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專家提醒:腫瘤專項查體與健康查體的區別

健康體檢針對的是所有慢病及"亞健康"狀態進行的檢查,而腫瘤專項查體是在癌症風險評估後,對存在腫瘤高風險的個人,進行個體化且有針對性的腫瘤篩查,其目的是發現早期癌症、癌前病變,降低受檢人群死亡率。防癌體檢與健康體檢相比,需要對相應檢查項目進行補充或"升級"。

微小腫瘤一般是指直徑小於1釐米的腫瘤。對於身體內位置較深的腫瘤,尤其是體積微小的腫瘤,常規身體檢查及影像學檢查,難保都能查出。腫瘤生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只有當腫瘤長到一定大小和密度時,才可能被發現。一個只有芝麻大小的腫瘤,一般無法通過常規體檢和X線胸片檢查出來。即使X線胸片表現出小陰影,也會因病變太小,難以與炎症等良性病變區別,所以醫生常常建議追蹤觀察。

胰腺癌、卵巢癌、縱隔腫瘤等生長部位較隱匿的腫瘤,難以通過常規體檢早期發現。即使是通過胸部X線片檢查容易發現的肺癌,如果腫瘤隱匿生長在心臟前方或後方,因腫瘤影像學陰影可能與心臟及縱隔陰影重疊,從而導致X線胸片漏診。

癌症最險惡的生物學行為是浸潤轉移。健康體檢發現的小腫瘤,並非是真正的早期癌症。某些惡性程度很高的癌症,原發病灶很小,就可能已發生了血行播散或淋巴道播散。例如,每年拍攝X線胸片,目的是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但通過此手段仍無法降低肺癌死亡率,其原因就是篩查出的肺癌,並非真正的早期病變。肺癌大致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兩類。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病變惡化快,X線胸片發現肺部小結節,但可能已發生全身廣泛轉移。

腫瘤專項查體是建立在專業腫瘤篩查師對檢查者患癌風險基線評估基礎上,根據風險程度選擇不同的篩查手段和篩查頻次。不同癌種的危險因素不同,相對應的篩查人群、手段、篩查頻次也不同,高危人群是篩查重點。相對於健康查體,它更具有科學性、目的性、有效性和經濟性,避免了盲目、重複及遺漏的檢查以及所帶來的身體危害。以肺癌為例,不吸菸、無家族史的一般人群每年可常規篩查;40歲以上、吸菸超過20包/年的人士,建議每年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有長期吸菸史、家族史、肺部有超過7毫米的陽性結節者,應3個月或半年進行一次CT檢查。在結直腸癌篩查中,腸鏡檢查是最重要手段。無家族史、息肉等危險因素的一般風險人群,每5~10年進行一次胃腸鏡檢查即可,如果發現超過1釐米的息肉,切除息肉後,應連續兩年每年隨診複查一次,如無異常則可5年~8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在胃癌篩查中,若有幽門螺桿菌或胃蛋白酶源陽性,應每兩年做一次胃鏡;若兩者均為陽性,則每年一次胃鏡;兩者均為陰性,3年一次胃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