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超過2億元!揚州88條河道60座泵站將補“短板”

近日,《揚州市城區河道整治和泵站改造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通過評審,為城區河道治理和泵站改造工程建設提供決策依據。據瞭解,將有88條河道、60座泵站等建築物實行綜合整治,直接投資超過2億元,生態治理成為最大亮點,為“揚州是個好地方”增光添彩。


投資超過2億元!揚州88條河道60座泵站將補“短板”

88條河道60座泵站實施綜合整治

根據《揚州市城市水系專項規劃(2018-2035年)》,揚州市中心城區水系分為主城區、北洲北區、生態科技新區、江都區、槐泗片區等5個相對獨立區域水系,經多年治理,已基本形成由流域、區域、市級、鎮級、鄉級及水庫塘壩組成的河網體系,在防洪排澇、引水、灌溉、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不過, 在整個城市外圍防洪圈閉合後,內部排澇活水能力不足,“短板效應”顯得尤為突出。

《實施方案》通過河道現狀評價,結合現有水利規劃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揚州市城區河道整治及泵站改造工程分年實施方案。“我們計劃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88條(段)共255.32km河道、60座泵站等建築物的綜合整治工作。工程計劃總投資227011.0萬元,其中河道整治工程189647.3萬元,泵站等建築物工程30248.0萬元,城市水利安全運行調度基礎建設工程7115.7萬元。”市水利局城水處李章林處長告訴記者。

本實施方案範圍為揚溧高速、啟揚高速、京滬高速、長江及夾江圍合的中心城區範圍,總面積約640km2。


投資超過2億元!揚州88條河道60座泵站將補“短板”

結合生態化來改善水利工程結構

本次城區河道整治,“生態化”修復是其終極目標,河道、建築物設計融入水文化、水景觀元素,為精緻揚州、美麗揚州增色。

“建設生態河道,在保障行洪排澇安全的同時,解決現行項目規劃設計中較少考慮河道硬質化造成的生物棲息環境退化等問題。”李章林說,河道護岸形式可採用多種防護材料搭配、錯落佈置,不拘泥於單一的固定坡比,在部分河段兩岸採用不同的防護形式,在適宜位置設置淺水種植區、河底生物溝、生態島等,以營造河道豐富多變的岸線形態和水生態環境。

鑑於砼材料在結構體安全及保障輸水效率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可能完全被其他材料所代替,城區河道建設中勇於探索,因地制宜,納入生態因子、結合生態化來改善工程結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古運河三灣溼地保護;寶帶河部分河段護岸採用了生態混凝土;趙家支溝整治過程中結合沿線地形,因地制宜選擇護岸形式;竹西河採用的生態磚、砌石護岸;新城河、沿山河採用的砌塊護岸;唐子城護城河的植被護岸;西銀溝採用的自然土質邊坡;韓萬河採用的擋牆+連鎖塊護岸等。這些現有的成功經驗將被運用到生態河道的建設中。


投資超過2億元!揚州88條河道60座泵站將補“短板”

擺脫傳統模式向園林化景點化靠攏

閘站是抗洪防汛的一道道大門。在揚州城區,一座座閘站串聯起城區200多條河道,聯調聯防,70多座閘站“抱團”拱衛揚州城,共同擔負起了揚州城區抗洪防汛的重擔。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防洪排澇體系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城市建設和極端降雨引起下墊面和流域產流特性發生較大變化,產流量加大,匯流過程漲落加快,峰現時刻提前,大流量持續時間延長等,這無疑加重了城市防洪排澇系統的負擔,城市內澇積水和防洪排澇措施能力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李章林表示,在新建泵站中,結合城區排澇泵站“平時小流量、汛期大流量”和排澇規模逐步提高的特點,可適當增加泵站機組臺數,減小水泵葉輪直徑,採用低功率的電機;另外,城區排澇泵站建設用地緊張,對運行噪音,上部結構整體外觀效果要求高。因此,城區排澇泵站水泵選型應優先考慮多臺套小直徑立式潛水軸流泵或潛水混流泵,在平面佈置和建築造型上擺脫傳統泵站的模式,向景點化、園林化方向發展。

在舊泵站改造中,用傳統形式水泵來擴建及發展的餘地很小,可利用潛水電泵流量大、不堵塞的優點,可探索在原有集水池中安裝潛水電泵的改造方案。

通訊員 王忠凱

記者 姜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