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

Three-C


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邓艾之后,身处剑阁前线的姜维就和灭蜀总司令钟会玩到了一起,并鼓动他造反,割据蜀地称王。

在大军出发之前,司马昭已经明确下令:不许杀害刘氏一族。可刘禅是没事了,他的长子——也是蜀汉原太子的刘璿却最终被杀了。


刘璿之死

《三国志》里仅仅记载了:“时会作乱于成都,刘璿亦死于乱军之中”几个字,在钟会作乱到被杀身亡的这段时间里,刘璿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认为刘璿之死是受到了邓艾的拖累,被灭蜀监军卫瓘害死了。邓艾接受后主投降后,以曹魏天子的名义,私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其他蜀汉旧臣各自都有安排,并约束部队,安抚百姓,于是“蜀人称焉”。

邓艾在成都建立了不小的威信,而面对这样的大国将领,成都旧主人自然也需要和他打好关系了。那派谁去劳军好呢?刘禅亲自去是不合礼制的,派个官吏去又难免寒酸了一点,而姜维此时又在钟会军中。那么唯一一个适合的人选,就是地位尊贵、举止得体的原太子——刘璿了。

自延熙元年正月正式册立,到景耀六年蜀汉灭亡,刘璿一共做了二十六年的皇太子,而且勤勤恳恳、十分称职,没犯过什么大错(刘禅可不止刘璿一个儿子)。兼地位尊贵(蜀汉第二号人物),由刘璿去接待邓艾大军是最合适不过了。

后面邓艾上表司马昭,希望把刘禅家族都留在蜀地,不要迁往洛阳,并授予官职、王位,以降服东吴孙休。邓艾此举是出于稳定局势方面提出的,是一个很合理的建议,但同时也从侧面可以看出:邓艾对刘家确实有好感。而此好感从何而来?我认为大概就是在刘璿劳军一行中的表现得来的。刘璿和邓艾,两人朝着稳定益州局势的方向而共同携手努力着。

直到钟会入成都,以邓艾“私立官员,违旨行事”等做法,与监军卫瓘一起上书诬陷邓艾谋反,解除了他的兵权,把邓艾和其子邓忠押往洛阳。钟会自己则和“亲信”姜维,共同往割据益州、自立为王的方面前进着。


之后监军卫瓘策反了钟会的部下丘建等人,于钟会、姜维不备之时,率军杀死了两人,而原太子刘璿也在这次乱战中被杀。但奇怪的是,钟会谋反,立自己为益州牧,打的是曹魏郭太后的旗号,又怎么会把蜀汉太子刘璿抬出来呢?

而姜维谋反本意是要借钟会之手,再行复国之举,所以他也没必要劝钟会把刘璿搬出来。因为时机还不到,这样做的话不止会害到刘家,更会让钟会起疑心。再说了,要论号召力的话,刘璿怎么比得上刘禅呢?所以刘璿不是因为参与叛乱被杀的,而是因为当时平乱的主导者卫瓘,他害怕刘璿会替邓艾申冤,害怕自己会担上“知情不报”的罪名。

邓艾本就没有谋反之心,可钟会却为了自己的野心而陷害邓艾,这其中的内情曲折,卫瓘是清清楚楚的。对于邓艾被诬陷下罪,钟会密谋造反一事,卫瓘不止知情不报,还助纣为虐(邓艾被捉就是卫瓘亲手办理的)。这事要是捅上去,那卫瓘就会从平乱功臣,变成陷害忠良、协助内乱的逆臣。这是他最不想得到的结果,所以即使已证明邓艾无罪,卫瓘依旧派了和邓艾有过节的田续去解决掉他,杀人灭口。

同样的,刘璿之死也是如此,以刘璿和邓艾的关系,极有可能为邓艾上书喊冤,老刘家里不怕死的人还是不少的(北地王刘谌一听说父亲投降后,就杀妻杀子,自杀了)。而就算刘璿不主动说,但难保司马昭会问,到时引起他的疑心那就更可怕了(这家伙狠起来可连皇帝都敢杀的)。

为了一劳永逸,卫瓘决定借平乱一事,把当时所有有可能透露内情的人统统杀光。钟会、姜维、刘璿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了,而邓艾正在押往洛阳的路上,则派遣田续去杀掉邓艾邓忠父子,一切阴谋也就此死无对证。


狐史首丘


刘璿是刘禅的太子,他的死与姜维的复国行动有关,姜维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鼓动钟会谋反,又暗写密信给后主,要他忍耐几天,管教日月重光,复国有望。在正月十六这天,钟会召集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国的旧官,假借曹睿的皇后郭太后临终遗诏命讨伐司马昭,举起反旗,众将不听都被囚禁,魏将胡烈的儿子及部下偷偷放出众人,钟会姜维措手不及,奋力反抗被杀,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等也死于乱兵中。


刘禅有七个儿子,最有气节的属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在邓艾兵围成都时,斥责劝后主投降的谯周,并对其父刘禅说,国运会有终了时,这个时候正是君臣奋力一战的时刻,死后也好有面目地下见昭烈皇帝,怎么可以不战而降呢?刘禅不听,刘谌便哭着走到刘备的昭烈庙中痛诉,杀妻杀子然后自杀。刘璿是刘禅长子,是王贵人所生,王氏是张飞大女儿的婢女,张大小姐进宫当皇后时随侍入宫,不知何时与刘禅勾搭上,随后有了身孕,生下刘璿。在张飞大女儿去世那一年,刘禅又迎入张飞的小女儿立为皇后,同一月,封庶长子刘璿为皇太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238年刘璿当太子,刚十五岁,立太子这件事有点奇怪,大张皇后的婢女生下皇子,而皇后无所出,估计主婢关系从此不大好,生有阻隔,才有刘禅多年不立太子的情况,而太子之立,又在大张皇后死后不久,却又同时迎立小张皇后,以妹继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要是后主夫妇感情甚笃才如此行事,却又为何同时立了刘璿为太子,堵了小张皇后的后路,如果小张皇后生下儿子,又该如何处理?


从史书看,小张皇后入宫后可能真有生下儿子,因为张飞的老婆是他在徐州打猎时抢来的,没想到抢的是夏侯渊的侄女,木已成舟,后来各为其主,战场争战不留情面,而到249年曹魏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杀曹魏宗室,夏侯渊的第二子夏侯霸正在对蜀前线,惧祸投奔蜀汉,刘禅亲自迎接他,并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外甥,借此抚慰拉近距离“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可见小张皇后已有儿子,其中迷云重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史载刘璿顽劣,喜爱骑马射箭,出入没有节制,在霍峻子霍弋的苦谏下才有所收敛,在刘禅和各属官的严厉教导下,情况有所好转,郤正说刘璿侍奉双亲虔诚恭敬毫不怠懈,接待群臣时,举止言行显示出仁义宽恕之心,有点刘备的味道。


南方鹏


  

  司马昭派遣大军征讨蜀国,大将军邓艾出奇策,由小道进军突袭成都。蜀汉国主刘禅放弃抵抗,已经向邓艾投降。为何蜀汉太子刘璿还是会被杀死呢?

  那是因为蜀汉太子刘璿图谋复国,不想投机失败,方才被魏军杀死!

  虽然说,《三国志》中只是简单记载刘璿死于乱军之中,但是,当时蜀汉国主刘禅已经投降,其安全还是有着最基本的保证。为何刘禅的其他子嗣都无恙,偏偏皇太子刘璿死于非命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皇太子刘璿参与了钟会、姜维兵变。

  邓艾破蜀之后,钟会接管了魏军。他一面将邓艾送走,一面与姜维商议割据蜀地自立。要想割据蜀地,钟会要得到两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魏军的支持。这方面他是魏军主帅,有兵符在手,在他看来并无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蜀汉的支持。在军队中有姜维支持,可是,若无蜀汉皇族的支持,蜀汉文武也未必肯归顺邓艾。

  此时的刘禅已经明确降魏,他基本不可能再次叛魏,这样风险太大。但是,钟会谋反又必然要求裹挟蜀汉皇族。

  因此,或者是皇太子刘璿主动请缨,或者是蜀汉皇帝刘禅暗中下令,刘璿应该与姜维一起,与钟会达成了某种协定。

  钟会叛变本来有几率成功,但因为他做事优柔寡断,致使消息泄露,反被部下杀害。钟会被杀之后,魏军无人约束。各部人马四处劫掠,不仅钟会麾下数百心腹被杀,姜维妻子儿女一家人也被杀死。

  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也被乱军杀死。

  我们细看这个名录可以发现,这些被杀的人基本都是蜀汉的实权派,也是真正忠于蜀汉皇族的一派。他们这帮人确实有可能与姜维联手,在魏军出现内讧时,图谋再次振兴蜀汉。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姜维不惜自污投降钟会,蜀汉皇太子刘璿、车骑将军张翼等人协助,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姜维投机失败,皇太子刘璿、车骑将军张翼等人被杀,也就意味着蜀汉最后的反抗力量惨败。蜀汉皇帝刘禅后来在魏国当众表演乐不思蜀,实在是已到绝境,无可奈何。


叶之秋


准确来说不是司马昭灭了蜀国,而是大将邓艾最先攻进成都灭蜀。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璿,字文衡,王贵人(原本是张皇后的侍女,张皇后即张飞的长女)所生,是蜀国后主刘禅的长子,公元238年被立为皇太子,时年15岁。

当邓艾破蜀时,刘禅的6个儿子(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刘璩)中,仅有北地王刘谌不甘于受亡国之耻,“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而太子刘璿最初是跟着老爹一起投降,等到魏军大将钟会取代邓艾坐镇蜀中后,姜维使计说服钟会叛乱,结果事机泄露,钟会被部将所杀,成都陷入混乱,《三国志》记载刘璿死于乱军,对于具体的原因则没有作过多阐释。从姜维、张翼、关彝等同时被乱军所杀来看,刘璿或许是曾参与到了姜维意图复国的密谋中。


海研会



路遥lgy


越剧演员徐玉兰的《哭庙》高亢激越,摧人泪下!讲的是阿斗决定开城投降,太子到太庙痛哭后全家自杀殉国的故事! 到这里怎成了被杀了?


山骡


太子是将来会登基的,也就是先皇衣钵的继承人,不灭太子,等刘禅死了,司马炎死了,难不成等着刘禅的太子再起兵造反?灭了你的后代,比灭了本人更狠,因为你都没有继承人了,谁还会在将来替你报仇?


半亡人小杨毛毛


司马昭灭蜀后杀现太子以灭星星之火,而善待投降刘禅意为收买天下人心。


流年似水8444



用户4759218800280


刘睿是刘禅的儿子,虽然自己的父亲执意投降,还杀了自己的哥哥拒不投降的刘堪,但刘睿是恨透了晋朝,总要找机会反抗。

蜀国大将姜维执意复国,就派人联系刘睿,无奈复国战争失败,刘睿和姜维都被钟会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