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英雄從未遠去-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七十年,英雄從未遠去

——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週年主題展覽側記

光明日報記者 安勝藍 劉小兵 章文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中,有幾面寫滿英烈姓名的特殊展板。一個個名字如同歷史天空閃爍的星辰,無言而震撼,訴說著當年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奮不顧身、英勇頑強、慷慨奉獻,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而戰,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用高尚品格和驚人壯舉深刻地回答著“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時代之問。

70年,滿腔赤誠始終如一

“我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我們是保衛祖國的戰士。”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誓詞的第一句。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進行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並出動海軍入侵臺灣海峽,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危難關頭,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毅然決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決策,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1950年10月19日,伴隨著錚錚誓言,中國人民志願軍6個軍共18個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線。藉著夜色掩護,大軍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急行疾進,如鋼刀插入戰場,異國初秋夜晚的寒冷難涼一腔熱血——這是一支被共同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凝聚起來的隊伍,他們經歷過革命戰爭的硝煙,深知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祖國的獨立與尊嚴。

他們用勝利踐行了誓言。在中美兩國國力相差巨大、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軍民密切配合,連續進行5次戰役,此後又構築起銅牆鐵壁般的縱深防禦陣地,實施多次進攻戰役,粉碎“絞殺戰”、抵禦“細菌戰”、血戰上甘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附近,迫使侵略者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在美國人眼裡,中國人民志願軍每一名指戰員身上,都有種“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一首膾炙人口、流淌在中國人血脈裡的歌給出了答案:“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敵人面對的,是一群為守護家國而奮起戰鬥的人,是一個人民用生命來捍衛祖國尊嚴的偉大國家。對祖國的熱愛和赤誠,就是這種“東方精神”的強大內核。

70年,忠誠奉獻初心不改

在那塊寫著長長英烈名單的紅色展板前,坐在輪椅上的戴老努力尋找著他當年的戰友。“找到了!二級模範李小羊!”這位曾參加過小青山、上甘嶺等戰役的志願軍老戰士激動不已。

戴老說,李小羊曾是他的部下,在小青山戰役中,李小羊帶領戰友浴血奮戰,擊退敵人多次進攻,不幸身負重傷壯烈犧牲。犧牲前,他還說著“讓我喝口水再打”。

悲壯場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場的每一次戰役中,每一塊陣地上。長津湖,零下二十幾攝氏度的嚴寒,志願軍戰士穿著單衣匍匐在雪地裡。發起衝鋒的那一刻,許多戰士已被凍僵,再也無法起身;391高地,火雨漫天傾瀉,邱少雲忍受著烈火焚身的巨大痛苦,十指深深插進泥土,不曾挪動半分……

英雄是他們的名字,忠誠是他們的脊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197653名中華兒女英勇獻身。英雄們以巨大的犧牲將不可一世的敵人拽到了談判桌前,使對手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這是鋼鐵的軍隊在和鋼鐵的人作戰!”一個個閃耀著光輝的形象,跨越70年時空,依然有著動人心魄的巨大能量。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真正純粹的英雄本色,即使時過境遷,依舊初心不改——

“我的面容改變了,但是我的靈魂沒有改變。”89歲的老戰士塗伯毅因在戰場上燒傷而重度殘疾。60多年來,他投身愛國主義教育,行程幾十萬公里,作報告近萬場。

“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對得起犧牲的戰友。”92歲的老戰士朱再保集資捐建了岳陽市首座希望小學,25年來,這裡走出了30多位大學生、4位研究生。

“別給國家添麻煩。”92歲的老戰士宋良友在戰場上負傷20餘處,可幾十年來,他從不以功臣自居,身邊人竟不知道他是戰鬥英雄。

“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魏巍曾這樣形容可愛的志願軍將士。忠誠、無私、奉獻,正如展覽留言簿上一位老戰士寫下的“為黨和人民奮鬥終身”,這是他們最生動的寫照。

70年,凌雲膽氣壯懷依舊

“峻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這句詩如今念來依舊豪情萬丈,但只有親歷者才懂得背後的驚心動魄。

當年,美國的國民經濟總產值是中國的28倍,鋼產量是中國的146倍,軍事裝備上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別。

正是在這樣極端懸殊之下,穿著單薄棉衣、拿著落後裝備、吃著冰雪就炒麵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擊退了穿著羽絨服、擁有最先進武器、吃著牛肉喝著咖啡的敵人,造就了他們“陸軍史上的最大敗績”。

在上甘嶺,鏖戰43天,“聯合國軍”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投下5000多枚炸彈,出動飛機3000餘架,坦克近200輛,把山頭炸掉兩米,卻依然沒能跨越這兩座小山包。

志願軍奇蹟般的戰績告訴對手,決定戰爭結果的,不是鋼有多少,而是氣有多少。“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三個“不相信”豪氣干雲,震撼了敵人,震撼了世界。

“敵人給我們送來了節日禮花”,志願軍將士用幽默詼諧的比喻,形容敵機投下的無數照明彈;頭頂是呼嘯而過的敵機,坑道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歌聲、笑聲不斷;繳獲的美軍罐頭盒、朝鮮的木材、中國的馬尾,志願軍將士就地取材製成胡琴,在前線演奏……

“這一戰,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大國地位。憑藉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毅力、決心和必勝的信念!”在展覽現場,志願軍老戰士劉健這樣說,70年過去,他的眼神堅定一如當年。

不論是冰天雪地還是槍林彈雨,不論是忍飢挨餓還是身處險境,志願軍始終以昂揚的鬥志、堅定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去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從不畏懼,絕不後退,證明了中華民族嚇不倒,更壓不垮。

英烈已逝,風範長存。望著李小羊的名字,戴老哽咽了:“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也沒有忘記那些像他一樣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奉獻的英雄。”

9月27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2014年以來,我國先後迎回7批716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於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光陰荏苒70年,英雄老去,卻從未遠去。展覽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志願軍老戰士張兆堂與火神山醫院醫護人員互敬軍禮的照片。今年年初,患上新冠肺炎的老人正是在火神山醫院醫護人員的救治下康復出院。70年前,英雄保家衛國;70年後,英雄白衣逆行。這一刻,“最可愛的人”與“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相互致意,偉大的精神跨越時空,得到了最好的傳承。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5日0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