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我站了許久。召喚死的勇氣,又召喚活的勇氣。生存,還是毀滅。此時此刻,死亡是這麼近。多一盎司的恐懼,天平就會向那一邊傾斜。也許在另一個宇宙裡,我走出了那一步。”
 

和大多數抑鬱症患者一樣,馬特·海格也曾經歷了生不如死的日子。但不同的是,他沒有自我沉淪,也沒有吃藥,而是不顧一切的投入到了閱讀和旅行中。通過14年的抗爭,他最終憑藉自我力量完成了走出了抑鬱,迴歸了正常人的生活。

之後,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寫成了書,名字就叫做《活下去的理由》。一經出版,就獲得了億萬讀者的喜愛。不僅連續46周穩居英國圖書暢銷榜前10,還被銷往33個國家,成為了人們瞭解抑鬱症的重要書籍。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活下去的理由》講述了馬特在24歲時突然患上了抑鬱症,“頭腦裡像著了火”、“胸腔裡擠滿了蝙蝠”,在經歷了各種地獄般的日子後,他終於依靠自我力量走出了抑鬱,並感悟到抑鬱症不過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人生的合理反應”,只有接納它,才能超越它。

正如書中寫道“暴風雨結束之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馬特從抑鬱的“暴風雨”中走了出來,再也不是那個迷茫、焦慮的年輕人了,他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活下去的理由。

說到這裡你或許會想,馬特抑鬱的故事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有的。事實上,抑鬱離我們很近,人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鬱症。

01

人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鬱症

我們常常認為,抑鬱症只傾向於那些悲觀內向、生活貧困,沒有理想的人。但無數的現實告訴我們,抑鬱症跟性格、職業、貧富等沒有直接關係,它是一種人人都可能患上的精神疾病。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抑鬱症和焦慮息息相關,而我們每個人都處在無形的焦慮之中。

在爆發之前,馬特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患上抑鬱症,他只是時常感到焦慮,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常態。

童年時期,只要父母不在身邊,他就會擔憂父母意外死亡或者拋棄自己;中學時候,因為被喜歡的女生嘲笑,他會害怕與同學相處;上了大學,要參加公開演講,他會緊張到身心分離……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和馬特一樣,長期處於焦慮之中,認為這就是人生,但是慢慢卻發現,這樣焦慮的生活常常令人感到窒息。

雖然生活還可以繼續,但是焦慮的時間太久,壓抑的情緒無處釋放,很容易就會變得抑鬱

昨天和一個同學聊起以前的生活,很是感慨。

同學原本活潑開朗,但是隨著父親的出軌,父母間吵架的升級,她變得越來越焦慮。

她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害怕父母離婚,害怕自己成為孤兒。她不敢哭,也不敢鬧,只有在深夜的時候對著小熊說話。後來她不慎摔了一跤,下頜骨變形,臉越長越歪,這讓她自卑到了骨子裡,於是她斷絕了和一切朋友的聯繫。直到母親被查出了乳腺癌,需要幾十萬的手術費。她不分白天黑夜打工、借錢,終於湊夠的幾萬塊錢被父親搶了去,她才徹底崩潰了。

她爬上了樓頂的欄杆,想要一跳了之,但被好心人及時救下。後來經診斷,她已經患上了中度抑鬱症。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我們很多次焦慮不安,又很多次欲言又止,在生活的打擊之下,只能把情緒深深的壓抑心底。

《活下去的理由》中曾說“焦慮是抑鬱症的好夥伴。”尤其是在快節奏,壓力大的社會環境下,我們的焦慮與日俱增,無處安放,最終變成了抑鬱症。

02

依靠自我力量,是走出抑鬱的關鍵

很多人都以為,患上了抑鬱症,要依靠外界的力量來治癒,但讓人意外的是,打敗抑鬱的,往往是來自內心的力量。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有三點原因:

1.吃藥並不見得有效

患上抑鬱症,很多人的第一選擇就是吃藥,但是吃藥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這是因為抑鬱症是由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引起的。吃藥只能在某一方面治療抑鬱,並不能覆蓋所有病因。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馬特就曾試過吃藥,但是在服下一片安定之後,驚恐立馬發作了。他感覺自己不斷往下沉,就像是被大白鯊拖到了深海里。這種恐懼的無力感讓他十分痛苦,所以他拒絕吃藥,只能依靠自我力量,走出抑鬱。

2.訴說並不見得都會被理解

抑鬱症患者在一開始是有很強的訴說慾望的。但是沒經歷過的人們往往不能理解,還會說他們是 “情緒化”、“矯情”、“精神病”,這無疑會加重抑鬱的病情。

知乎上一個網友就分享了自己的扎心經歷。

他因為抑鬱,情緒低落到了谷底。一天他告訴父親,自己真的撐不下去了,想要去死。但是父親卻說:“一個大男人天天要死要活的,真是矯情!”他想繼續解釋,得到父親的安慰,但是父親卻說“我看你就是沒事閒的,整天拿病當藉口,其實就是不想去工作!”

父親的話就像一把刀一樣,把他割的體無完膚。網友當場就崩潰了。他大哭大叫,然後瘋了一樣把自己撞的滿頭包。從此,他又多了一個名字,叫做“精神病”。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抑鬱症患者的世界是痛苦的,但是卻沒有人能看見這份痛苦。就像馬特說的“你頭腦裡著裡火,但沒人能看見火焰。”正常人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評判你的不正常。所以向別人傾訴,不一定會得到理解,也許會得到偏見。偏見的產生會讓患者滑入更深的抑鬱深淵。

3.安慰並不見得都恰當

有很多抑鬱症患也很幸運,他們有理解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但不幸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怎麼正確的安慰病人的,不恰當的安慰會適得其反。

老公的表哥曾經是輕微抑鬱症患者,受到安慰之後,反而變成了中度抑鬱症患者。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都是不恰當的安慰造成的。

他的父母經常說 “父母這麼愛你,你一定要堅強”,朋友也會經常勸“啥事別放在心上,樂觀一點,抑鬱很快就會過去的!”或者有人直接比慘“我經歷的事比你痛苦多了,現在不照樣好好的”……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這些安慰看似好心,但實際上卻拉大了患者本身“是什麼感覺”和“應該是什麼感覺”的差距,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他們會想,我已經擁有了這麼多,為什麼還不健康起來呢?這種自責最終只會讓病情更加嚴重。

所以“只有自己是自己的神,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如果你不幸患上了抑鬱症,學會依靠自我力量,才是走出的關鍵。

03

怎樣依靠自我力量,走出抑鬱?

這兒有三點建議:

1.接納抑鬱,和它做朋友

短片《我有一條黑狗,它名叫抑鬱》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身邊有一條黑狗,每當黑狗出現,生活就會陷入低潮。主人試圖用各種方法甩掉黑狗,但是越努力,黑狗就越是頻繁出現。最後絕望的主人放棄了抵抗,卻發現黑狗也曾給自己帶來了快樂。”

在結尾作者說“我認識到與其逃避我的問題,不如去擁抱它。黑狗也許將永遠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但它再不會是以前的那隻野獸了,我們達成了理解。”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短片中的黑狗就是抑鬱的象徵。這個短片告訴我們:如果你一味的對抗抑鬱,那麼你只有痛苦。放下芥蒂,接受抑鬱,你才有機會去感受抑鬱給生命帶來的不同意義。

那麼具體需要怎樣做呢?

一是要坦然承認自己所有的不完美。當抑鬱情緒爆發時,要告訴自己,我現在就是很絕望,很痛苦,我就是一個自私、懦弱、無能的人。但是這又怎麼樣呢?這就是真正的我,無需隱藏。

二是要明白努力並不一定有結果。世界是所有人共同合作的結果,並不會按照個人的意志而轉移。所以一件事情,努力了,並不一定會有結果,這並不是你的錯。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繼續努力,對於結果,隨它去吧。

三是要看到抑鬱的好處。雖然抑鬱帶來傷痛,但是也帶來了一種獨特的視角,讓我們有機會感受到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所以我們可以感激它,擁抱它。

接納抑鬱,也就是接納我們自己。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地走出抑鬱。

2.大量閱讀,緩解抑鬱情緒

抑鬱症患者是孤獨的,沒有墜入過深淵的人是不能真正體會的,但是書籍可以。

書籍中的故事情節、敘事方式、文學比喻都可以讓患者找到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並給患者來樂觀和希望。

比如,馬特在閱讀《權利與榮耀》時,書中陰沉、激烈的氛圍引起了他的共鳴,他不自覺地把自己帶入了故事,並從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抑鬱症帶來的心理上的罪惡感,這就減輕了馬特一直以來的隔絕感。所以他嗜書如命。正如他說的“閱讀同病相憐之人遭受痛苦、從痛苦中活下來及克服絕望的事蹟,我感到獲得了寬慰和希望”。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閱讀也可以讓患者重新構建價值觀。抑鬱症患者的頭腦是破碎的,他們不能正常的認識世界,認知自我。但是閱讀可以。每一本好書都是一種智慧的結晶,抑鬱症患者可以在其中發現自己缺失的部分。所以大量地閱讀好書,能夠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情緒,找到自我。

那麼,有哪些適合抑鬱症患者讀的好書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戴維.伯恩斯強烈推薦《伯恩斯新情緒療法》,在他的研究中,4周內讀完這本書,75%的患者的主要症狀都消失了。意大利精神學家推薦朗費羅的《生之禮讚》,作為有效單方,它已經被應用於臨床。卡耐基的《人性的優點》,是英國治療抑鬱症的首選。而經過中國醫學團隊的研究,露易絲·海的《生命的重建》是治療抑鬱書症籍的代表,效果極為顯著。

當然,治療抑鬱的書籍不只有這些,你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任何的書籍去閱讀。可以一氣呵成地讀一本,也可以了了的翻看幾頁,只要其中的一句話能夠引起共鳴,帶來安慰,那麼閱讀的意義也就達到了。

3.去旅行,感受新鮮事物

福樓拜曾說:“旅行使人變得謙虛。因為它使你領悟,人在世界上所佔的地位是多麼的渺小。”

抑鬱症患者之所以如此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自己的世界縮小了。他們的痛苦在一間房、一張床或者一條被子裡變得無限大。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多出去走走,讓外界的新鮮事物來衝擊頭腦。

身患抑鬱14年,他終於迴歸正常生活!憑藉這三點,你也可以

也許一開始會感覺十分焦慮,但是沒關係,“做一些讓自己懼怕的事(又沒有被嚇死)就是最好的治療。”

新的地方會帶來無限的自由和刺激,也會讓你興奮又害怕,這些感官的體驗會促使你以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你會發現,世界不只有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的生命,世界也不只有一種病,還有數不清的折磨。所以沒有必要過度放大自己的痛苦,弱化高強度的自我價值,才是打開生命的正確方式。

那麼,在旅行中有哪些建議呢?

一是建議暫停和過去的一切聯繫。你可以關閉電話、電腦,不處理任何工作,不聯繫任何好友,完全脫離以前的人和事,只為了讓自己忘記以前的焦慮和憂傷。

二是建議不要刻意計劃什麼。你不用規定自己幾點起床,也不用計劃下一站一定要到哪裡,就讓自己閒庭漫步,徹底放鬆下來。只有慢下來,專注當下,才有機會去體驗生命的美好。

04

歌德曾說,“我們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依賴兄弟和好友,借交遊的扶助,因愛人兒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當一個人開始依賴自己的時候,生命才會煥發出原始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幫助他脫離任何痛苦。

如果此時的你,正處於抑鬱的邊緣,找不到自救的方向,那麼這本小小的《活下去的理由》或許會帶給你新的思考和啟發。

正如豆瓣讀者說的那樣,“這是一本神奇的書,任何人來到這裡,都能找到自我救贖的力量。”

所以從現在開始,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一起都可以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