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上班 一个小锅便是一个家

深漂3年,深圳依然还是那个深圳,高楼大夏,绿树红花和城中村从未间断的建筑声。而我也渐渐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头上已经隐约出现几根白发。从前三人合租的一房一厅已经变成了单间。在外漂泊,何处是我家。有人说,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家是灯下互相剪去丝丝白发;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也有人说,家是倦鸟归来的巢;家是小船避风的港。对我而言,一口小锅便是我的一个家。

打工上班 一个小锅便是一个家

小锅是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的便宜货,传说中的多用途电热锅,这口锅设计简单,但是十分好用。长宽高为237x180x240,带上一个小小的蒸笼,旋钮开关只有“关” “小火” “大火”,一个便捷的把手让这口锅可以随时变换成为一个大碗。原本在网站买的是银色的外表,不知道为什么寄过来的确是粉红色的,功能正常,也就懒得和店家说了。

打工上班 一个小锅便是一个家

我超爱这口锅,早上起来时,大火烧开水,扔一个鸡蛋进去,放几个超市里买的几块钱的叉烧包在上面。5、6分钟,一顿早餐就做好了。晚上下班回来后,买点肉,来点蔬菜。或煮、或炒、或煎。偷懒的时候一块火锅底料就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我超爱这口锅,没有它之前,每天想的就是点什么外卖,不能太辣,也不能太油腻。吃不了太辣,太油又容易长胖。但是即使每天吃着清淡的外卖,我的体重却还是一直增长。眼不见为净也只不过是安慰自己的心里话而已;我超爱这口锅晚上加班太晚,回来可能超市就没菜了,这时候来一碗泡面,放个鸡蛋,总能尝出和开水冲泡不一样的美味。尝到我小时候的滋味,家的滋味。

小时候一二年级在村里的小学上课,那时还好,我的母亲早上6点起来,给我做上一顿早饭,然后就去上班。但是三年级就要去我们大队的学校去上课了,路程有1个小时左右,7点多就要到学校。母亲干活太累了,需要让她多休息几分钟。因此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便要学着做饭了,不需要做得太复杂。会下点面,炒个青菜就可以了。有时候抓上几把米,用中指比划一下锅里的水。把锅放进灶里,添些柴火。煮粥的同时,还能放几个红薯进去;有时候小锅放水煮沸,添上面条,加上几颗青菜,煮熟后放油放盐出锅;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煮泡面了,母亲偶尔会拿回家几包泡面,小时候追求辛辣刺激,总是想着吃。母亲是不允许直接泡的,认为太热气了,需要让我煮开后放点青菜进去调和一下,调料包也不能放多。不过我基本上没有听过她的话,早餐都是一整包放进去的,所以时时被母亲唠叨、训斥。“叫你少吃点泡面、少放点调味料,你看咳嗽上火了吧,看你下次还敢不敢,都说了多少遍了”。还真敢......。这就是我整个小学的记忆了。

打工上班 一个小锅便是一个家

上初中了,家里搬到小镇上,背后便是我们学校。因此不用住宿,开学第一天,我母亲便和老师说:“我家这孩子就住在旁边,能不能办一个外宿啊,家这么近,出校门几分钟就到家了,没必要住在学校”。因此,我也就体验不到同学们经常说的“今天的包子真难吃”、“这个月有多了10块钱,能够再多撑一个星期了”、“听说有人躲在被窝里面哭”之类的生活。和小学变化不大,上学的路程少了,但是还是要自己做饭,不过除了早餐之外,多了一个宵夜。也不再用土灶大锅了,家里多了个电磁炉,方便我使用,我大抵也是那个时候胖起来的吧。晚上下自习回家,扔掉书包第一件事便是去厨房找找有什么吃的,来上一个面饼,有什么下什么,电磁炉煮沸,便能下锅。如果是冬天,那就更好了,家里时常打边炉。回家常常还能看到剩余的鸡汤,一些没吃完的丸子,还有大把的蔬菜。我时常能一个人从10点吃到11点。基本上每到11点,我妈看见楼下灯光还亮,便会叫我快点睡觉。我也就悻悻地收拾碗筷,上床睡觉了。

打工上班 一个小锅便是一个家

高中和大学离家太远了,我也是从高中开始才住在学校里面,太忙和太懒了,时常的三点一线。天天去饭堂吃饭,也就放假的时候偶尔出去吃个快餐。也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偷偷躲在被窝里哭。

出来工作那么久,我的大多数朋友都说,自己做饭太麻烦了,还要买菜做菜,还要洗锅刷碗。还不如叫个外卖,点开软件,下个订单。半个小时就能送到,中间还能刷刷视频,看看小说,听听音乐。是啊,我也很懒,但是我却很喜欢做饭,大锅小灶太麻烦了,那么陪伴我的便是这口小锅。

我懒,但是我能用这口小锅吃出家乡的味道;

我懒,但是我能用这口小锅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我懒,但是我能用这口小锅吃出母亲的味道;

有人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

我说:“家是小锅,温暖我无处安放的灵魂”

一个小锅便是一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