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長得醜遊戲也打得爛的人,為什麼還能通過遊戲找到女朋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身邊那些長得醜,遊戲也打得爛的朋友,莫名其妙的就在遊戲裡找到了女朋友。

反正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

小李是典型的宅男,平時就泡在家裡看看番,打打遊戲。由於不規律的飲食和作息,導致小李臉上坑坑窪窪,黑眼圈恨不得掉到地上。雖然也不算胖,但也沒苗條到哪裡去。

在我們都以為小李要這樣孤獨終老的時候,他突然在群裡宣佈,自己談戀愛了。

戀愛對象是某者榮耀裡認識的一個女孩子,年齡跟小李相仿。

那些長得醜遊戲也打得爛的人,為什麼還能通過遊戲找到女朋友?

在大家的再三追問下,小李坦白:“每天約她連麥打遊戲,時間長了就打出感情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很久以前的遊戲裡就已經出現了。

當勁舞團成為廣大少男少女週末必玩的娛樂項目時,“網戀”時代就已經拉開序幕了。

在遊戲裡認識陌生人,相約打遊戲,一來二去就滋生了情愫,會哄人的三兩句話就能擁有一個對象。

但是這樣的感情,是愛情嗎?

那些長得醜遊戲也打得爛的人,為什麼還能通過遊戲找到女朋友?

依賴心理

在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中,口欲期和肛欲期是兩個極其重要的時期。

口欲期是指仍處於需要依賴母親或其他養育者生活的,不能完全自立的一個狀態。而口欲期也是形成依賴心理的關鍵時期。

嬰幼兒處於口欲期時,如果沒在充分安全的環境下讓其依賴,那麼長大之後就有可能無法擺脫依賴。也就是說,如果無法超越口欲期,那麼之後就會產生更強的依賴心理。

當自己對外界擁有較強的依賴心理時,在虛擬環境中,依賴心理就會被無意識的放大。

那些長得醜遊戲也打得爛的人,為什麼還能通過遊戲找到女朋友?

比如,因為一起打遊戲,所以對方恰好給了你幾百個小時的陪伴,又或者在你情緒低落時,給予你最恰當的關心和安慰,那麼你對對方的依賴感就會增強,與此同時在內心將對方極大程度地美化。

處於依賴狀態之下,人是很難保持應有的理智的,當他們想到對方時,很大程度上都會受自己內心影響,而傾向於往積極方面去想象。

換言之,在遊戲裡產生的感情,只不過是愛上了想象中的“自己”,更準確的來說,只是自己需要或是習慣了這樣的依賴關係。

由於隔著屏幕,所以無法得知對方的長相,但是聲音會減少虛擬感。哪怕對方遊戲打得再菜,但是因為對方已經給了自己一定的情感牽絆了,所以會選擇性迴避遊戲的重點——打遊戲不是為了贏,只是為了兩個人聊聊天能夠開心。

那些長得醜遊戲也打得爛的人,為什麼還能通過遊戲找到女朋友?

認同感與暈輪效應

在遊戲世界裡,大家最渴望的除了榮譽感,就是認同感——人對自我及周圍環境有用或有價值的的判斷和評估。

認同感關係著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自我認同是信心和自尊的心理基礎,也是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網絡世界中,很多人會通過遊戲來尋求外界對自己的認同。例如,這局拿下MVP,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我對隊伍貢獻最大”、“大家都需要我”的心理,由此獲得滿足感。

在遊戲中,兩個人產生認同感也是促使雙方感情升溫的原因之一。

那些長得醜遊戲也打得爛的人,為什麼還能通過遊戲找到女朋友?

如果兩個人都打得不好,那麼在遊戲中一起進步的過程會讓彼此感受到“同步”帶來的聯繫。如果其中一個人打得好,另一個打得不好,那麼在“一帶一”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聯繫。

關鍵就在於,無論是哪一種情況,聯繫的緊密感都會令人誤以為這是“愛情”,雙方會認為對方過於可愛而心動,並不自覺把對方優點放大,不斷美化。

這就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Halo Effect),也稱光環效應: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

這就要提到那些極個別巧舌如簧,又或者音色動人的情況。靠著暈輪效應,他們在虛擬世界中更容易令對方著迷。

要說打遊戲所產生的感情都是假的嗎?這也不見得。

那些長得醜遊戲也打得爛的人,為什麼還能通過遊戲找到女朋友?

網上有太多因為打遊戲網戀,然後奔現的例子了。

但是小李不是其中一個。

他的網戀持續了一個月,在見面那天被終結——雙方都瞧不上彼此的長相。

如果你的朋友跑來告訴你,通過打遊戲談起了戀愛,那你記得早點勸他們見面。畢竟不是每一段網戀,都有結果,也不是每一個結果,都是好的。

網戀有風險,大家需謹慎。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Social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