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兴趣班,上培训班,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心理学才逐步揭示了早期经验对儿童认知发育的影响,发现儿童成长确实存在音乐、语言等敏感期,外界给予适当信息刺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种认识,丰富多样的兴趣班被开发出来,有些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给了家长多样选择。


有些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兴趣班,上培训班,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专家建议给低龄儿童报兴趣班应该重娱乐性,幼儿美术创意、儿童舞蹈、幼儿合唱等更适合孩子,因为玩耍、娱乐、交流、开心、亲情,才是孩子们上兴趣班的主要目的和动力。专家认为,对于3~6岁的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乐于接受新知识,应进行普及、启蒙性的培训;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可开展一些专业性较强、思考性强的项目。

除了吃喝玩乐,孩子可能有着更加“高级”的趣味。报兴趣班的孩子周六一天的时间基本上也就没得休息了。你一定觉得孩子很辛苦,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一天问起来,孩子居然回答说:“我觉得比去幼儿园好玩。”

想想也是,以前周末也不过看看电视、玩玩手机,逛逛公园,或者旅游之类的。而现在,他有了丰富得多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他画画、音乐等水平一天天地提高,老师长辈们都会夸她,这样的成就感哪里是吃吃喝喝能够比得了的呢?丰富而充实的人生能够给孩子带来的乐趣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有些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兴趣班,上培训班,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20世纪伟大的法国几何学家E.Cartan也说:“在听数学大师演说数学时,我感觉到一片平静和纯真的喜悦。这种感觉大概和贝多芬在作曲时让音乐在他灵魂深处表现出来是一样的。

大部分家长报班,是为了塑造孩子健康个性,开发孩子潜能和培养创造力,是希望让孩子终身受益。而不是为了参加各种比赛,拿个奖或者晋级。最终的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动手、动脑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孩子提供一个挖掘潜能和创造的空间。

孩子的天赋也只是拥有那么几年,如果得不到适当正确的保护和引导就会慢慢消失,所以如果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确存在超出常人的能力,家长还是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当的机会和条件,

很多人觉得小朋友报了那么多课时都是觉得孩子真累,可事实上因为这些课外班都是小朋友自己一再坚持下选择的,而且大部分上课都像在游戏,尤其是英语和创意美术,学的过程孩子是乐在其中的。

兴趣是孩子最喜欢的,最想参与的一种情感。“需要”则是孩子身心发展的自身要求。孩子除了自身的生理需要之外,还有游戏、交往、学习、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那么我们选择的班首先必须是孩子感兴趣,最喜欢参与、最需要的活动。


有些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兴趣班,上培训班,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能培养他们多方面能力。

你会发觉,报学习班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益处:

扩大孩子的交际圈
1. 孩子总呆在家里,接触到的人或事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参加少儿兴趣班无疑能提供给孩子一个从未接触的环境,开拓孩子的视野,同时接触更多的小伙伴,扩大孩子的交往空间,让孩子受益匪浅。

2. 挖掘孩子的优势资源
少儿时期是孩子感知觉、动作及思维发展的敏感期,适时参加少儿兴趣班有助于家长或老师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挖掘潜能,培养特长,达到感知觉、动作的锻炼及思维的训练。

3. 塑造良好品质
良好的品质是后天磨练出来的,让孩子参加少儿兴趣班可以通过对兴趣的学习,认识到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显现出成长的价值,骄傲与荣耀是一时的,成长中的抗挫力、自信心、意志力、交往能力等个性品质的增强,才是最美好的收获。


有些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兴趣班,上培训班,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家长虽然每天都想陪着孩子度过快乐的一段时光,现实是经常没时间也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孩子们也是通常自己玩着玩着没意思了,所以如果让孩子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有老师正确的引导,有个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边玩又能一边快乐学习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爱和自由并不等于放任自流,相反的真正的爱和自由恰恰需要一些引导和限制,而且爱和自由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喊口号,自由不是没有限制、不闻不问的表象,而应该是指孩子心灵上的自由。

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家长无论给不给孩子报班,都会花时间、花精力、花心思去陪伴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的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