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前兩天,有個媽媽留言給我,問“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她說,一開始她也覺得指讀不太好,會影響孩子看圖畫。

但最近看到一個育兒大V發的文章,說沒有證據指明,給孩子指讀繪本會影響孩子看圖畫,而從小指讀的孩子可以很輕鬆就認識很多字,然後很早就可以開啟自主閱讀,所以對孩子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當時我和她說,先彆著急,等我回去給你拍段視頻,你感受一下再說。


安東尼·布朗的《朱家故事》,我用兩種方式分別講了一次:

第一遍就是平日裡我正常給包子和弟弟講的方式,第二遍是指讀的。

(當然,因為我平時不指讀,所以儘管我已經努力去調整自己的節奏和狀態,但可能還是表現得有點不太熟練。)

讀完後,我問包子爸,你剛才在聽的時候,有什麼感受?

包子爸說,在我指讀的時候,他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我的節奏在跟著手指一字一頓起來,不僅速度慢了下來,而且語流和情感也都完全沒有第一遍時流暢和自如。

而他的注意力,更是完全集中在了我的手指上,無暇顧及更多。

當然,這是包子爸的感受,也可能你與他不同。

但我想說的是,在我們迷茫“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自己試試看:

指讀和不指讀你更喜歡哪種方式?

在指讀的時候,你更關注畫面和故事情節,還是手指?

只要想清楚這兩個問題,相信你心裡自會有答案。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說到這裡,忍不住便想多嘮叨幾句。

其實不管是那些育兒專家也好,網絡大V也好,鼓勵指讀的目的,無非就是說這樣孩子可以多認些字,然後能早日進入自主閱讀,孩子可以自己讀圖畫書,甚至是純文字的書。

但在這個邏輯裡,可能忽略了兩個問題:

第一,“識字”與讀懂“由字組成的句子”之間還有十分遙遠的距離。

舉個栗子。

孩子很小的時候從“一棵高高的大樹”中認識了“高”字,但是,他要等到以後才能懂得“您有何高見”和“高潔的情懷”的“高”。

因為“高”有多個義項,多個義項的難度是不一樣的,小孩對不同難度義項的掌握有個過程,認識了不等於就能讀懂了。

所以,許多剛識字的孩子,自己看書,大都是盯著文字一個一個地念。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在看書,而是在讀字。

關於這一點,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也曾說過:

“在孩子上小學以前,甚至進入小學以後,即使孩子已經能夠自己看,我們最好還是照樣念圖畫書或童話給他們聽。

孩子的人生經驗還很有限,自己看圖畫書很難了解故事的內容,充其量只是跟著文字讀而已。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太可能瞭解書中的故事,更別說樂在其中。

相反,大人擁有較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讀書經驗,在閱讀時能充分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思想,並通過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繪的世界,甚至對某些內容產生共鳴,或者被感動。”

再來說第二個問題,關於讀圖的重要性。

為什麼現在,我們這麼強調要給孩子讀圖畫書(繪本),而不是純文字的書呢?

這是因為,在整個童年期,兒童認知加工的優勢通道是視覺信息加工,他們對形象信息更敏感。

加上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僅僅是書面文字還不能在大腦中構建相應的畫面。

在《繪本是最好的教科書》這本書中,也講過一個例子。

當孩子們看書看到一句話,“狼在上游喝水,羊在下游喝水。”

要理解這個句子,兒童腦中要有“狼”“羊”的形象,還必須要懂得“上游”“下游”的意思,如果不滿足這兩點,這個句子就無法完整理解。可如果是看圖畫書,這個畫面就可以輕鬆構建起來了。

所以,在孩子們還沒有能力根據純文字建構意義的時候,好的圖畫書可以幫助他們感受人物情感,獲取更多信息。

而且,繪本創造中,很多作者都會花心思去畫一些細節,並在細節中“藏”著有趣的內容,等待孩子去發現。

拿《朱家故事》來說。

喜歡安東尼·布朗的人都知道,他的書中藏了各種“秘密機關”。這本《朱家故事》也不例外。

每次給包子和弟弟讀這本書,都像是一場尋“寶”之旅。

在我們第一次講到“每天傍晚,朱先生做完很重要的工作回到家,總是大聲喊,‘老太婆,晚餐呢?快點兒!’”

細心的包子就發現,爸爸的影子已經變成了豬頭,她還對我說,“一定是因為爸爸很懶,所以影子成了豬頭。”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這點我一開始並沒有發現,聽包子說了我才仔細去看,還真的是。

再後來,包子和弟弟又發現了很多圖畫中的“豬”:

比如這一頁,爸爸的紐扣也變成了豬;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還有這裡,爸爸的胸針變成了豬;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他們家的水龍頭、鍋子、餐具也都是豬的造型;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甚至牆上世界名畫的改變,也是孩子們先發現的。

這幅畫是荷蘭畫家佛蘭斯·哈爾斯的《笑容騎士》。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在媽媽離家出走後,原作裡面神采飛揚的騎士被變成了豬頭豬腦。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給孩子們讀繪本,我總是專注於文字描述的情節,習慣於去看畫面整體,一掃而過;而包子和弟弟則從畫面上的每一個點、每一個點尋找線索。

就在最近一次讀的時候,包子和弟弟又有了新的發現,這一頁中,窗戶外面的月亮,竟然也是圓圓的豬型月亮。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而翻過這一頁,月亮就變成了一輪彎月。

弟弟還發現了更令人驚訝的細節:“快看,窗外外面的影子是一隻狼!它的嘴巴是尖的,還有尖尖的牙呢!”

包子想了想說,“圓圓,你還記得《三隻小豬》的故事嗎?沒錯,狼是要吃豬的。”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除了這些能看到的具象的東西,通過畫面,還能孩子們還可以感受到書中人物的情感。

比如,包子就問過,“媽媽,為什麼這個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都看不到她的眼睛呢?”“感覺她好像很不開心的樣子”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看到最後,包子又說,“哇,你看媽媽現在很快樂,她都笑了。”

我問,“你覺得她為什麼笑了呢?”

包子想了想,“因為她老公和她孩子幫她幹活兒了,而她也終於去幹了自己喜歡的事兒。”

你看,孩子們竟然可以從圖畫書中的圖中發現這麼多。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曾經有個實驗。

在親子閱讀中,如果通過視覺追蹤儀會發現:

當打開一本繪本,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時,父母的眼睛關注到的是文字,而孩子因為不識字或者認識少量字,所以他們的眼睛關注的是圖畫。

成年人閱讀繪本,一頁假設需要30秒鐘,眼睛可能有28秒、29秒會停留在字上。即大人把字全都看完了,瞟一眼圖馬上翻了。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但孩子呢,這30秒內他會認認真真地去看這個圖。他們是通過對畫面的解讀來配合我們的語言進行理解的。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繪本融合全世界各種各樣的美術風格,每一本繪本都來完全不一樣的視覺審美,所以對孩子審美能力是一個特別好的積澱。

其實不只審美能力,對孩子的觀察能力、認知能力以及形象辨識能力的發展和培養都會有潛移默化難以估量的影響。

親子閱讀推廣人、金鷹獎最佳動畫編劇向華也說,我們真的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去看圖。

“如果我們在親子閱讀中,引導著孩子過多關注文字,尤其是0-3歲的孩子,當我們的手指頭在繪本上滑動,必然會讓孩子的注意力從圖畫轉向一個一個的具體文字,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忽視對畫面的關注和理解,忽略繪本中的很多小細節、小線索,降低繪本的趣味性,從而影響對故事畫面和情感的感知。這樣讀繪本就有點像

買櫝還珠

長此以往,甚至還可能影響孩子對閱讀本身的興趣——這可是我們最害怕出現的情況。”

寫到這裡,再回到開頭的問題,到底可不可以通過指讀繪本來讓孩子識字?

我個人的想法是,0-3歲是堅決不要指讀的。

就像向華老師說的,“在孩子3隨歲前,父母只需要將繪本中的故事好好地講給孩子,充當孩子和故事之間的媒介,傳遞就好。”

對於四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到了識字敏感期,在孩子不排斥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指讀。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指讀畫面中的“你們是豬”這幾個字,漢字本身就屬於畫面的一部分,指讀文字更容易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圖片來自繪本《朱家故事》

比如我們可以指讀圖畫中,特別加大加粗的醒目字體“小寶寶才睡床呢!”,這本些字本身就對孩子視覺有衝擊力,孩子很容易去注意到它,所以乘勢指給孩子,完全沒有問題;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圖片來自繪本《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比如還有這一頁,對每個小朋友的介紹,一邊指圖,一邊指文字,還可以讓孩子更清楚地瞭解每個人物的特點;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圖片來自繪本《我愛幼兒園》

比如這一頁,貨車上的“虎皮貓快遞”五個字,也屬於本身就是圖畫的一部分的情況,指讀可以幫助孩子瞭解它的功能,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圖片來自繪本《坐巴士出去玩》

上面這些指讀就是可取的,因為它不僅沒有影響孩子去感受圖畫,而且還有助於和孩子在閱讀中建立良好的互動,至於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識字,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不贊同“指讀”,是不贊同那種一味光顧著指讀文字,而完全忽略了圖片以及孩子對繪本內容的整體理解。

因為在親子閱讀中,多關注孩子看到了什麼,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和他討論一些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些給予孩子的意義,遠遠比認識幾個字要重要的多。

說到底,只要孩子愛上看書,經常讀繪本,畫面上的每一個元素都讓孩子喜歡,他們喜歡看,多次看,看得久,看得細,觀察力就提高了,閱讀習慣就養成了,畫面上的字自然也就順便認識了。

給孩子讀繪本,到底要不要指讀?


而至於我們一直盼著的,孩子可以獨立閱讀,獨立學習,其實不是識字了就可以實現的。

就像你我都認字,能主動熱情去看書的,又有幾個呢?

世界上真的只有識字的人不愛看書,而沒有愛看書的人不識字兒的。

所以,讓孩子獨立閱讀和學習的前提條件不是識字,而是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積極的閱讀態度。

而讓孩子擁有這兩樣寶貴品質的唯一途徑,便是從他們出生起,便通過這溫柔美好的親子閱讀時光,開啟他們對書的熱愛。

ps.

繪本的圖畫中,真的藏著無盡的寶藏啊。

就像《朱家故事》中,除了我們剛才說到的佛蘭斯·哈爾斯的《笑容騎士》,其實還藏著一幅被調皮的安東尼·布朗改編的世界名畫,你發現了嗎?


另外,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的觀點,可能你會有不同的意見,我十分尊重並特別歡迎親留言交流討論,但拒絕應懟、抬槓及人身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