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等吳三桂老死,而是急於削藩?

伍弟


毫無疑問,在這件事情上孝莊太后的判斷是對的。孝莊一生輔佐三帝,屬於政治老辣的智慧人物。

她在輔助順治時,面對氣焰囂張、權傾朝野的多爾袞,就是用了一種手段——以時間換取空間,耐心的等!甚至於不惜捨棄自己的身體。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把多爾袞耗死了,保住了順治的江山。

然後在面對鰲拜等輔政大臣的權勢日漸上升,霸氣外顯時,她採取的還是那個策略,不置可否、高深莫測,只是在幕後做一下安排,不顯山露水,不著行於色。靜靜的等待孫兒長大,最後扳倒鰲拜時,看似康熙一個人的籌謀,其實還是得益於孝莊太后在背後做的大量的工作。

因為在整個過程中她牢牢的握著索尼這張牌,所以在索尼去世前她將索尼這張牌打了出來,給康熙扳倒鰲拜鋪平了道路。

在削藩的問題上,實際上吳三桂、耿金忠和尚可喜他們也不是有必反之心。特別是耿精忠、尚可喜他們自己不具有推翻大清的實力,更不願意為了吳三桂去火中取栗而冒險。

所以康熙不削藩,耿金忠和尚可喜就不會反,吳三桂一個人孤掌難鳴,也沒有藉口造反。

一旦吳三桂老死了,他的兒子在軍中並沒有威望,也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和大的出息,那個時候康熙也年富力強,再要收拾三藩就水到渠成、易如反掌了。

但是康熙當時也年輕氣盛,性格毛躁,他等不到那一天。從結果來看還是證明孝莊太后是對的,因為如果不是關鍵時候陰差陽錯,加上耿、尚二人投降朝廷,吳三桂死在了造反的路上,大清的江山差點就被吳三桂推翻了。


謝金澎


康熙帝玄燁是清朝歷史上極其傑出的帝王,而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是清朝最傑出的后妃,兩人乃是親祖孫,相當親厚,但在削藩問題上,二者意見不同。

玄燁血氣方剛,認為時不我待,必須要及時撤掉三藩;而孝莊太后老成持重,則主張以靜制動等吳三桂自己老死,讓時間解決所有問題,至少不急於一時,畢竟當時清朝的實力與三藩也不過伯仲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勢,強行撤藩實在太冒險。但最終,向來孝順祖母的玄燁卻並沒有聽話,而是在康熙12年正式撤藩。

其實,孝莊主張靜待時機並非沒有道理:

首先,吳三桂當時的實力不可小覷

吳三桂出身武將世家,其父親乃明朝錦州總兵吳襄,舅舅是名將祖大壽,自由習武善於騎射,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人,27歲成為明朝寧遠團練總兵。

雖然後世對於吳三桂的評價多持負面,認為其打開山海關放滿洲進入中原,離叛明王朝,勒死永曆帝,但這是品德方面的問題,而能力方面,吳三桂的能力是相當強悍的,在清朝建立之後的初期,吳三桂南征北戰,為清朝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而對於這些,孝莊太后都是看在眼裡的,她知道吳三桂的實力到底有多麼強悍,並非是輕易能夠對付的人,冒然撤藩引起吳三桂反叛,是極其危險的。

再者,皇孫玄燁實在太年輕

康熙帝正式決定撤藩的時候,其實也才20歲,這樣的年紀雖然在古代也是個成人了,何況康熙帝14歲就做了父親,但是在朝堂之上,玄燁還是個新手,他年少登基,大事小情都由孝莊太后與鰲拜、索尼等人打理,撤藩前後距離他親征也沒多久,而他的對手是老謀深算的平西王吳三桂,相差懸殊。

孝莊疼愛孫子,她知道玄燁的能力突出,但朝堂與沙場之上,靠的不僅是才華能力,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比之於吳三桂,孝莊太后覺得自己的皇孫實在是太嫩了。

順治帝英年早逝,駕崩很早,而玄燁繼位之時非常年幼,主要事務都由其祖母孝莊太后主持,玄燁也是孝莊太后一手帶大,祖孫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以至於孝莊太后離世,康熙帝將其靈柩停在慈寧宮許久不願挪宮,結果後來的清朝太后都不敢住。

不過在撤藩的問題上,祖孫倆意見不一致,而最終玄燁還是沒有聽從祖母的意見,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來,直接宣佈撤藩,做好了與吳三桂等人硬碰硬的準備。

康熙帝玄燁如此強勢,也有一定因由:

第一,玄燁年輕氣盛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玄燁雖然年輕,但是其16歲的時候就憑藉一己之力,直接剷除了權臣鰲拜,將朝權悉數收回,而平定三藩的時候,玄燁也才20歲。

說句有些過的話,那就是無知者無畏,玄燁對於三藩的勢力到底有多大,其實也必然進行過深入的瞭解,但其年輕,終究是閱歷尚淺,所以也沒有像孝莊太后那般顧慮很多,正因如此才不知道怕,只知向前猛衝,有些事情,屬於後怕。

第二,三藩問題愈發凸顯

三藩勢力過頭,尾大不掉

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人雄踞一方,原本在清朝初期也立下大功,可飛鳥盡良弓藏,清朝定鼎之後,這三藩就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藩在其所鎮守的地方上權勢極大,遠遠超過了朝廷委派的人員,直接掌握當地的軍隊與稅賦,形同諸侯,擁兵自重,三藩的勢力幾及全國之半。

花銷巨大,成為累贅

順治十七年,雲南俸餉九百餘萬,加粵閩兩地,一年需要兩千萬兩,如此,使得從當時開始三藩每年就要耗掉朝廷稅賦的近乎一半。

三藩通過鉅額的財富,逐漸武裝到了牙齒,而三王本身,也建造華美的王府,與蒙古西藏等地購買大量的馬匹、鐵器等等,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類似於唐朝後期的地方藩鎮。

第三,攘外必先安內

除了三藩的問題,當時的清王朝其實還有很多的其他問題,於內,三藩的問題尚且還沒解決的情況下,還有諸多其他的反清復明的力量不斷加強匯聚。

於外,蒙古的噶爾丹虎視眈眈,東南沿海的鄭氏也一直在籌謀如何反攻,可以說,康熙前期的清朝是麻煩事一堆,這種情況下,單個解決雖然冒險也非常困難,但總比所有問題一起發生,最後顧頭不顧尾要好得多。

其實,孝莊太后也知道,就算等到吳三桂老死,但他還有子孫後嗣,三藩的問題終究還是不會隨著吳三桂的死而真正消失,她主張等待,其實也只是無奈之舉,畢竟這是一場押上了清朝存亡的行動,一旦失敗,後果就難以預料。

孝莊太后雖然輔佐三朝,順治與康熙兩帝年幼時期,孝莊太后的影響力巨大,但其與史上其他聽政的太后並不一樣,她始終都沒正式臨朝垂簾,她更多的是輔佐與提意見,最終的決斷還是看皇帝自己的意思。

而康熙帝玄燁其實也冥冥之中覺得撤藩有些危險,但當時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與祖母商定之下,決定冊立出生沒多久的胤礽為儲君,以防萬一。


澹奕


這次我們真的誤會康熙了,其實最想早點斬斷大清大尾巴的人不是康熙,而是孝莊,為什麼這麼說呢?

前言:

自康熙智捉鰲拜事件起,孝莊對康熙已然是刮目相看,康熙敢作敢為,遇強則強的品性被孝莊看在眼中,記在心裡。

康熙不是不想等吳三桂老了再削藩,而是箭在弦上,胯在虎背無可奈何,但是這一切的“急功近利”,都是孝莊太后的暗中操作。

且細看一下孝莊給康熙的暗箱操作:

深夜禁宮被太監逼宮,孝莊站在眾臣面前,道出削藩之意不在康熙,其實這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這是為何?

俗話說的好:知子莫若母,知女莫若父,孝莊深知康熙的謀略和膽識,她相信康熙有經世之才,治國之道,所以自康熙智擒鰲拜之後,不間斷向康熙康熙灌輸皇太極和順治帝的治國之經略,而康熙也是一個有思想有頭腦的聖君,正是如此,康熙才產生了提前削藩的念想。

雖然削藩的起因來自於朱國治的奏摺,試問如果康熙沒有削藩之意,怎麼可能和朱國治一拍即合呢?

可見康熙早有削藩之意,只差星火,便可燃起兇火之勢。

那麼孝莊又是有哪些助康之策和洗腦之舉呢?

孝莊竭力喚醒在康熙心中那頭沉睡多年的“獅子”,讓在沉睡和恐懼中的睡龍-康熙甦醒。

大家有沒有想過朱國治為什麼突然彈劾平西王 吳三桂?

這個突如其來的彈劾絕對不是朱國治夢中炸醒,也不是其一時心血來潮,相信這道奏摺的背後肯定有一隻幕後黑手推動著他,或者說逼迫著他公然彈劾與先帝歃血為盟永不相負的漢王吳三桂,

而康熙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奏摺一語驚醒,康熙此時才意識到三藩已成大清的尾大不掉之勢,為了“飼養”三藩,大清連年國庫幾近空虛狀態,而匪患不見滅,也不見少,三藩卻有養虎為患,縱匪為患之嫌,相信推動朱國治的這支幕後黑手和孝莊有理不清的關係。

康熙通過政治手段,以升職為名,其實是以朱國治為餌,用康熙的話說:

“你朱國治就是一塊鐵石,你的作用將是敲山震虎”

而朱國治卻也上了康熙的鉤,自以為自己被康熙賞識,升職加薪,實則是一把射向吳三桂的箭,而發射出去利劍往往有兩種後果,要麼射殺敵人,要麼被敵人折斷箭支,死無全屍。

康熙的削藩的計劃有此來開了序幕。

但是康熙只知奏摺和百官口中的吳三桂,其實和他可以說是素未蒙面,不料被吳三桂擺了一道,而此時的康熙卻還在沉迷在消香玉隕之中。

康熙在其結髮妻子-赫舍裡皇后臨近待產前,暗中多次私會青樓女子,金屋藏嬌。

康熙被朱三太子的“義子”黃敬誘惑到一處偏僻之所,與青樓女子(朱三太子的妹妹)幽會,就在康熙醉生夢死的時候,以為萬事俱備的時候,一道驚雷,讓康熙差點成步了先帝的後塵,想引咎退位。

從這裡可以看出康熙的削藩之心不夠迫切,而且薑還是老的辣,康熙和吳三桂來比可以說是剛破蛋殼的小雛,未經風雨,不懂人內心的真善美,康熙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

孝莊安耐不住,組織奇兵,加上“善敗將軍”周培公的不按常理出牌下,替康熙排除異己,定鼎大清,穩固朝綱。

表面上看孝莊集合的一群“烏合之眾”,實則不然,試問當代社會能被僱傭為保鏢的人會是一個普通人嗎?

答案很肯定,當然不是,所以說古人的護院不能說是武林高手,也有禁宮護衛的功底,雖然平日實戰不多,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孝莊可以說是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且孝莊深知以全國抵一隅,勝負已定,瞭然於心。

結語:

這場孝莊,康熙,吳三桂父子,王輔臣以及朱三太子等人的鬥智鬥勇的圈子中,吳三桂前半輩子叛明,後半輩子反清復明,吳三桂可以說一生中都活在哈哈鏡裡,就像孝莊花房中的媚兒,半紅半白,花兒半紅半白是奇珍,但是人如果半紅半白則是忠奸不明。

康熙實則為孝莊的柺杖,在幫孝莊做事,與此同時,對康熙也是一種磨練。

王輔臣則是牆頭草,想紮根,可惜錯了最好的“螃蟹”,沒能給自己貼上昂貴的標籤。

但是最慘的實屬朱三太子了,他則是這場博弈中的炮灰。

我是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