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想見你》是去年年底大熱的一部臺劇,自從它播出以後,我就被周圍的朋友不斷地安利。豆瓣評分高達9.2,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故事講述了27歲的黃雨萱靈魂穿越到17歲的陳韻如身上,從而改變了陳韻如的生活的故事。陳韻如內向孤僻,總是把自己封鎖起來。她的內心深藏著自卑和恐懼,她不喜歡這個世界,也不喜歡自己。而穿越到她身上的黃雨萱卻是她渴望成為的樣子,爽朗外向,受人矚目。後來,陳韻如為了變成黃雨萱的模樣,她變得自私、虛偽,慢慢地迷失了自己。

看完這部劇後,很多人都在罵陳韻如。但我反而覺得她很可憐,她代表著最無助的那些群體。導演拍這部劇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去罵陳韻如,而是想告訴我們:人要接受自己的“特別”,這個世界也要給陳韻如這類“特殊群體”一些理解和關愛。


1. 陳韻如最大的問題不是性格內向,而是缺少自我認同

陳韻如是一個高三的學生,她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父母分居,父親在外欠了很多錢常年不回家,母親靠做陪酒女養活她和弟弟。不僅如此,母親重男輕女,弟弟也討厭她。

生活在這樣支離破碎的家庭裡,讓陳韻如從小就變得自卑膽小。她就像一個透明的人。每天低著頭帶著耳機,小心翼翼地不讓自己被別人發現。

在上學的路上遇到李子維和莫俊傑時,她的第一反應是怎麼讓他們不發現自己。她低著頭,表情十分不自然。

在學校她一直獨來獨往,從不參加任何活動。同學們覺得她孤僻怪異,也不願意靠近她。她沒有一個朋友,直到她遇見了李子維和莫俊傑。她說:“我不知道怎麼說話,周圍也沒有朋友,很羨慕李子維和莫俊傑說對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本來是花樣的年紀,陳韻如卻失去了這個年齡段應有的青春和活力。

很多人說,陳韻如變成這樣,是她的性格使然,她過於內向。其實,她身上最大的問題,不是性格內向,而是她缺少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又叫做“自我的同一性”。你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你知道自己是誰,並且對所認知的自己,抱有一種持續的、穩定的認同感。

陳韻如之所感到痛苦甚至厭惡這個世界,是因為她無法為自己提供持續穩定的認同感。

相反,她在潛意識裡認同外界對她的負面的評價和認知:我不夠好,我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我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

《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投射性認同”。簡單來說,就是你把外界環境對你的影響和評價內化為你的自我認知的過程。

說到這裡,或許很多人已經開始代入自己青春期成長的經歷了。其實,我們對“自我認同”這個詞並不陌生。

還記得電影《哪吒》嗎? 哪吒出生的時候是一個球。從小到大村子裡的人都把他當作妖怪,辱罵他、嘲笑他。他逐漸變得暴躁張狂,也經常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而哪吒最終排除成見,蛻變成降妖伏魔的英雄,靠的就是自我認同感的力量。

遺憾的是,陳韻如沒有這麼幸運。她不知道如何跳出自我認同的怪圈。這讓她原本糟糕的世界變得越來越遭,最終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青年期是自我認同感形成的關鍵期。只有建立了比較充分的自我認同感,才能建立信心和自尊。要提高自我認同感,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努力。

第一,重複練習加強自我信念,接納曾經的創傷。

首先我們要接納自己的創傷和一切糟糕的經歷。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地重複,直到讓大腦形成記憶。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撫平這些創傷,那麼它將通過潛意識內化成我們的認知。當刺激我們的條件一出現,它會持續反覆地讓我們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的情緒漩渦。

其次,創造性地提問,找尋真實的自己。

很多人自我認同感低,是因為他們以外界的評價和標準在認識自己。通過創造性地提問,可以幫助我們對自己有更清晰的準確的認知。比如:我真正想要什麼?我最擅長的事情是什麼?我喜歡獨處還是和朋友待在一起?

第三,持續地給自己提供“心理營養”。

改變大腦系統裡負面的操作系統。不斷地餵養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把自我否定變成自我肯定,勇敢地拒絕,大聲地說出自己的需求......

2.你所看到的悲觀的陳韻如,也曾積極地尋找方法讓自己變得更好

陳韻如面臨的困境不只是缺失自我認同感,還有家庭和校園暴力給她帶來的創傷。

念國中的時候,爸爸為了離婚後她和弟弟歸誰,和媽媽吵得很兇。但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過她的名字。她說,不管怎麼樣,不要當那個被拋棄的人,以後要出去打工存錢,畢業後要搬出去一個人住。

同時,她還遭受著校園暴力。她和李子維、莫俊傑走得近一點,就被同學說自己腳踏兩隻船,有兩個男朋友。更過分的是,男同學在廁所說她的肚子被李子維搞大了。


《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話語凌遲的冷暴力讓陳韻如再次跌入深淵。她在學校的陽臺上喊出自己的心聲:“我討厭這個世界”。

患有抑鬱症的她,連筆記本里都充斥著頹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宇宙中最黯淡的那顆星。拼命地發光,想要有人發現我渺小的存在。可是最後等待我的只有墜落。隕落的那刻,世界上沒有人記得我。

彈幕裡有人說:陳韻如,你太悲觀了,樂觀一點。

但這些人卻沒有想過,其實她也不想這麼消極這麼悲觀,為了幫助自己她也曾想過很多辦法,只是都沒有奏效。她努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她每天早上把沙發上醉醺醺的媽媽拉到床上睡覺,給弟弟洗制服,給他買早餐,叫他起床。但她的付出並沒有換來正面的回應,弟弟還是很討厭她,媽媽也一如既往地偏愛弟弟而忽略她。

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積極,她買來卡內基的《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這本勵志的書來看。她努力地改變自己,但內心的負面力量早已紮根,讓她無法與之對抗。


《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而黃雨萱的穿越,讓陳韻如看到了希望和溫暖,也讓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媽媽變得更加體貼溫柔,弟弟在默默地幫助她,同學們開始喜歡她。最重要的是,以前對她沒有好感的李子維也喜歡上了她。

黃雨萱在她身上的時候,她感受到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快樂。當黃雨萱走了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又變回了以前那個消極頹喪的陳韻如,她喜歡的李子維也在慢慢疏遠她。

這時候,她發現自己已經找到了能帶她走出黑暗的光——變成黃雨萱,讓李子維繼續喜歡自己。

她開始說謊,她騙李子維說黃雨萱從未存在過,一切都只是陳韻如。她知道李子維喜歡的是黃雨萱,而是不是她,所以她開始模仿黃雨萱。和李子維待在一起的時候,她努力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變得像黃雨萱:“如果我是黃雨萱,我的臉上,現在應該帶著什麼表情?”,“如果我是黃雨萱,我現在要繼續牽她的手,還是應該放手呢?”,“如果我是黃雨萱.......”。


《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很多人都罵陳韻如自私、陰暗,卻沒有人看到她因為家庭和校園暴力而遭受著巨大的痛苦,沒有人看到她為了改變自己而付出努力,也沒有人看到她失敗之後的無助和無奈。

魯迅說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同”。不要片面地通過行為舉止去判斷一個人。世界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你不是陳韻如,你不知道她承受著多大的痛苦和惡意,你也無法理解她的內心活動和行為。

你所以為的悲觀的、負面的陳韻如,也曾積極地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好。


3.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她更絕望

陳韻如努力假裝成黃雨萱的樣子,但她的謊言最終還是被大家發現了。當她滿心歡喜地跑去和李子維說話時,等來的卻是他冷漠的眼神,和一句“請你,不要再用黃韻如的眼神看我。”

這一刻,她活在世界上的最後一點期待都被磨光了。她走到陽臺,腦海裡閃現之前所有人對她說的負面評價。

在死之前,她還在想別人對她的看法:我曾想過很多次從這個世界消失,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就這樣消失了,大家肯定會想:陳韻如,好可憐,怎麼那麼想不開。

“然後我的消失就會和我的存在一樣,簡單幾句話,就從大家心裡被抹去。如果我在1999年小年夜被人殺死,我想不管是誰,都沒辦法輕易忘記吧。不會有人怪我,為什麼那麼軟弱,不會有人怪我,為什麼那麼沒有勇氣。這樣在他們心裡留下的陳韻如,就是我怎麼演都演不好的,但又是我最想成為的黃雨萱”。

就在她自殺前,黃雨萱還在勸她:“只要你再努力一點,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一切都會變好的”。


《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再努力一點,聽上去是一個多麼中肯的建議。但村上春樹曾經說過:“大多數人需要的不是實用的忠告,而是充滿暖意的附和。”

特別是對於陳韻如這種沒有建立起自我認同感的抑鬱症患者來說,“你再努力一點”,是給他們的致命的否定。

這種否定讓她陷入深深的絕望: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你們還要我再努力一點。這個世界沒有人需要我,我的存在就是個噩夢。我好累,我想要結束這一切。

就在黃雨萱說“你再努力一點“的時候,陳韻如內心的防線正在土崩瓦解。她發出了所有抑鬱症患者在離開這個世界前的信號:“可不可以放過我,我好累啊”。


《想見你》:你的一句“你再努力一點”,只會讓抑鬱症患者更絕望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最後,陳韻如高空縱身一躍而下。就像星星隕落一般,離開了這個讓她失望的世界。

華晨宇的新歌《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是專為抑鬱症患者寫的。裡面有句歌詞:“想要離開,以這種方式存在,是因為那些旁白,那些姿態,那些傷害。”不知道多少人聽到了會有共鳴呢?

其實,每個個體都有他存在的意義。但世俗的標準和極大的惡意,有時會不斷弱化“特殊群體”存在意義。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個體需要認清自我,接納自己。就像陳韻如的飾演者柯佳嬿所說,你原本是向日葵的話,沒有必要拼命開成玫瑰的樣子。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多給“特殊人群”一些理解和關愛,接納他們的“特別”之處。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陳韻如”,請告給她們一個擁抱,並笑著對她說:“你已經很好了,不用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