎麼去關注“後浪”—當代年輕人吧。

一、B站:你的年輕人,不代表主流

這個短片確實很優秀,用精美的畫面,優雅的臺詞,高超的剪輯等,去勾起觀眾的腎上腺素去找到B站年輕觀眾的認同感。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我就是給你編制一個美麗的夢,在這個夢裡,你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不平凡。

如果只是B站的宣傳片,的確是個值得學習的營銷案例。

  • 1、選角:何冰老師,知名度夠高,迎合了b站對流量明星的喜愛,對“實力派”的尊崇。話劇演員出身的何冰老師對演講臺詞掌控也很精準。
  • 2、主題:把握了新時代年輕人自強自信的心態,迎合了目前民族主義的潮流。這一代年輕人沐浴在新世紀的陽光下,當真是最自信的一代。看看B站的彈幕,你就知道這就是B站的用戶畫像。
  • 3、品牌推廣:視頻所用素材主要來源於B站up主們,這是一次曝光的好機會;同時,結語點題B站,“在B站 和1.3億年輕人一起 表達自我 擁抱世界”,把B站和“年輕人”這個符號深度綁定。

總體來看,這個宣傳視頻從各個角度迎合了B站主流用戶的口味,並且將B站定位於“年輕人喜愛的網站”,是非常成功的廣告。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可是,我要思考的是:

  • 這個視頻從遊戲、舞蹈、運動、生活等,多種方面切入,總會有一個方面能夠得到年輕人的“認同感”。
  • 只是,這場演講與其說是獻給中國的年輕人,不如說是獻給中國的大城市年輕人。

因此,B站的年輕人用戶,並不代表主流,我們還要關注那些從農村出來的,默默在奮鬥著的年輕人,它們才是主流。

二、B站的“後浪”年輕人,自信的發出青年聲音即可

從短片的主題看,B站用自身用戶的“年輕人”畫像,引起了共鳴與傳播,這是主題的初衷。

可是,我們也要看到,這個短片其實也隱含著,在傳達另一個主題:

  • 前浪們,快來“讚頌”這代年輕人絕非“一代不如一代”。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其實,《後浪》的短片出臺,實質上也是一個青少年嚮往的視頻平臺(B站)試圖打入官方主流,獲得主流的認可,更是為了讓那些四五十歲的“前浪”領導們在百忙之中掃上一眼,然後說:“哦,B站還挺正能量的嘛,不是像聽說的那樣烏七八糟的。”

如果說,這次短片離開了這個實質,談什麼《後浪》能不能代表青年,那是毫無意義,《後浪》就是給“前浪”們看的,它要得到“前浪”的認可,,就必須表現出“前浪”所想象、所期待的那種好“後浪”形象。

這個無可厚非,其實我更想說的是,短片中的年輕人是處於高物質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本身就具備有優越感的,帶著天生“自信”的基因,他們其實不需要“認同感”,他們更重要的是:

  • 青年人的聲音,要自己說出來!

其實,對於成長在城市的年輕人,青年的聲音要青年自己說,青年的聲音不要別人代他們說。

回到1919年,那時候的青年們衝進衚衕的時候,就是要告訴別人,什麼才是青年的聲音。

也就是說,別人獻給青年的,青年說一聲謝謝,可以認可,也可以不認可。但更重要的的事,青年自己要說出自己的聲音。

後浪推前浪是歷史的客觀規律,對於城市的年輕人,不是前浪的認可的讚頌,畢竟這些青年人不要做寵物。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因此,五四青年節,B站所展現的這些年輕人,不談勞動價值,談談“愛好”也無可厚非,畢竟這些愛好比如動畫、旅遊、電競等,是這些城市年輕人的心聲,是他們的消費價值觀,敢想敢做即可。

可惜的是,視頻中剪取了一個個美麗的面孔,多彩的服裝,美妙的生活鏡頭,然而青年工人、農民、護士、醫生、解放軍戰士、清潔工、快遞員、教師等的普通的年輕人身影全部缺失。

其實,這些年輕人才更需要有“認可感”,我們不能單純用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消費主義的價值體系作為評價標尺,我們還要盯準那些各行各業的普通年輕人。

三、這個時代太需要寵辱不驚,普通的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如果要給這個話題做個比喻,那就是好像,當年學校裡的學生代表發言,和大多數同學沒啥關係。

可以肯定的說,對於那些在各行各業的主流年輕人,其實沒有多少人能夠“從小就在探索自己的興趣”。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 尤其是那些從農村出來的年輕人,他們在一個出門就是田野和天空,待在家裡只有電視和書的世界,興趣能有什麼呢?就像我的小時候的興趣是玩泥巴,所以我說這不是我的生活。

不可否認,我也覺得《後浪》是一部很好的短片,但看完這部短片之後,總感覺這並不是我們普通人的“後浪”時代,亦或者說不是我身邊這群人的生活。

  • 我們要關注身邊的這些年輕人,在生活的壓迫下選擇五一假日還在加班,他們奔跑在大街小巷送著外賣、在服裝店裡向著顧客招手、在工廠裡組裝著一個又一個的零件,拼盡全力在高昂的房價之下掙扎著,我想這才是我們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他們很難有機會去接觸視頻中所描述的這種生活,他們能夠做的就是拼盡全力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就如同在一條奔湧的河流,普通的年輕人在裸泳,城市的年輕人在船上。

我們需要做的是,關注這些普通的年輕人,給這些主流的年輕人更多的“認可感”,讓這些為生活而奔波的大多數年輕人,也能夠過上如此生活,才能讓涓涓細流捲起驚濤駭浪。

  • 另外,也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要活成那種“精彩”,他們可能只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平安健康地與家人一起,過一種幸福的小日子,哪怕平平淡淡,哪怕一點都不

我們要理解這樣的普通青年人,也要關照到這樣的青年人,更要鼓勵、認可這樣的青年人。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 思想家雷蒙威廉斯得出一個結論:城市無法拯救鄉村,鄉村也拯救不了城市。

在《鄉村與城市》相關著作中,雷蒙·威廉斯認為:

城市與鄉村的這種矛盾與張力,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遇到的一場全面而深重的危機。現代化的後遺症猛看是消除鄉村與城市的差距,但因經濟的支撐,這種差距其實不是變小而恰恰是變大了且被掩蓋了。

因此,我們不要讓這群普通的年輕人,因為距離拉大而被掩蓋,這就是我所要表達的心聲。

最後的話:城市中心主義,不能全部壟斷了傳播領域的話語權

城市中心主義不能全部壟斷了如今傳播領域的話語權。畢竟在這一過程中,城市年輕人中產被塑造成了社會的主體,其生活方式也成了全國看齊的對象。

談B站《後浪》:時代需要寵辱不驚,普通年輕人更需要“認同感”

可是,普通的工人和農民等年輕人作為城市生活存在的基石也不能逐漸被邊緣化,而應該成為不斷受到社會人文關懷的群體。

俗話說:一枚硬幣有正反面,每個年輕人都是這枚硬幣的一部分,雖然彼此有所不同。對於B站的《後浪》:

  • 作為一場商業演講,B站對自己的核心用戶把握非常精準;
  • 作為一場國家形象展示,視頻較好的表現了中國近年來的進步;
  • 而作為一場在五四青年節獻給所有中國年輕人的宣傳片,顯得就不夠豐滿。

醉井觀商,以小見大,善於思考,樂於分享,更多的商業點評、行業趨勢分析等,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溝通,共贏共生,謝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