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記向下星巴克向上,誰能絕地求生?

自媒體網紅日食記開實體店了,11月初將正式營業,體驗店位於上海南京東路的世茂廣場,主要分為四個部分,體驗咖啡製作的水吧、體驗麵食製作的面檔、自營品牌的線下零售和線下活動舉辦。


日食記向下星巴克向上,誰能絕地求生?


日食記中一人一貓為主人公,以短視頻方式展示美食的烹飪過程,傳達了一種繁雜生活背後食物帶來的治癒感。五年來日食記的粉絲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如今把線上人們嚮往的生活方式帶到線下,無疑是一場流量的商業轉化。

一個月前,同為視頻網紅的一條也在上海開了實體店,從線上走向線下,成為了很多頭部自媒體的變現新選擇,在很多傳統實體店還在苦苦轉型的局勢下,日食記能絕地求生嗎?

日食記向下星巴克向上,誰能絕地求生?


日食記向下

日食記的產生源於2013年推出一個“製作聖誕薑餅人”美食視頻,北歐風餐具,精緻的畫面,食物顏色的視覺衝擊,視頻在優酷上獲得了強烈的反響,很多人喜歡上了視頻中安靜做飯的男人姜老刀,連他的貓酥餅也成為了網紅。

恰逢搭上了微信公眾號和短視頻兩輛快車,日食記像開了掛,粉絲量一路狂奔,公眾號閱讀量穩坐10萬+,視頻累積播放量達到了2000萬,連酥餅的微博粉絲都超過了500萬。

日食記的開掛主要是抓住了觀眾的心理認同感,(來源財經下午茶)目標群體是剛邁向職場的年輕人,在一個閒暇的晚上做頓飯,精緻的擺盤,和好友相聚,治癒了一天的疲憊,完全符合他們對於生活的嚮往。


日食記向下星巴克向上,誰能絕地求生?


其實同時期自媒體都是靠著獲得這種認同感躥紅的,吐槽生活的papi醬,灌雞湯的咪蒙,因而他們的變現之路也就更加明晰。一是廣告,千萬級的粉絲量,是品牌最有價值的曝光地,據公開資料顯示,日食記2016年的單集廣告費就達到了40-50萬元。

二是在電商試水,賣節目周邊,自媒體引發的認同感天生有著帶貨光環,同樣的餐具,日食記姜老刀在節目中使用過的周邊放在網上賣,顯然喚起人們做菜慾望的周邊更有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自媒體做電商能在一眾老牌電商中突圍的原因。

不管是廣告,還是電商,喚起的總是特定人群的購買力,不論哪個領域總歸是有天花板的。吸引的人群很難再擴大,就只能擴大自己的領域,這也是為什麼自媒體紛紛轉線下的原因。


日食記向下星巴克向上,誰能絕地求生?


特別是自媒體的紅利和前幾年相比,日漸式微,電商又是這幾年流量變現的普遍選擇,流量王今日頭條近日接連推出了兩款電商產品,電商的賽道日漸擁擠。傳統電商的日子也變的難過,據公開資料顯示,電子商務的總交易量逐漸萎縮,從2011年的74%下降至2017年的19%。

電商巨頭也紛紛轉向線下實體店,阿里的盒馬鮮生,京東的百萬便利店計劃......

不管是自媒體還是電商巨頭,自然不會再走傳統實體店的老路,而是企圖開闢消費體驗的新零售。

日食記向下星巴克向上,誰能絕地求生?


星巴克向上

注重消費體驗的實體店是否就能贏了呢,還真不一定。今年發展遭遇滑鐵盧,向線上進軍,在轉型路上苦苦掙扎的星巴克就是最早做消費體驗的實體店。

星巴克的成功就源於體驗,咖啡店的燈光效果,明快的裝修風格,煮咖啡的嘶嘶響聲,營造了有別於家庭和辦公場所的第三空間。帶上一部筆記本或者是iPad,在星巴克待一個下午,成為眾多年輕人體驗白領生活的方式。

可是星巴克辛苦打造的消費體驗還是被攪了局,瑞幸咖啡瞄準了線上,立志做“每個人都喝得起、喝得到的好咖啡”,並通過低價、買二送一的營銷策略野蠻生長,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在蘋果app的下載量從排名70升到第一。


日食記向下星巴克向上,誰能絕地求生?


線上的威力撼動了星巴克的大佬地位,今年二季度星巴克的銷售額僅增1%,在中國市場更是出現了首次下滑,並計劃在明年關閉150家門店。

主打體驗的門店遭遇大危機,星巴克開始轉向線上,在國內,投靠阿里巴巴,達成了全方位的戰略合作,涉及餓了麼、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


日食記向下星巴克向上,誰能絕地求生?


星巴克式體驗被瑞幸式便捷所動搖,這也是很多傳統實體店共同面臨的窘境,老牌商超受到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的衝擊,處於倒閉、關店、紛紛轉向線上,企圖擴大流量。

而新媒體、傳統電商在線上的發展遭遇了天花板,瞄上了線下店,企圖用新體驗開拓一篇新藍海。

互聯網把零售圍成了一座城,線上的想往下,線下的想往上,誰能率先攻城略地,誰能絕地求生,又是否會因為餅子攤的太大拖垮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