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一:巧妙運用色彩詞,讓文章充滿圖畫感

畫家調配各種各樣的顏色,可以畫出色彩鮮明的畫,作家選用各種各樣的色彩詞,也同樣可以繪製出語言的彩色圖畫。

所謂的色彩詞,是指哪些描寫物體顏色的詞,這種詞在現代漢語中為數不多,但運用甚廣。鮮紅、金黃、蔚藍、烏黑、碧綠、蠟黃、墨黑、雪白等等,在我們的口語和書面語裡,經常在用。

色彩詞運用得好,能給文章增添很多鮮明的印象。巧妙運用色彩,使文章充滿圖畫感,作家管樺的短篇小說《葛梅》為其中的代表作。這篇文章曾經入選初中語文教材,文中多處巧妙的使用了色彩詞。他不但善於恰當地選用單個的色彩詞,還擅長將幾個色彩詞聯合起來使用,例如:

小說中的“我”,在韓莊玉米地裡,初次遇見正在核查害蟲畝數的供銷社率職工葛梅時,作者是這樣寫的:

聽裡面玉黍葉嘩啦嘩啦響。響聲漸漸近了,鑽出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子,沾滿汙泥的豆綠色的褲子和白洋布偏襟兒褂子,都被汗水浸得溼淋淋的。齊頸的短髮,有兩綹,被汗水貼在她紅通通的臉蛋上,眨動一下眼皮,從她黑亮的眉毛上往下直掉汗珠子。渾身落滿淡黃色的玉米花和粉紅色的高粱花。

作者在這段文字中,連用了6個色彩詞:
豆綠色、白洋布、紅通通、黑亮、淡黃色、粉紅色,著力描寫正在田間辛勤工作的女主角的形象,寫得那樣鮮明生動,光彩照人。

這些色彩的運用,讓讀者彷彿看到了一張夏日勞動的彩照,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描寫,讓人物場景鮮活。

小說的另一處描寫:

我離開大車,向萱湖村走去。一會兒,轉臉看葛梅和她的女伴,已經遠了,但還能看得見紫丁香色和白色的身影在藍天和金黃色的麥海中間浮動。田野裡割麥的人群都到樹下和麥束的陰影裡歇息去了。天空一絲雲彩也沒有,田野裡一點聲音也沒有。還鄉河邊的樹林裡,有黃鶯的叫聲。間或,還有一兩聲鷓鴿的鳴叫和斑鳩嘹亮的啼囀傳遍曠野。路邊一棵兩棵高聳雲天的白楊樹,美麗如畫的葉子,反射著耀眼的陽光。金黃色的麥捆,象一座座排列得整齊的篷帳似的,堆滿在田野上。而曠野上的蜃氣,象是燦爛銀色的河流,於是樹林啦,麥海啦,遠方的村落啦,那兩個女採購員紫丁香色和白色的身影啦,都在這種跟天空一樣澄清的河流裡顫動。從麥海的那邊,隱隱約約飄來的歌聲,唱著“春天裡的花園真美麗”!

這一段文字,多種色彩配合,儼然一副色彩絢麗的圖畫,我們閉上眼睛回想一下,:藍天下是金黃的麥浪,一色鮮明的兩個姑娘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步步向選出走去——這不正是電影裡一個“淡出”的鏡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