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觀察和分析胸部X線平片,首先要判斷是正常還是異常胸片,因此要了解胸部X線平片的正常表現。

一張正常的胸片應該具有如下描述的情形:“胸廓對稱,兩側肋骨肋間隙正常;兩肺紋理清晰,未見明顯實質性浸潤;兩側肺門縱膈未見明顯異常;心臟大小形態在正常範圍;膈肌平滑,雙側肋膈角銳利。”

胸廓常見標誌性器官的X線識別

胸廓由骨骼和軟組織組成,骨骼則主要是胸椎、兩側肋骨、胸骨、鎖骨和肩胛骨等;軟組織主要是乳腺、乳頭、胸大肌等。對於這些基本結構的形態觀察,是正確閱讀X線片的基礎。

胸 椎 正位胸片上,胸椎和縱膈重疊。投照條件比較合適時,第1~4胸椎能夠清晰識別,其餘胸椎僅隱約可見。

鎖 骨 兩側胸鎖關節與胸部正中線等距,故可作為正位胸片投照位置是否端正的標準。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中1~4分別標示第一到第四胸椎。其餘胸椎隱約可見。白色星號標示右側鎖骨。

肋 骨 一根肋骨在正位胸片上投影的前後端並不在同一水平,為了便於描述,肋骨被人為的分為後段(後肋)和前段(前肋)兩個部分。後段通常是肋骨從胸椎到肺野外緣的投影,走行大致水平或略向外下傾斜。前段從肺野邊緣起向內下呈比較大角度的斜向走行,越是接近第11、12肋的肋骨,其前段向下傾斜的角度越大。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中1~11分別標示第一到第十一後肋。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中1~10分別標示第一到第十前肋。

肩胛骨 如果投照時體位標準,上肢內旋充分,則肩胛骨應當位於肺野之外。否則肩胛骨將重疊於上肺野偏外的區域,呈與胸壁平行的條帶狀高密度影。此時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肺內病變。仔細觀察可見肩胛骨影從肺內向肺外延伸,即可與肺內病變區別。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上圖攝片時雙上肢未充分內旋,導致雙側肩胛骨大部分重疊於雙肺中上肺野中外帶,導致相應肺野條帶狀密度增高。白色箭頭標示右側肩胛骨內側緣,向肺外延續。左側肩胛骨情況類似。

女性乳腺 女性乳腺相對胸部其他軟組織較厚,因此在胸部正位X線平片上可以顯示,通常重疊在兩肺下野導致其密度增高,易被誤認為肺內實變或肺內炎症。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上圖女性乳腺影重疊在兩肺下野,導致兩肺下野對稱性密度增高,乳腺形成投影的下緣(白色箭頭)是清晰銳利的並且呈半圓形,常向外與腋部皮膚連續。沒有乳腺重疊的兩肺肋膈角區域更透亮。

鑑別:①兩側乳腺常規比較對稱,所以在正位胸片上,乳腺重疊導致的兩肺下野的密度增高也是比較對稱的。而兩肺下野均有病變且有分佈比較對稱的病理情況是比較少見的。②乳腺影的下緣清晰銳利且呈半圓形,向外與腋部皮膚連續。而肺內的病變不會延續到兩肺以外。

乳 頭 乳頭有可能會在正位胸片的兩肺下野形成直徑約1cm的小圓形投影,年齡偏大的婦女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上圖雙側乳頭投影(白色箭頭)。位於第六前肋水平,兩側比較對稱的小圓形陰影。

乳頭影須和肺內小結節病灶鑑別,方法是:①雙側乳頭的投影的位置通常相對比較固定,多位於兩肺下野第5、6前肋處附近。②其位置和大小往往兩側比較對稱。如果不易和肺內病灶區別,透視下轉動患者體位即可與肺野分開,或採取進一步檢查的措施。

肺結構的識別

肺野

肺野是X線平片的專有名詞,指含有空氣的兩肺在胸部X線平片上的投影。正常情況下,兩肺內充滿空氣,空氣的密度遠低於普遍軟組織,故X線經過肺組織時衰減較少,因此在X線平片上通常是“黑色”或“深色”的區域,也可以說是透明區或透亮區。胸部其他組織,如骨骼、心臟大血管等結構因為衰減X線較多,在X線平片上為“白色”或“淺灰色”區域。由此可見,雙肺和骨骼、心臟大血管等形成了良好的對比,這種對比是正常人體就具有的,不是用人為手段形成的,稱為天然對比。

為了便於說明肺內病變的位置,目前通用的方法是人為將肺野分區(圖7),即一側肺野縱行3等分,稱為內、中、外帶。又分別通過第2、4肋骨前端下緣畫一水平線,將肺野分為上、中、下3野。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7 肺野縱向分區,一側肺野縱行3等分,稱為內、中、外帶;肺野橫向分區,分別通過第2、4肋骨前端下緣畫一水平線,將肺野分為上、中、下3野 。

肺門

胸部X線平片所指的肺門即肺動靜脈及氣管等進出肺的部位的諸結構的投影,當然,左、右肺分別有各自的肺門(圖8)。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8 左、右肺門(虛線橢圓範圍內)為肺動靜脈及氣管等進出肺的部位諸結構的投影 。

右肺門上下部分形成一鈍角叫右肺門角(圖9),右肺門處病理組織的出現可以導致右肺門角消失。右肺門下半部分主要是右下肺動脈幹(圖10)。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9 右肺門上下部分形成一鈍角叫右肺門角 ,一般為鈍角。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0 右下肺動脈幹(雙向箭頭標示的寬度)在含有氣體的中間段支氣管的襯托下顯示清楚,正常情況下右下肺動脈寬度通常<15 mm。

肺紋理

肺動靜脈自肺門開始逐級向肺內分支,在胸部X線平片上形成自肺門向肺野外圍分佈的,逐漸變細的樹枝狀影像叫肺紋理。正常情況雙肺下野肺紋理較肺上野明顯,肺野內帶肺紋理明顯,外帶肺紋理很細幾乎難以辨認。右肺下野內帶不像左肺下野內帶那樣有心臟的遮擋,故肺紋理尤其明顯,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病變,但仔細觀察,仍可分辨出正常走行的肺紋理。

肺葉和肺段

在解剖結構上,肺葉由葉間裂胸膜自然分隔而成,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2個葉,右肺由水平裂(橫裂)和斜裂分上、中、下3個葉。胸部X線平片中,葉間裂胸膜和X線方向平行時可以顯影,呈細線狀。其中,正位胸片常可以看到右肺水平裂(圖11)。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1 右肺水平裂。正位胸片常可以看到細線狀的右肺水平裂,位於右肺野中部,自肺野邊緣向右肺門水平走行,水平裂以上為右肺上葉,以下為右肺中葉和下葉。

正位胸片上無法看到兩肺斜裂。側位胸片常可見兩肺的斜裂(圖12)。側位片也可見水平裂(圖12),起自斜裂中點附近,向前水平或稍向下達前胸壁。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2 三角箭標示兩肺斜裂,呈細線狀,右肺斜裂起自第4胸椎位置,向前下斜行達橫膈前部距前肋膈角約2~3 cm。左肺斜裂起點稍高於右肺,兩肺的斜裂在側位胸片上大致重合。白色箭頭標示水平裂,起自斜裂中點附近,向前水平或稍向下達前胸壁 。

通過正側位胸片結合觀察,可以大體判斷兩肺各葉的位置,能將肺內病變定位到肺葉。各肺葉可進一步分為肺段,肺段間無胸膜作為區分,X線平片不能顯示肺段的界限,因此只能通過其解剖位置在胸片上的投影位置進行大致推斷。

氣管和支氣管

氣管起於環狀軟骨下緣,相當於C6~7水平。在T5~6水平分為左、右主支氣管。氣管大致居於縱隔中央,左右主支氣管之間的夾角一般為60°~85°,正常情況一般≤90°。其中,右側主支氣管和中線的夾角一般為20°~30°,左側主支氣管和中線的夾角一般為40°~55°。氣管及左、右主支氣管因管腔內氣體的存在,與縱隔內其他軟組織形成對比,可以大致顯示管腔情況。左右主支氣管進一步分支為兩肺各葉、段的支氣管,它們在胸部平片上通常顯示不清。見圖13。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3 氣管和左、右主支氣管,左右主支氣管之間的夾角(彎箭頭)正常情況下<90°>

縱 隔

縱隔位於胸骨之後、胸椎之前,是兩肺之間各結構的總稱。主要指心臟和大血管結構,還包括氣管、食管、淋巴組織、胸腺、神經、脂肪等。除了氣管因其內有氣體而能分辨外,其餘內部結構在X線平片上不能分辨。

側位胸片上縱隔的分區 縱隔分區屬於人為分區,除了為描述病變位置方便外,還對病變,尤其是腫瘤及腫瘤樣病變的定性診斷有重要意義,主要是因為這些病變在縱隔內多有特定的好發部位。

縱隔分區一般都是在側位胸片上進行,分區的方法有多種,比較常用的是九分區法,即縱行畫線(圖14)將縱隔分為前、中、後縱隔。其中氣管、升主動脈、心臟之前的區域為前縱隔;食管及食管以後、胸椎區域屬於後縱隔;前、後縱隔之間為中縱隔,主要包括心臟和大血管、氣管、肺門等。橫向上(圖15)分別自T4、T8下緣水平畫水平線,可將縱隔分為上、中、下縱隔。

正位胸片上的縱隔 正常正位胸片上除心臟偏左外,基本處於居中的位置。右上縱隔邊緣主要由上腔靜脈構成,左上縱隔邊緣主要是主動脈弓(也可稱為主動脈球、主動脈結)和左鎖骨下動脈起始段(圖16)。中下縱隔邊緣主要是心臟投影。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4 側位胸片縱隔縱向分區。氣管、升主動脈、心臟之前的區域為前縱隔,食管及食管以後、胸椎區域屬於後縱隔,前、後縱隔之間為中縱隔 。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5 側位胸片縱隔縱橫向分區。分別自第4、8胸椎下緣水平畫線,可將縱隔分為上、中、下縱隔。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6 正位胸片上縱隔正常邊緣情況。

橫 膈

橫膈分隔胸、腹腔,呈圓頂狀。通常左側橫膈略低,右側橫膈略高,相差約1~2 cm。正位胸片上橫膈(圖17)內側與心臟形成心膈角,外側與胸壁形成肋骨角。

正常情況下,肋膈角是銳利的銳角。側位胸片上(圖18),橫膈與前、後胸壁間分別形成前、後肋膈角。後肋膈角通常也是銳角,其位置在站立位為全肺最低處。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7 正位胸片上兩側橫膈呈圓頂狀(黑色箭頭),白色星號標示兩側肋膈角,正常情況下為銳角。

正常Ⅹ線胸片解讀

圖18 側位胸片上兩側橫膈(黑色箭頭)及後肋膈角(白色星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