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控知識你知多少?

鼠疫防控知識你知多少?

簡介

什麼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被列為甲類傳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等特點,是國際性檢疫傳染病之一。人與患有或死於鼠疫的野生動物接觸才有可能得病,通過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稱為傳染源。


01

鼠疫的傳播途徑

鼠疫是怎麼傳播給人的?

1、從動物——跳蚤——人的傳播;

2、通過人——人的空氣飛沫傳播造成肺鼠疫;

3、通過剝食患有鼠疫病死動物時,鼠疫菌直接進入創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敗血症。


造成人間鼠疫流行的傳染源有:

1、患有或死於鼠疫病的各種動物,如旱獺等;

2、動物體外寄生的跳蚤等;

3、鼠疫病人。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徑也有三種:

1、接觸患有鼠疫病的動物,如剝皮、煮食等;

2、被帶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

3、鼠疫病人傳播。


02

鼠疫的防控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

早期發現疫情,早期報告,及時處理疫區是制止鼠疫蔓延的關鍵措施。因此,要充分發動群眾,充分發揮鄉村醫生和各級衛生組織力量,建立疫情報告網。

應確定疫情報告員,認真實行“三不”、“三報”制度。


“三不”制度:

1、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

2、不剝食疫源動物

3、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三報”制度:

1、發現病(死)旱獺和其它病(死)動物要報告;

2、發現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應立即報告;

3、發現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要立即報告。


另外,需嚴格控制傳染源,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立即按緊急電話和網絡報告疫情,同時將患者嚴密隔離,禁止探視及患者互相往來,患者排洩物應徹底消毒。患者身上及衣物都要噴撒安全有效的殺蟲劑殺滅跳蚤,滅蚤必須徹底。


03

科普小知識

一、老鼠的習性與防控

老鼠能攜帶細菌、病毒、立克氏體、寄生蟲等200餘種病原體,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種,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是肺鼠疫疾病的流行。

內蒙古自治區屬於鼠疫歷史自然疫源地,主要有蒙古旱獺、達烏爾黃鼠、長爪沙鼠、布氏田鼠四種類型,分佈在57個旗縣,總面積達33.7萬平方公里。


生活習性:

鼠通常在夜間活動,白天休息。家棲鼠多棲息在廚房、雜物堆、牲畜圈、飼養房、倉庫、下水道、電線電纜溝;野棲鼠大多棲息在農田及叢林之處。鼠的個體小,性成熟早,懷孕期短,產仔數多。大多數鼠類每年產仔數次,每次可產仔4-8只。母鼠受孕不到3個月,即可產仔,仔鼠2-3個月成熟,即可繁殖後代。鼠的壽命一般為一年左右,由於較強的繁殖能力,通常滅鼠達標後半年內,又會恢復到達標前的鼠密度。


主要危害:

老鼠能傳播30多種疾病,其中危害嚴重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病、鉤端螺旋體病和恙蟲病等。


防鼠措施:

1、經常清除住宅區內的雜草,發現新舊鼠洞要及時堵塞;

2、做好食物的管理工作,對防鼠非常重要。糧食要離牆邊架高放,副食品及調料應加蓋嚴封好,生活垃圾要及時處理;

3、建立防治設施:室內排水溝要安擋鼠柵,木門下邊要釘60釐米高的鐵皮,食物倉門安0.6米的擋鼠板,門和框要密合,縫隙要小於0.6釐米。


二、蚤的生活習性及防治

蚤屬於昆蟲綱,是哺乳動物和鳥類的體外寄生蟲。其體小而側扁,觸角長在觸角窩內,全身鬃、刺和櫛均向後方生長,能在宿主毛、羽間迅速穿行;無翅,足長,其基節特別發達,善於跳躍。


生活習性:

蚤的宿主範圍很廣,包括獸類和鳥類,但主要是小型哺乳動物,尤以齧齒目(鼠)為多。由於善跳躍,蚤可在宿主體表和窩巢內外自由活動,個別種類可固著甚至鑽入宿主皮下寄生,如潛蚤。宿主選擇性隨種而異,傳播疾病者大多是選擇性不嚴的種類。蚤各期發育和繁殖對溫度的依賴都很大,溫度低時卵的孵化、幼蟲蛻皮化蛹都大大延遲。各種蚤發育所需的有效溫度不同,可反應在其地理分佈上。


主要危害:

人進入有蚤的場所或蚤隨家畜或鼠類活動侵入居室,蚤均可到人身上騷擾、吸血並傳播疾病,最重要的是鼠疫,其次是鼠型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病原體通過蚤在野棲齧齒動物中傳播,構成鼠疫自然疫源地,當人或家棲鼠類進入疫源地感染了鼠疫,可引起家鼠和人間鼠疫流行。


防蚤滅蚤:

1、清除孳生地:宜在平時結合滅鼠、防鼠進行,包括清除鼠窩、堵塞鼠洞,清掃禽畜棚圈、室內暗角等,並用各種殺蟲劑殺滅殘留的成蚤及其幼蟲。

2、往鼠洞洞口處投殺蟲粉劑,對存留在洞口處的跳蚤殺滅效果很好,但深處效果不好,殘效可達2-3個月。

3、用鼓風機或長嘴噴粉器,把殺蟲粉劑投入洞幹處,滅蚤效果可達98-100%,殘效可達一年。

來源:健康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