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作者 | 睿爸(文章原创首发,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一个妈妈留言给我:“睿爸,能帮帮我吗?我儿子十一岁了,上五年级,突然间就不上了,动不动就发脾气。整天在家玩游戏。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愁死人了。平时主要是爷爷奶奶在教育他,他爷奶经常拿他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上次也这样闹自杀说活着没意思,后来退学了。”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从家长的留言,我们可以看的出来,爷爷奶奶的教育中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暴力”。虽然,爷爷奶奶的初心是好的,但是,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比较,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它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子,一次一次的伤害着孩子,直到有一天,孩子再也无力承受,就会出现严重的叛逆行为。

一个高中女生高考完,成绩考的非常不理想,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里,爸爸看到成绩,气不打一处来,说:“你脑子被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女生听完爸爸的话,扭头出门跳楼身亡。

著名演员阮玲玉留下一句“人言可畏”便结束了年仅25岁的生命。

广州一16岁花季少女在校内跳楼重伤,出事前曾被老师骂:“你爸妈都不想要你,有多远滚多远”。

语言是一扇窗,也可能会是一道墙。有时候,我们无心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毁掉一个人。

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也许你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可能是暴力的,但你的语言,确实会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有些暴力语言,经常出现在家长口中,家长却总是把“为孩子好”作为借口,不愿意正视这些问题。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常出现在家长身边的暴力语言。

你是白痴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你是没大脑吗?这样的事都做的出来?

你简直一无是处,你怎么那么笨?

我是造了什么孽,才生了你?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吗?

家里有你真是倒大霉了。

你说你,怎么干啥都不行?

你看人家谁谁谁,一直是前三名,你呢?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吗?

我看你这辈子注定一事无成了。

看到上面这些语言,大家是不是似曾相识呢?这些话或者我们口中说过,或者我们听到过,总之,这样的话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说这些话大多是家长的无心之举,大多数家长以为是为孩子好,但是,却给孩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创伤。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美国爱荷华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家长每天对孩子说的话,只有区区不到20%的话是积极的。平均每个孩子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负面评价,可是正面评价却只有区区的30来条。

上面的数据多么令人震惊啊,我们的孩子每天经受着那么多的语言暴力,而我们家长还不自知,甚至很多家长对自己的这种行为还甘之如饴,乐此不疲。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长满口是爱,却无法掩饰自己的狰狞面目。语言暴力纵然可怕,但是,更为可怕的是,被最爱的人语言暴力。

有些父母则不以为然,他们说:“孩子如果不听话骂一下又怎样,又不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为什么要大题小做?”。那么,语言暴力到底可以对孩子造成多大影响呢?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语言暴力的危害

美国哈佛大学的马丁泰彻博士研究发现:语言暴力可以影响到大脑的这些区域-胼胝体,海马回,前额叶。胼胝体负责帮助两个大脑半球传递感觉,动机跟认知信息;海马回负责管理大脑的情绪区域;前额叶负责管理大脑的思考和决策区域。他得出的结论是,语言暴力可以彻底的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经过他的实验证实:当人经受语言暴力的时候,他的情绪疼痛和身体受到伤害的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的反应极为相似,神经系统给出的反应是几乎同级别的疼痛。

所以,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不亚于家庭暴力。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享有国际盛名的心理医师和畅销书作家苏珊·福沃德教授在其著作《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父母的看法和评价决定他们的自我感知。家长的打击,否定,批判,经常会给孩子非常消极的心理暗示,而且会转化为对他“非常消极的内在批判”,给孩子形成非常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被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出现这些问题:自卑;懦弱;情感表达障碍;人际关系敏感,不敢轻易的信任他人;有暴力倾向;把曾经受过的伤痕带给下一代。

有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和童年时期遭受的语言暴力有强烈的关联。语言暴力也许不会在人的身上留下任何伤痕,但是,却会在人的心理上投下永不磨灭的阴影。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语言暴力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这把凶器就是父母亲手交给孩子的,孩子可以用它来自残,也可以用它来伤害别人。所以,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毁灭性的伤害啊

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孩子危害这么大,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呢?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最好的教育从低声细语开始。

家长如果想避免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先要学会好好说话,好好说话从低声细语开始。

孩子在家长面前大多数时候是弱势群体,有时候家长的一个高声调,一声责骂,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避免以下词汇在语言中出现。

精神病学家布伦纳在世界权威科学期刊《今日心理学》上列举了六个人们常用,却又偏偏最伤人的语言暴力词汇:懒惰,无聊,虚伪,娇气,自私,愚蠢。

家长在平时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避免语言中出现上面的暴力语言词汇。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讲究方式方法。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沟通》里提出了一种非常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家长们不妨一试。

一,学会观察孩子。

家长在跟孩子沟通之前,要学会观察孩子,而且观察的时候,要不带评判的观察。

比如如果老师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说“你怎么又不认真听讲?”。

如果父母像上面讲话,孩子就会有逆反心理,为后面沟通埋下隐患。

家长可以这样说:“宝贝,为什么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呢?”,或许孩子会告诉你一些你很意外的答案,比如昨晚没有睡好,上课打瞌睡;比如另外一个同学不停的打扰他。

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而且要不带任何评判的观察,你才会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

二,学会感受孩子。

家长要学会感受孩子,而不是直接责备孩子,也许孩子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我的成长过程中一件事情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家是农村的,每年都要浇地,有一次我去地里帮忙,我负责看管抽水的机器,爸妈负责在地里用水管浇地,我看管了一会,发现没什么问题,就躺在路边睡着了,爸爸过来以后,就劈头盖脸的批评我说:“没看到我们那么忙吗?怎么不过去帮忙?”

爸爸怎么知道一个小孩子的“规则意识”呢?我以为看着机器就是要一直在机器旁边,怎么还会想着去帮爸妈的忙呢?当时,我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回家以后把自己关到屋子里不肯吃饭。

现在想来虽有些可笑,但是,那么一件小事对我的伤害却令我可以记一辈子,足见对我的伤害之重。

所以,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学会去感受孩子,不能胡乱指责孩子。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三,搞明白孩子不好感受的成因。

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不满”会有不好的反应。

比如家长给孩子买了一双鞋,孩子抱怨鞋子不喜欢,家长就很委屈,我辛辛苦苦自掏腰包帮你买了双鞋,你没有说感谢,还抱怨鞋子不好看。

实际上家长没有想办法去搞明白孩子有这种不好感受的原因,也许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观,也许孩子就想买某个图案的鞋子,家长要学着跟孩子沟通,找到孩子的真正需求,这样跟孩子的沟通才会更顺畅,父母才会避免说出暴力语言伤害孩子。

四,学会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比如,一家人急着去看电影,妈妈可能会抱怨孩子:“你怎么总是那么慢?全家人都在等你一个人呢!”。这不是具体要求,这是变相的责备,孩子听了以后心里会不舒服,可能会更加叛逆,更加拖延。

家长可以这样说:“孩子,再给你5分钟,我们一起出发,可以吗?”。

这样孩子有了明确的要求,就不会有不好的感受,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自己的事情即可,如果做不完也会和家长再次进行沟通,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这些话,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它们就像软刀子无形的伤害着孩子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曾说:“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一句暖心的话,可以促进亲子关系;一句暴力的话,可能会给孩子留下终生不好的烙印。

- End -

作者:睿爸,家庭教育研习者,头条优质育儿领域作者,工作育儿两不误,爱阅读爱分享,积极参与家庭育儿大业,欢迎大家交流育儿心得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