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交会看中国企业的进步

高交会我从第一届到21届几乎每届都到,从一位参观者到参与者。回首21年在这里见证了中国企业的从蹒跚学步到发展壮大的历程。我清楚的记得参观第一届高交会,走进会场仿佛走进了科技的世界。各大国外世界知名公司是展会的主角。他们带来了我们没有或不知道的高科技技术,使我感叹高科技带来的冲击。同时也注意到国内企业的窘境,绝大多数的国内企业的展位如同一个个大排档档口分布在展厅的边边角角。那一届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朗讯带来的U盘,这是我唯一的眼前一亮的公司和技术。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内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在会展中心的黄金1号展厅的企业越来越多,华为、中兴、大族激光、创维等等企业在此的展位越来越大,国外企业的展位越来越少。国内企业从最初的产品展示到云计算、智能识别、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集成、机器人等等逐渐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豪的打出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世界第一个、世界领军等等口号。今年的高交会1号展厅几乎没有了国外的企业。也许有人会说别人不愿意来了(有这种情况但绝对极少),不是这样的你看“进口博会”国外厂家蜂拥而至。我注意到国外公司越来越多的提供的产品而不再是技术了。这也验证了我们多年做企业的体验。以前,我们要开发一个新的产品。首先,想到的是在欧美市场是找寻相关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更多的是在国内企业中寻找合作伙伴,同时很多国外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深圳寻找合作厂家。很多朋友一直质疑深圳的活力在哪?告你们深圳最大的魅力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个产品创意变成一个可以生产的成品。这个周期之短“令人发指”,我亲身经历一个案例,一个以前合作过德国伙伴,突然,找到我们公司请求帮助。原来,他们一款即将上市的产品在试生产中发现有设计缺陷并与欧盟标准冲突。如果,在德国重新修改需要周期要6个月,及时加快也要4个月,这还只是产品修改还没有涉及到生产线工艺流程的修改。可是,他们的新产品发布在两个月后。我们帮助他们在深圳找了家设计公司,他们只用了7天就完成了产品的修改及生产工艺问题。这使得德国伙伴欣喜若狂,并将产品交给了深圳厂家生产。这么多年中国企业一直在努力在进步。目前,我们除了芯片和材料领域还落后外,国外高科技企业也没有多少可以拿的出手的技术了。(只是简单的聊了一下感想,一些引用和描述并不一定严谨和准确。欢迎专业人士提出斧正)

从高交会看中国企业的进步

从高交会看中国企业的进步

从高交会看中国企业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