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市盈率

市盈率的定義很簡單,股價除以每股收益,或者公司市值除以淨利潤。股價可以直接獲得,每股收益如果採用去年的數據,就是靜態市盈率。如果是最近四個季度的收益,就是滾動市盈率(TTM)。如果是去年的每股收益乘以最新的增長率,然後得出預估的每股收益,那就是動態市盈率。

市盈率應該是投資者使用最多的指標,市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估值的高低,即投資者對公司前景的看法。但多高才是高,多低才是低呢?市盈率與無風險收益率的比較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即把市盈率看做收回投資成本的年限。假如無風險收益率4%,那就意味著,25年你將沒有任何風險地收回全部投資成本,所以股市的估值應不高於25倍,否則就可以投資無風險資產了。如果股票市盈率低於10倍,那意味著每年超過10%的回報,不到10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這時股市就有相當的吸引力了。

這樣的比較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股市與利率負相關。推導很簡單,加息會推高無風險利率,人們對於風險資產有更高的回報要求,所以股市會下跌。反之,降息則是利好, 14年A股牛市的導火索之一就是央行的降息。

但貌似事實不是這樣的。利率的波動十分劇烈,但股市的估值貌似基本在10-40的區間。以美國為例,30年來,貼現利率從10%以上一直下降到2008年最低0.5%,直到最近兩年連續加息才漲到2.75%。但股市的估值(以道瓊斯指數和標普指數為例),低了10倍左右,高了30倍左右,跟利率沒啥關係。07年下半年到08年底,利率從6.25%一路下行到0.5%,然而股市市盈率竟然一直維持在10-18的區間內窄幅波動。我們都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世紀級別的金融災難,但以估值來看,與利率比較,並未明顯高估。

重新認識市盈率

重新認識市盈率

重新認識市盈率

所以我的結論是,以利率作為標尺,我們還不足以判斷高估還是低估。當然,10倍以下大概率低估,40倍以上大概率不低估,但15-25的區間,有可能是高估,也有可能是低估。

但如果換個角度,市盈率不是收回成本的年限,而是企業這樣的狀態能維持多少年,結論可能就會很清晰。

以A股老大哥茅臺為例,現在市盈率20多倍,光看數字說貴談不上,說便宜也談不上。但換個角度想,茅臺今年的盈利狀況能維持20年嗎?貌似沒啥難度,要毀掉它反而要大費周折(求腦補毀掉茅臺的N種可能)。所以我認為茅臺是沒有高估的。

再說港股大哥騰訊,現在市盈率大概30多倍,可能稍微有一丟丟高估。但兩三年後,騰訊的利潤會輕鬆突破1000億,屆時市盈率也就20出頭,所以很多人認為騰訊也沒有高估。的確,從數字上看,沒有高估,但正如前面所言,這個數字也不是可以放心說低估的。那我們換個思路想,這樣的狀態可以維持20年嗎?

騰訊的資產大致分為兩塊:自身業務,包括遊戲、增值業務、廣告、支付等,和投資業務。騰訊的社交帝國堅不可摧,自身業務目前看不到任何挑戰者,我覺得未來也難有,目前的盈利維持10年小case,但20年就要打個問號了。試想一下,10年以後,大家還會像今天這般離不開微信嗎?會不會出現新的產品把用戶都帶走?這並非天方夜譚,因為10年前,QQ看起來也是強大到沒有對手。假如沒有微信,只有QQ的騰訊,那很難有20倍以上的估值,因為業務穩定缺乏想象力,跟無風險資產相比沒有太大吸引力。

再說投資業務,這塊目前佔比已經不低,騰訊也越來越像投資公司。有人認為這是隱藏的金礦,未來會逐步進入收穫期,但我不敢苟同。不是懷疑騰訊的投資水平,而是我深深的知道,投資是件風險很高的事情,失敗的案例多如牛毛,成功的案例反而是鳳毛麟角。樂視的坑騰訊倒是沒踩,但後面就真的沒坑了嗎?萬一哈,美團滴滴這樣盈利無望的公司將來估值大幅縮水,騰訊的幾百億投資打了水漂,那也不是不可能對吧。退一步講,騰訊的投資業務,也是投資業務,指望那些公司將來擁有騰訊一樣的盈利水平,那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很難給予和騰訊自身業務一樣的估值水平。

再舉個例子,陝西煤業,現在8倍市盈率,可以開採100年。就算現在的煤價不會一直持續,陝西煤業將來的利潤只有現在一半,那也16年就收回成本,剩下84年開採權完全白送。管理層需要很努力嗎?不需要,守著那麼好的資源,挖就是了,沒啥難度(只要不發生工人全體罷工,大股東把煤礦白白送人之類的事就好)。所以陝煤的低估,顯而易見。

三個例子,三個結論。雖然我是學數學的,但越來越覺得,大道至簡,返璞歸真,與其總結規律,試圖發現賺錢秘訣,還不如踏踏實實思考企業經營狀況,以及壽命。市盈率給了初步的判斷,但還是要結合企業具體分析,如此才能得出更加令人信服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