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這是頭條號“懶龍說”的第99篇文章

現在如果咱們有幾個親戚朋友要聚聚,一般就是那麼幾個固定的地方,什麼KTV啦,麻將館啦之類的。其實,在這些常規選項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地方適合大家聚會。比如說去桌遊吧玩會桌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個桌遊,顧名思義就是坐在桌前玩的遊戲。這些遊戲有的屬於棋類遊戲,比如飛行棋、大富翁之類的;有的屬於紙牌類遊戲,比如三國殺、撲克牌。總之,只要你有休閒娛樂的需要,總有一款桌遊適合你。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技術的進步,讓我們的娛樂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跟我們相比,古人似乎生活就顯得單調多了,似乎平時可供玩樂的遊戲項目相對就少了一些,在我們很多人印象中,古人似乎就是天黑就睡覺,天亮就幹活,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更談不上什麼桌遊了。

其實,這完全是我們對古人的誤解,古人的娛樂生活之豐富,絲毫不比我們遜色。你以為我們的桌遊就已經比較先進了,但是,古人其實也有自己的“桌遊”,人家自己也玩的不亦樂乎。比如說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唐朝,當時人就有很多自己的“桌遊”。

今天的話題,我們就來聊聊那些唐朝人喜歡玩的“桌遊”——樗、雙陸和葉子戲。看看唐朝人的休閒娛樂,他們怎麼就這麼會玩呢?

01 樗蒲——李白杜甫都愛玩的國民遊戲,楊國忠發跡就靠它

杜甫有一首詩叫做《今夕行》,裡面是這樣說的:“今夕何夕歲雲徂,更長燭明不可孤。咸陽客舍一事無,相與博塞為歡娛。馮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盧。英雄有時亦如此,邂逅豈即非良圖。君莫笑,劉毅從來布衣願,家無儋石輸百萬。

這首詩其實就是描述的他在咸陽客舍與客人一起玩遊戲的景象。大家閒著沒事,於是開始玩遊戲玩的熱火朝天的。怎麼看出來熱火朝天呢?就是裡面有一個詞叫“袒跣”,這個“袒”指的是敞開衣襟,“跣”指的是光腳。

敞開衣襟光著腳,這還是我印象中的那個滿面愁苦,憂國憂民的杜工部嗎?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這事其實也不奇怪,杜甫這首詩寫於天寶五載(746年),這一年他34歲,正值壯年,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話說回來誰還沒個年輕的時候啊。你看杜甫這麼大的詩人,跟別人玩起遊戲來也是跟普通人一樣,也挺投入的。而讓他和大家都這麼投入的這個遊戲,就是在唐代桌遊界的元老——樗蒲。

樗蒲,也叫“五木”,據傳說是由老子創始的。早在東漢馬融的一篇《樗蒲賦》中就曾經談到過這事:“昔有玄通先生遊於京都,道德既備,好此樗蒲。”意思就是說,老子(玄通先生)特別喜歡玩這個樗蒲。到了晉朝張華的《博物志》中直接了當就說:“老子入胡,作樗蒲。”當然了,到底是不是跟老子有關係,這事還得兩說,但是樗蒲起源早於東漢,應該說是可以確定的。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如果我們在唐代要玩樗蒲,我們需要用到那些東西呢?樗蒲其實本質上還是一種棋類遊戲,它主要由枰、杯、矢、馬、五木幾樣東西構成。這個枰其實就是棋盤,也就是擺放棋子的區域。杯,主要是用來投子的一個小盆,一般是往裡扔五木用的。

矢,代表兵卒,這個棋子數量特別多,根據唐代李翱所著的《五木經》中所說:“矢百有二十”,一百二十個棋子,這得多大棋盤才能裝下啊?這麼多棋子當然不是用來衝關的棋子,而是用來當做道具的,可以在枰上組成很多造型,比如戰陣、關卡以及溝壑等等。而這些矢所要阻擋的,就是對方用來衝關的棋子——馬。馬作為用來行進闖關的棋子,根據五木的投擲結果而行進,衝擊對方的關卡。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樗蒲圖

五木,這個是樗蒲的重要構成,前面所說的樗蒲別名“五木”就是來源於此。五木顧名思義,就是五塊木頭,根據《唐國史補》中所記載:“其骰五枚,分上為黑,下為白。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就是說有五個類似骰子的東西,上面黑色,下面白色,其中兩個黑麵刻上牛犢,白麵刻上雉雞、這就是五木的構成。

如果你把五木往出一扔,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組合,根據不同的黑白組合數量,決定不同的“採”,也就是棋子前進的步數。最高的“採”是全黑,得采十六,這種最高採就稱為“盧”。比“盧”稍微差點的就是二雉三黑,這種被稱為“雉”,得采十四。因為盧和雉是最大的兩種採,當時的人如果擲出這兩種採往往都要大聲喊,所謂“呼盧喝雉”指的就是這個情景。比如李白有一首詩叫《少年行》,裡面就有這麼一句:“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里如咫尺”,就是形容少年玩樗蒲一擲千金的豪爽。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唐代樗蒲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遊戲,前面說了李白杜甫都曾經寫詩記錄過,可見樗蒲在當時的風靡程度,早在隋末唐初時期,當時還沒起兵反隋的唐國公李淵就跟自己的好友裴寂經常一起樗蒲喝酒到深夜,《新唐書·裴寂傳》中記載“唐公雅與厚,及留守太原,契分愈密,至蒲酒通晝夜”。

再比如一代奸相楊國忠,他的上位其實也有著樗蒲的功勞。雖然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但是真正讓唐玄宗注意到楊國忠的,其實正是他的樗蒲技藝。《新唐書》中記載:“諸楊日為兼瓊譽,而言國忠善摴蒲,玄宗引見,擢金吾兵曹參軍、閒廄判官。”就是說楊貴妃給唐玄宗推薦楊國忠,說他特別擅長樗蒲,玄宗於是就給他封了個官。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後來他進宮廷供奉,在皇帝跟後宮妃子玩樗蒲的時候,負責計算誰贏誰輸,算的特別準。唐玄宗非常高興,說他:“度支郎才也”,意思說他幹財務合適。由此後楊國忠才走上了飛黃騰達之路。因為算賭賬算的準,居然被皇帝說適合幹財務,也不知道皇帝和楊國忠他倆到底誰糊塗。

說了這麼半天,其實樗蒲用了那麼多棋子,那麼大棋盤,最好玩最吸引人的核心賣點,就是在擲五木的過程,如果能夠擲出盧或者雉,那就往往能來個滿堂彩。所以後來很多人乾脆把其他那些棋子什麼之類的都省了,直接就來擲五木。同時,又因為擲五木有一定的隨機性,所以,樗蒲逐漸從一個有趣的棋類遊戲變成了一種類似賭博的行為。

正是由於樗蒲由最初的桌遊演變成了帶有賭博性質的一種隨機性比較大的遊戲,很多人因為玩樗蒲而傾家蕩產,所以在宋朝宋太宗時期,樗蒲被作為一種賭博行為,被朝廷大力禁止。從此,樗蒲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最終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再也無處追尋

02 雙陸——武則天的最愛,狄仁傑靠它贏了個貂

《新唐書·狄仁傑傳》裡面記載了這麼個故事:說武則天晚年總是在糾結繼承人問題,到底是該立武家人還是應該立李家人,是立自己的侄子還是立自己的兒子?有一次,她召見狄仁傑問道:“朕最近總是夢見玩雙陸輸了,這是為什麼啊?”(朕數夢雙陸不勝,何也?)狄仁傑馬上明白了,趕緊說:“雙陸輸了,那不就是說陛下無子嘛。沒有棋子自然就輸了嘛。這是天意給陛下的警示啊!”(雙陸不勝,無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然後狄仁傑給武則天講了一大堆道理,建議武則天立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李姓太子。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新唐書》記載這個故事當然是為了突出狄仁傑的忠誠和正直。可是其中有一個情節值得我們注意,武則天天天夢裡都夢見玩雙陸,可見武則天滿腦子都是這個。其實,武則天確實非常喜歡玩雙陸,她經常在下朝以後,跟自己的面首和大臣一起玩。由此可見,雙陸在唐代“桌遊界”的重要地位。

雙陸,最初起源已經很難考證,南宋人洪遵所著的《譜雙序》中說:“雙陸……曰‘握槊’、曰‘長行’、曰‘波羅塞戲’、曰‘雙陸’。蓋始於西竺,流於曹魏,盛於梁、陳、魏、齊、隋、唐之間”。這樣看來,雙陸應該是起源於天竺,還有很多其他名字。

那雙陸為啥叫這個名呢?其實是源於雙陸用的骰子。前面我們講了,樗蒲也會用到類似骰子的五木,但是樗蒲的五木是兩面的,玩起來變化比較少,而且,玩家還需要記住好幾種不同的情況對應的“採”數量。而雙陸所用到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正方體六面的骰子,要用到一對。一個骰子六個面,一對骰子可不就是雙六了嘛,六跟陸通用,所以就叫雙陸了。

根據明朝人所寫的《名義考》中所說:“今雙陸古謂之十二棋,又謂之六博……投六著看六棋。著,簺也,今名骰子,自么至六,曰六著,……此六博之意也”。從中可見,雙陸應該是從骰子中得名的。這骰子就比五木方便多了,也不用記什麼情況對應什麼採,直接按數字比大小就行了。所以在唐代,雙陸的接受程度就比樗蒲強多了。

那麼,雙陸怎麼玩呢?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雙陸的棋盤。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雙陸棋盤

我們可以看到,在棋盤上下各自有12個圓形區域,這上下共計24個圓形區域又把整個棋盤就被分為了12個道。這十二道就叫做梁。雙陸棋子一共15枚,棋子擺放方式大概就是下面圖裡所示。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雙方對面而坐,一方執黑一方執白,走棋的順序是黑棋自上左向右,然後向下右向左,其實就是一個順時針方向,白棋自下左向右,然後向上右向左,其實就是一個逆時針方向。根據所擲出的骰子的數字決定棋子走的步數。如果某一道梁中只有單獨的某色棋子,則這個棋子可以被攻擊吃掉。最終,誰先把自己所有的棋子先走到終點,誰就贏了。

我當時看到這個規則的時候,裡面有幾點讓我感覺好像有點眼熟。棋子有固定的路徑,根據骰子的數字決定棋子所走的步數,誰先把全部棋子走進最後的格子誰就算贏。這……不就是飛行棋嗎?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對,其實現在飛行棋的玩法跟雙陸還確實有一些相同點。大家可以類比來理解。

唐代雙陸是一種非常熱門的遊戲,除了前面說的武則天特別喜歡之外,其實跟武則天提意見的那位狄仁傑也是此中高手。宋朝人所著《類說》裡面就記載了這麼個故事。說狄仁傑有一次跟武則天奏事,武則天讓他跟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一起玩雙陸。

武則天問:“你倆是不得賭點啥?”(賭何物?)狄仁傑說:“我賭張昌宗的那件貂裘,我要是輸了就把我自己的紫袍官服輸給他。”(賭昌宗毛裘,以臣紫袍為對)武則天一聽,有點不樂意:“這件貂裘可是價值千金啊。”狄仁傑說:“我這袍子是大臣朝見的衣服,他那個是受到皇帝恩寵的衣服,拿他那件貂裘跟我的官袍對比我還覺得不平衡呢。”(對臣之袍,臣尤怏怏

於是二人就開始玩起雙陸來,結果狄仁傑一鼓作氣,連贏張昌宗好幾盤,按照約定,張昌宗只好把這件價值千金的貂裘給了狄仁傑。狄仁傑接了貂裘謝恩而去,轉身出門把這件貂裘給了自己的家奴,然後上馬而去。這事元芳你怎麼看?——不得不說,幹得漂亮!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元芳,你怎麼看?

所以說,雙陸僅僅是一種遊戲,遊戲本身只承擔娛樂性,而利用遊戲達到什麼目的,那可就是玩遊戲的人所考慮的問題了。同樣是玩雙陸,別人就是純玩,狄仁傑卻能借此整治那些禍亂朝綱的面首,可見,高手就是高手,隨便玩玩也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相比樗蒲到宋代就失傳了,雙陸挺的時間相對就長點了,畢竟樗蒲到後來連棋都不下了,光玩骰子了,人家雙陸好歹還有棋子。不過,只要是用骰子的遊戲總是存在一定偶然性,所以肯定是有一定賭博的成分在。

所以雙陸在發展到清朝雍正年間的時候,因為官方的禁賭要求而被徹底禁絕,最終也消失在歷史中。

03 葉子戲——現代撲克的老祖宗,最早竟然是書籤?

前面所說的樗蒲和雙陸,本質上都屬於棋類遊戲。有的朋友可能要說了,我們現在去桌遊吧,最喜歡玩的是紙牌類遊戲,什麼三國殺啦,撲克啦之類的,那唐代有沒有紙牌遊戲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起源於唐代的,被認為是現在撲克牌鼻祖的葉子戲。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葉子戲,也叫葉子格,其實起源不是一種遊戲,而是從書籤來的。宋代歐陽修所著的《歸田錄》中曾經有這樣的記載:“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後有葉子……凡文字有備檢用者,卷軸維數,故以葉子寫之。”就是說唐代人藏書都是採用卷軸的方式,這可能是裝訂技術還不夠成熟的原因,因為卷軸太多,有時候要查個什麼書之類的,來回去翻太麻煩,所以有時候就會把一些書裡的內容寫在小卡片上,用的時候去翻卡片就行了。這麼看來,“葉子”這個玩意最早應該是被用來作書籤或者讀書時記錄的小卡片來用的。

後來可能是人們發現其實這個卡片除了能記點讀書筆記還能寫點別的,還能畫點畫,這麼一來,慢慢大家就開始拿葉子做成一張張的紙牌,用來進行娛樂和遊戲,所以就出現了葉子戲。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葉子戲紙牌

關於葉子戲的記載最早出現是在唐代中晚期,所以可以推斷大概葉子戲出現應該也是這個階段。《太平廣記》中曾說:“唐李郃為賀州刺史,與妓人葉茂蓮江行,因撰骰子選,謂之葉子戲。”這可以作為葉子戲的起源的證據。李郃擔任賀州刺史是在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的事情,所以其出現時間段應該可以確認是在中晚唐階段。

唐人蘇剪的《同昌公主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鹹通九年(868年),韋氏諸家好為葉子戲。夜則公主以紅琉璃盛光珠,令僧祁捧之堂中,而光明如晝焉。”鹹通九年(868年)是唐懿宗的年號,此時距離前面說的開成元年李郃創造出葉子戲已經過去了30多年,可見在這30多年中,葉子戲已經從一個文官的自娛自樂發展成了一項連皇親國戚都非常熱衷的遊戲。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那麼,葉子戲是怎麼玩的呢?很遺憾,唐代葉子戲的玩法到了宋代中期已經基本沒啥人玩了。據歐陽修《歸田錄》中記載:“葉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後有之。…… 今其格,世或有之,而人無知者。”所以,我們只能夠從一些歷史記載的蛛絲馬跡以及後世玩的一些在葉子戲基礎上的變種遊戲來推測葉子戲是怎麼個玩法。

首先是骰子,葉子戲雖然是紙牌遊戲,但是其中也是會用到骰子的。根據五代馮鑑所著的《續事始》載:“唐末有葉子,不知誰置,遂加投子至六。……今按唐李賀州郃撰《葉子格》,世有其書,則六隻當自郃矣。”就是說葉子戲應該有六個骰子。

那麼既然有骰子,已經可以根據骰子點數大小來決定勝負了,為什麼還要玩紙牌呢?所以我想,這裡骰子的作用,可能與我們打麻將時骰子的作用類似,主要是用來決定出牌和抓牌先後順序以及座位位置的。而真正決定勝負的應該還是紙牌。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此外,根據宋代王闢之所著的《澠水燕談錄》所載:葉子戲“當時士大夫宴集皆為之”,看來葉子戲最初主要是在宴席上娛樂,行酒令所用的,那它可能玩法不會太複雜,否則學習成本太高,大家就不樂意玩了。所以我大膽猜想,最初的葉子戲有沒有可能就是最簡單的比大小,牌上寫上數字,依次摸牌,然後同時亮牌,看大小,輸了喝酒。

那既然唐朝人這麼喜歡葉子戲,為什麼到了宋朝會失傳呢?我估計可能跟規則太複雜有關,想象一下,六個骰子扔下去,會有多少種組合?這麼多種類的組合哪個大哪個小,這得有專門的等級分類和記錄表格,這也是葉子戲也被稱為“葉子格”的由來。

根據《澠水燕談錄》所載:葉子戲“凡名彩二百二十七,逸彩二百四十七,總四百七十四彩。餘家有其格,而世無能為者。”四百多不同的採,這不是玩個遊戲還得帶字典?這麼複雜的採的計算方式,除了少部分王公貴族,平民百姓基本上是沒法上手的,我想這應該是唐代葉子戲在宋代逐漸消亡的原因。

唐代“桌遊”知多少?樗蒲、雙陸和葉子戲,唐朝人原來這麼會玩

明朝的水滸葉子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葉子戲雖然失傳了,但是葉子戲中的很多元素都在後世很多遊戲中傳承了下來,比如牌九和馬吊,其實就是葉子戲發展的變種。其中,誕生於明清時期的馬吊,在後面的發展中,經過與骨牌和骰子的結合和發展,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的麻將。這樣看來,我們的麻將要往上倒還真是歷史夠悠久的。

近代的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他1954年所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將橋牌的發明歸於中國人,法國的學者萊麥撒也曾經說:“歐洲人最初玩的紙牌、形狀、圖式大小以及數目,皆與中國人所用相同。”

所以說,誕生於中唐時期的葉子戲,是世界很多學者公認的現代撲克牌的老祖宗,這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假如你要是有機會穿越到唐朝,那怎麼能跟唐朝人玩到一起呢?我覺得了解幾個唐代人都喜歡的遊戲肯定是很有必要的。其實,無論是樗蒲、雙陸,還是葉子戲,這些休閒娛樂的遊戲項目背後所反映的,是唐代經濟和社會的高度發達,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往往首先要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要有飯吃,要有衣服穿,要有養家餬口的能力。而當社會的進步已經讓大多數人都滿足了基本要求以後,整個社會的精神需求也就開始萌芽和生髮。人們有了多餘的收入,有了空閒的時間,可以進行一些娛樂消遣,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需求。

無論是樗蒲、雙陸所代表的棋類遊戲,還是葉子戲所代表的紙牌遊戲,由於有著骰子的加入,為遊戲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雖然增加了遊戲本身的驚險和刺激,讓投入其中的玩家能夠有更多的娛樂效果。但是這種隨機性也帶來了這些遊戲都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賭博的效果。人們會為了極低的概率付出非常高的代價,這就跟賭博無異了。這也是這些遊戲相繼在歷史上消失的重要原因。

其實從古至今所有的遊戲都是一樣的,我們既希望這個遊戲好玩,又希望不要太讓玩家過沉迷,從而影響正常生活,這本身就是矛盾的。我想,遊戲只是一種娛樂活動,可是如果讓這種娛樂活動過於氾濫以至於侵蝕了我們本來應該有的正常生活的話,那我們就會被遊戲所綁架。可是,錯的難道是遊戲和娛樂嗎?不,真正錯的,其實是那個為了娛樂情願放手任由遊戲綁架自己的我們,是那個無法自控不斷沉迷的我們自己。遊戲沒有錯,錯的是玩遊戲不知節制的人本身。

所以,最後還是那句話,小玩怡情,大玩傷身。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們在回首唐代的那些流行“桌遊”的時候,所應該明白的道理吧。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博戲文化研究》 李曉春 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唐代體育文化之探究——以都城長安為研究中心》 劉喜波 蘭州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古代雙陸棋研究》 劉冠強 廣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葉子戲”考辯——兼論葉子戲與敦煌遺書形態“葉子”的關係》 方俊琦 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3期

5、《李郃與唐代葉子戲》 張介立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8月

6、《唐宋休閒活動的主要方式及其影響》 盧長懷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11月

7、《古代“樗蒲”的形制與流傳》 周學峰 蘭臺世界 2015年7月下旬

8、《絲綢之路上的胡戲——雙陸之考析》 路誌峻 張有 敦煌研究 2009年第5期

感謝您關注頭條號“懶龍說”,如果您喜歡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評論下方與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轉發朋友圈,甚至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讚賞”,為作者提供一點點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