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为何改名叫“满族”?

梦幻之星V


公元1636年5月做了后金十年大汗的皇太极,在南征北战后不再满足于在辽东做他的大汗,他开始有了更大的雄心,他想统一整个天下做天下之主。于是皇太极迈出了第一步,那就是登基称帝做皇帝,后改“金”国号为“清”,并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而在这里我纠正题主的问题,那就是女真族改名后其实不叫满族,而是满洲族。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要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呢?这里到底有何用意呢?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满洲绝非是地名。众所周知当年后金唯统一女真部落的时候,很多的小部落或者女真的姓都喜欢用所居住的地方来作为名称,比如清朝雍正名臣隆科多,他的姓佟佳氏的佟佳就是地名。但是皇太极所改的满洲就绝非是地名,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满洲一词,来源未久,表示部族之号,若肃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所以皇太极以地名来做族名这一猜测绝对是不存在的。



而现如今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满洲来源于当年西藏进贡的时候称清朝皇帝为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就是吉祥的意思,而满洲正是有曼珠演变而来,就是指吉祥的民族。但是我们先不说曼珠为何会演变成满洲,要知道西藏对清朝开始进攻的时间是在1642年,而皇太极却是在1636年就将女真改为满洲的。所以以曼珠演变而来的说法也是极为不靠谱的。



当然关于皇太极为何将女真改为“满洲”,而不是其他的族名,人们对此还有着多种的猜测。比如有人说皇太极会用“满洲”来做族名是因为他的先祖叫“李满住”,为了纪念他的先祖同时为了避讳,所以取音译为“满洲”。还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王朝都流行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而在当时明朝是火德,而满清想要替代明朝就需要是水德,所以皇太极在当时就将国名改“清”,族名改“满洲”,刚好都有三点水。而这些猜测我们不细看好像都有些道理,但是事实上我们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不对劲。拜托,人家满清用的是满文,而不是汉字,你拿满文翻译过来的汉字来猜测皇太极为什么要改“满洲”,你觉得靠谱吗?



可以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有确实得证据可以解释为什么皇太极要用“满洲”来作为族名。而目前最让人接受的一个论点就是皇太极会用“满洲”来作为族名,是因为在通古斯-满语和蒙古语中“满洲利亚”指的是吉祥、幸福和平安的土地的意思,而皇太极也希望自己治下的族人们能够吉祥、幸福和平安的活着,所以才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当然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得知,毕竟当时皇太极为何要将女真改“满洲”这个族名,我想只有他自己和他身边的人才知道,或许在当时人家只是觉得“满洲”这个念起来很好听你呢?总之这又谁能说的准呢?


澳古说历史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唐初。

而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便是由女真族建立,说到这里,疑问就来了,因为有的资料上面会显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而满族和女真族是什么关系呢?

这要从清朝的前身后金这个政权说起,明初时,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而清太祖努尔哈赤便是建州女真的首领,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史称后金,这个后金政权也就是清朝的前身。

后来努尔哈赤逝世后,皇太极继位为后金的第二位大汗,并在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即满族。

而把“女真族”改为满族的原因,主要是缓解了百姓对清朝政权的抵触,因为在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政权,在对外作战中,特别是与宋朝的作战中,有屠城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而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后金”,不论是民族还是政权名称都会让百姓想起曾经的历史,激起百姓的愤恨,所以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族,一方面是缓解百姓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是适应封建王朝的规程,仿明制,不再称大汗,而是称皇帝。


說与山鬼聽


女真族改名为满族,这个说法并不严谨。准确的讲应该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呼尔哈、索伦、朝鲜等多个民族统称为满洲人。

满洲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民族概念。也就是在满洲这一片的人,以后都是满洲人,不管你以前是什么部落、什么部族的。跟咱们现在统称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道理。

就像蒙古族,最初也不过是草原上名字叫蒙古的两个小部落,百十号的人。随着蒙古部落的崛起,开始去征服其他的部落。顺从了的,就加入蒙古部,就成了蒙古“的”人,蒙古人。最后发展成横扫欧亚的飓风。

住在一起,喝了酒,那就是自己人。任何一个大型民族肯定都是这种不断的融合而诞生的。绝对不是这个民族的生育能力强。

建立满洲族名的是皇太极。

他当时实际上是一套措施:登基称帝,因为他以前是天聪汗。定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这个意思就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而所谓的改女真为满洲就是在这里被大家误会的。皇太极自己这一票人确实是改女真为满族,他们是建州女真出身。但是,此时,在大清朝境内的蒙古人、朝鲜人、呼尔哈人、索伦人以及其他的女真部落,也都集体改叫了满洲人。

而这样做的好处是太明显了:团结。而团结就是力量。

当然,废除原来的族名,肯定是有巨大压力的。所以皇太极也难免要引经据典的解释一番,但不管怎么解释,都是一个手段,最终的目的就是打破隔阂,把大家团结到一起。

仅凭建立满洲族这一项,我觉得皇太极就完全称得上清朝皇帝里面最为优秀的,第一,没有之一,远超努尔哈赤、康熙。

清朝是皇太极在关外建立的,他建立统一的满族,为后来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础,当然,也为今天1千多万的满族打下了基础。如果他当初不把治下的部落统一成一个民族,那么基本上可以确认,清朝不但不能入关,甚至自身恐怕也很难存活。内斗,是免不了的。

在皇太极时期,辽东的汉人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满人。皇太极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平衡了满汉矛盾,把辽东的汉人纳入到自己的阵营。八旗军入关以后,明朝的将领李成栋、金生桓是先投降了,但后来又叛变了。他们叛变的理由特别的狗血:功高不赏,朝廷只重用辽东旧人。首先,我为你大清朝立了那么大的功,但你的赏赐太少。朝廷只信任辽东的旧人。

辽东旧人,就是原来在辽东的汉人。旗人只信任原来跟他们在辽东一起走出来的汉人。

从这些就能看出来,首先,在皇太极的治理下,满洲人内部先团结起来了,然后跟当地的汉人也形成了彼此信任,友好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八旗军能入关吗?辽东的汉人要是跟满洲人干起来了,还入主啥中原了。

在努尔哈赤时期,关外的各个部族包括汉人,还是处于互相伤害的阶段。是到了皇太极执政,才把这些人团结成一家。

再严格的讲,过去,在女真人、满洲人、汉人的后面是不应该加上族字的。族,在古代是家族的意思,并没有现代民族的含义。翻翻古籍,你能找到汉人、唐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这类的文字,里面绝对没有族字。族,是用在何氏家族、李氏家族、张氏家族,世家大族、寒门庶族,诛九族......这类的描述后面。

族这个字是血统的概念,但指得是家族血统,不是民族血统。

上升到国家高度,这个族字是不存在的。汉和匈奴是地名,汉人,汉地之人。匈奴,匈奴地之人。在汉地居住生活的人就是汉人。在匈奴地生活的人就是匈奴人。汉地人跑到了匈奴地,开始放牧,就变成了匈奴人。匈奴地人跑到汉地,开始种庄稼,就变成了汉人。南匈奴、鲜卑、契丹......这都是整族的迁进汉地,最后也就变成了汉人。至于西夏、蒙古、女真零星留在汉地的人,几千年来,也不在少数。而靖康之变,被金兵掳到北方的汉人,他们的下一代,也就变成了金人。要不有人说努尔哈赤是宋徽宗的后代呢,准不准?我觉得够呛准。但这个道理是没问题的。

不多说了,也不扣题结尾了。估计已经有人开始翻手机,找他那个祖传的DNA族谱呢......


锐视觉何老师


后金,第二位皇帝,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皇太极剧照)

同时,皇太极还做了一件意义非同的事,将后金更改“清”,成为清朝第一位皇帝。

就在做出改变的这一年之前,皇太极的后金面临了巨大的军事威胁。

明末,袁崇焕坐镇东北,集明朝举国之力,修筑军事重镇宁远城,屯集大量粮草,添置大量军事武器,其中以红衣大炮最为厉害。

而此时的皇太极,意气风发,萨尔浒之战的大获全胜,让他有些飘了,认为明军不过如此,而宁远之战,也是因为父亲努尔哈赤大意了才死去,于是亲率将士,发动宁锦大战,为父报仇。

但袁崇焕的红衣大炮不是盖的,几炮就把后金的军队打趴了,再加上当时大热天,后金的士兵不耐热,纷纷中暑,最后被迫撤离。

明朝是后金的劲敌,而袁崇焕是辽东地区的好将领,再加上他的红衣大炮,如此厉害,长期下来,后金将难以抵抗明朝啊。

这次失利,极大的影响了后金的军队士气。

但皇太极不服输,后金入关的梦想,不能破灭。

面对艰难的战争局势,皇太极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出其不意,攻打明军的大本营,京城。

崇祯二年到三年,皇太极率领大军,绕开关宁锦防线,直逼明朝京师。这是一个高招,但袁崇焕更高明,很快就发现后金军队不对劲,立马驰援京师,挫败了皇太极的阴谋。

此次偷袭战,皇太极虽然失败,但利用反间计,干掉了袁崇焕。袁崇焕一死,明朝的辽东防线就出现了些松动,但依然难以短时间被撼动。

皇太极陷入了深思,关宁防线依然打持久战,用辽人打仗,用辽人种地屯军粮,而后金只有靠掠夺才能生存,这必定不长久啊,那后金是否应该模仿明军呢?(皇太极汉化 剧照)

于是,皇太极开始汉化之路,积极学习汉族的文化、政治制度,开始科举制度,重用汉臣,限制满族贵族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一时之间,后金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明朝辽东防线也来了,两名慕名而来的干将,尚可喜、耿精忠,这就是后来的清朝两藩王。

这时,熟悉汉文化的皇太极,决定更改国号,后金变为清,女真族变为满族。

如此一来,在汉族儒家文化上来说,清朝的统治就有了更为正统的身份,女真臣服过明朝,但满族却没有,一直与明朝对抗。

同时,在皇太极的带领下,清朝统治繁荣昌盛。

于是,他提出了君王有德,应该得到天下的思想,而有德两字就与“清”字有关,所谓激浊扬清,就是这个意义,国号就是清了。

果然,激浊扬清的清朝,迎来了大好时机。

(李自成攻占北京 剧照)

明朝内斗的厉害,农民军把崇祯逼得没有办法,最后崇祯只有煤山上吊,大明国也是柔弱不堪。而此时的清军,利用吴三桂等汉人,成功入关,走上大一统的道路。

总体而言,如果明朝的文人墨客们、大儒、武将们,能够坚持民族气节,一致排外,就算清朝改了国号、民族名称,那又能怎样呢?

只怪现实的利益,荣华富贵,高大上的权势,往往让人沉醉,忘记民族气节。吴三桂为了自家荣华富贵、权势滔天,带头残杀同胞明军、昔日旧主永历帝;史可法这些士大夫不懂政治谋略、依然争权夺利,错失南明生机啊······


岁七夸父


针对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问过,也若干次直接回答或间接表述过――历史上建立“大金”的“女真族”与建立“大清”的“满族”没有“血统”与“历史承接关系”。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首领率部族在契丹族“大辽”统治下的区域里,宣布建立了“大金”王国,史称“前金”。 北宋时期,在宋北部交替与“大宋”并存的先后有契丹族“大辽”,女真族“大金”,蒙古族“蒙古帝国”(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改称“大元帝国”)。这些游牧民族都心驰神往南部“土地肥沃,人们富裕”的“大宋”。 北宋与大辽年年的“征战”与“应战”。在“大辽”之地上冒出成气候的“女真族大金”之后,“北宋”想借机收获“五代十国”时期,失去的“幽云十六州”战略要地,消除在已取得战争胜利而与“大辽”签订的“澶渊之盟”的“小辱”,制定了“联金抗辽”战略。“宋金联合”迅速打败了辽。逐步强大起来的金,随后也打起了“大宋”的“主意”。北宋朝自神宗以后,君臣更是“重文轻武的国度”,以为用白银、丝绢等物质能满足游牧民铁骑的“味口”。 在1126年金大举进攻宋,结果就出现了丢尽赵氏皇颜的“靖康之耻”,北宋亡。此刻的宋仅有半壁江山,只能在临安(杭州)偷安,史称“南宋”。 为雪“靖康之耻”,1189年南宋又联合在“大金”东北称雄并建国的蒙古大汗铁木真(1184年铁木真被推举为族汗),采取“联蒙抗金”。1234年蒙破金后(攻占国都北京),金朝遗部南下西进又建立了史称的“西金”王朝。“西金”遗部后又流落到中亚地区建立了小王朝。但是,蒙古铁骑几度西征,踏平了亚洲、欧洲土地上的所有国家,建立了以“中央汗国”为中心的四大从属汗国。女真族至此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了,与其他民族进行了多民族的融合。

人们一定会问,大明朝时的“建州女真各部又是怎样的呢”?努尔哈赤1616年在建州举兵,以“大金后人之名”号统建州“女真各部落”,并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其实,这个“建州女真部落”仅仅是个“历史地域名词”,没有任何“血统”。努尔哈赤在建州建立“金朝”也是“称王者的假借之名”,其实建立“后金”的满族与女真族也没有文字、语言、史载等任何承接。到1636年皇太极去民族个性化,先改地域名为满洲,后改族名为满族,再按汉人的“五行”等文化要求改国名“金”为“大清”。这即有他的“汉化”政治考量,也有担心“汉人仇金”的历史原因。试想,谁会忘祖背宗呢!

仅是鄙见,与诸君共叙进!



民族是现代的说法,中华民国建国是五族共和,即汉、满、蒙、回、藏,所以才有满族的称呼。清朝的区分是旗人和民人,旗人在追溯祖宗籍贯时才称满洲人士。满洲,是皇太极搞的,用来称呼被建州女真统一并编入八旗的女真人。满洲,满语manju 满洲,来自manjusiri 文殊师利、文殊,也就是藏语的文殊菩萨。这是因为皇太极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联合信奉格鲁派藏传佛教/黄教的蒙古部落与信奉红教的林丹汗斗争,并打败林丹汗在西藏树立黄教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喇嘛感谢皇太极,称他为文殊菩萨护法神。皇太极在被尊崇为满蒙共同的可汗之后,称自己的部族为manju(满洲,是它的音译),这是外来语。满洲代替他们的建州女真。这也是因为建州本身太狭窄,满洲包括了统一后的哈达、挥发、乌拉、叶赫等各部女真。满洲是那些被编入八旗的女真人的统称,实际是一个军事组织。之后多年,康熙年间为了巩固东北的防御,因为俄罗斯入侵,把东北的其他原始部落也都编入满洲的八旗,称为新满洲。其中包括索伦(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前者是与女真相近的通古斯语系的,而后者属于蒙古语系,与女真在种族上相距较远。女真,满语jushen 女真,属于家族上的人,来自满语jushe 瓜藤,满族的家谱是一根长绳索叫喜丽妈妈,结绳记事记录家族的族谱。用现代词女真族,应该是讲同一女真语的一族,也许包括语言接近的锡伯族,赫哲族。满洲,或满族是女真的继承者,但是概念不一样。


JCX13_咱也侃球


话说朱元璋称帝之后,最关心的问题是他开创的小明政全能延续多久,在去往泰山祭拜天地回来的路上,偶遇一个崂山道士,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老朱打心里对崂山道士是反感的,因为正是当年从崂山走出一位道士丘处机,投奔了铁木真做了军师,从而使蒙古铁骑纵横欧亚大陆,所以老朱对崂山道士很是忌惮,但同时也是比较敬畏崂山道士的,简单的寒暄之后,老朱突然问:敢问这位仙翁,您看我小明江山是否能千年一统?只见道长超然一笑,从怀中拿出一张黄纸说到: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将此谶用玉泉之水浸湿,便知分晓,说罢化作白练而去。这时老朱的一个随从战战兢兢对老朱说,刚才那个道士正是当年的丘处机,因为他看过丘处机的画像,所以认得。多日之后,恰逢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老朱屏去左右,把那张黄纸放入水盆中,立刻出现一首诗词,竟然说苏轼的“水调歌头”,开句便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老朱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到底啥意思,群里各位朋友,你们哪位能知道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对于小明江山有什么提示或者暗示?


13846965618


一、清太宗皇帝皇太极,欲南下入主中原,为避免历史上女真族大金国灭亡汉人政权北宋、攻击南宋,导致汉人仇金、恨女真的心理,减少汉人敌对情绪,将女真族改称满洲,大金国改为大清国。

二、大金国,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北方强悍勇猛的“马背民族”女真族所建王朝,曾经把同为“马背民族”的大辽国击败。

进而南下中原,直击北宋帝国首都开封,掳掠北宋徽宗皇帝赵佶、钦宗皇帝赵桓及皇子皇孙、后宫佳丽三千余人,徽宗皇帝、钦宗皇帝父子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五国城“坐井观天”,北宋帝国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之后频频南下,将南宋高宗皇帝赵构追得无路可逃,甚至浮舟海上。

大金国,这个女真族所建的王朝,在蒙古帝国兴起,南宋“联蒙灭金”,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无敌、更加强悍凶猛的“马背民族”蒙军为主力的猛烈攻击下,金国失败灭亡。

三、明朝末期,建州女真族在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带领下,再度兴起,统一东北、外东北女真诸部后,建国号大金称汗,史称后金;清太宗皇太极,意欲取代大明帝国,入主中原,为避免历史上金人辱宋的汉人仇金心理,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

满清趁明末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把明帝国打得分崩离析、奄奄一息,崇祯皇帝朱由检煤山自缢身亡,大明帝国灭亡时,勾结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大举进攻,终于圆了其祖先没有取代宋朝入主中原梦,夺取大明帝国江山,一统天下,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主政中国中央政权的大清帝国。


我国现在56个民族之一的满族,既建立大金国的女真族后裔。


z山海


其实这件事发生在1635年(崇祯八年)。这一年满历的10月13日,皇太极为了增强凝聚力、减少其他民族的敌意,将融入女真族的部分汉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等人群统一并入女真族。形成了人数更加庞大、实力更强大的新民族——“满洲族”。这一天,皇太极将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满洲族在民国初年改为满族。每年满历的10月13日是满族的族庆日,叫做“颁金节”。以庆祝更庞大的民族群体的诞生。2018年的颁金节是公历的11月20日。


开心果93869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辽东是满洲人的祖业,他们发端于东北而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土地,甚至有不少史料认为满族的祖先周王朝肇始叫肃慎,战国以后称挹娄,南北朝被冠以勿吉、靺鞨,辽代记载为女真诸名。

但历史上的满洲人就是女真族吗?这两者可以划等号吗?其实,要追溯满洲的起源,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过往,而探究历史疑云,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惊人的事实,那就是满洲人根本就不是女真嫡系,他们只是打着女真的旗号活跃于东三省流域的外系民族而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周武王十三年,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史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高手持小钺辅佐武王举行祭祀大礼。周朝建立后,召公奭被分封在了蓟地(今北京),但由于召公奭乃柱国重臣无法就国,于是派遣长子克管理蓟地。

此后,历史的车轮进入春秋战国,燕国也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北方强国,甚至燕国鼎盛时期势力直抵朝鲜半岛流域,自然,辽东也囊括在内,大量的华夏先民与女真祖先肃慎杂居开始了在辽东一带繁衍生息,这种局面持续到了曹魏建立,而此时,辽东太守公孙渊割据自立,司马懿以四万精锐剑指辽东,并迅速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

但司马懿此人虎视狼顾野心勃勃,为了立威震慑政敌,攻破辽东后,他下令将辽东地区十五岁以上青壮年悉数屠戮,并将余下的汉族百姓尽数迁往中原腹地,在司马懿这种屠戮本族的做法下,辽东几乎沦为了汉族势力的“真空区”,原先被挤压的靺鞨族人逐渐填补占据了辽东之地,中原王朝从此逐渐让汉地的辽东变成了少数民族的家园。

那么,此时的满洲人祖先又在哪里呢?满洲族此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出现过,而他们的先祖却在堪察加半岛流鬼国之北十日行程的地方建立了夜叉鬼国,这个夜叉鬼与其说是国家,倒更多是部落联盟性质的原始政权,后来由于夜叉鬼亡国,其中一支叫胡里改部的渔猎民族历经百年逐渐开始南迁至大兴安岭南麓,并与居住在此的女真部族发生了摩擦,此后胡里改部向东迁徙又与朝鲜半岛居民产生战争,落后的胡里改部自然被朝鲜军民打的丢盔弃甲。

时间经过千年以后,胡里改部始终没有稳定的居住地,而这种局面直到明朝建立,永乐大帝朱棣为了稳定辽东地区,遂于明永乐元年,设置建州卫,并任命胡里改部族人阿哈出为指挥使经营建州地区。至此,一支从西伯利亚流浪了近千年的胡里改部最终才在建州卫安定了下来。

由于胡里改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女真族人,且不足以包含建州胡里改部兴起后的至高荣誉,于是在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将胡里改部改名为满洲族,这在皇太极颁布的诏谕中说的很清楚,在关乎族名方面,皇太极说:“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儿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

从皇太极颁布的这份诏书来分析,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都是不同的族名而已,但胡里改部却并不是这些族群中的一员,由此可见,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是想借助如日中天的大清抬高族名的出身。

而《金史·乌春传》中记载“狗彘之人同处岂能生育,胡里改女真岂可为亲也。”翻译成现代话来说,胡里改部和女真族就像狗和猪配种一样,怎么可能生育下代呢?在金人看来,他们本身都认为胡里改部与女真都非同族,由此足见将胡里改部视作女真族显然就是满洲统治者的欲盖弥彰,而换句话说,皇太极改族名除了想抬高本族的尊崇地位,更多的则是希望将原先散居辽东的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部都置于其统辖之中,逆向推理,倘若胡里改部与女真诸部同根同源,皇太极又岂会大费周章更改族名呢?

因此,从历史的沿革来看,辽东自古都是汉人的领地,只是后来司马懿将辽东汉族居民屠戮殆尽,严重真空的辽东大地故此逐渐沦为女真等其它民族的栖息地,而雄才大略的盖世英主永乐大帝或许不会想到,百年之后,正是由于他的一念仁慈,迅速崛起的胡里改部“野猪皮”却势如破竹鸠占鹊巢取代了大明,而朱氏子孙在爱新觉罗家族的疯狂屠杀下断子绝孙,这一幕喋血历史的惨痛真相道出了后世多少的扼腕叹息,农夫与蛇的惨剧却成为了大明无尽的流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