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紫砂壺歷經百年,接受了歲月的洗禮,並與新事物發生碰撞,相繼更多新壺型問世。但收藏一隻傳統造型的壺,比收藏一隻造型奇特的壺,要穩妥的多。歲月易逝,經典留存,經典器永遠都是紫砂中的主流。


一、竹段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查看 竹段

 

竹段便是以竹為主題的經典壺型,壺身採用的是古典造型,筆直而粗壯的壺身,給人一種踏實之感,壺嘴、把、蓋鈕亦取竹段,生動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壺亦清高。昔有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板橋竹石圖數幅,以達文人之意。今竹寓於壺,更顯清雅。時而似有古風輕輕徐來,時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來。


二、魚化龍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查看 魚化龍



典型傳統壺型,清代道光、咸豐間宜興制壺名手邵大亨初創,一面波浪中伸出兇猛的龍頭,張口吐出一顆發光的寶珠,另一面刻鯉魚躍出波濤。壺蓋呈波濤湧起狀,浪尖探出立體雕出的龍頭,作為壺鈕。龍頭可伸縮,端壺倒茶時,龍頭伸出,同時龍頭裡又會伸出龍舌。倒完茶,壺持平,龍頭縮回,龍舌也隱入龍頭不見,設計非常巧妙。


三、石瓢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石瓢 降坡泥


傳統經典款式,歷代名家制作較多,風格各異。細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等。各家的“石瓢”儘管面貌稍有差別,但其整體三角形、底置三足、平蓋橋鈕卻是構成“石瓢”的基本要素,雖歷經幾百年,還是推崇倍致,一直延續下來,深受人們喜愛。


石瓢造型的要點在於力道,要達此目的,則要協調好石瓢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係,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終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


四、西施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西施 原礦朱泥


西施壺,首創者徐友泉,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自小拜時大彬為師。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此壺象豐滿的乳房,壺紐象乳頭,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蓋採用截蓋式,可能後人覺得“西施乳壺”不雅,就改稱“西施”或“倒把西施”。


五、井欄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井欄 原礦底槽青


井欄壺是傳統款式之一 ,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可分為高井欄低井欄和方井欄(六方、八方) ,但於壺的整體形式卻沒什麼大的改變。只是在細節 :如鈕、 流、 把、 蓋上的處理卻有著細微的變化 ,也可以看出歷史的痕跡 。另外井欄壺簡單的形式留下很大的發揮的空間, 在裝飾手法上的運用也層出不窮, 詩書畫印皆可點睛 。


六、掇球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掇球 原礦底槽青


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掇球壺在蓋沿和口沿各塑一條粗細不同的燒線,這種上粗下細複合在一起的雙線,稱為天壓地或文武線,子母線.民國時期程壽珍所作掇球壺為掇球中的精品。


七、水平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水平壺 原礦朱泥


舊時南方人喜好用小點的紫砂壺泡茶,但小壺泡茶也有不便,茶水易涼,茶葉在壺中不易發泡,故在泡茶時要將茶壺放在瓷碗中,再在碗內衝入開水,這樣不僅起到保溫作用,同時使茶葉在壺中發泡充分,達到最佳狀態。


藝人們根據這一要求,設計製作了水平茶壺,即壺嘴孔朝天,與壺把重量相等,壺嘴孔的平面與壺身口的平面和把的頂部在一個水平線上,且嘴、把、的在一直線上。這樣壺外的水不易進入壺內,茶壺在碗中比較穩定,人們把這種茶壺稱其為“水平壺”。80~90年代一廠這種壺生產的最多。


八、合歡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合歡壺


曼生十八式之一,也是陳曼生本人之所愛;壺銘日:“試陽羨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歡喜”。闡釋了“合歡”之義,若是東坡的門徒,三五知己,無酒有茶,品茗談天,足矣。


九、仿古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仿古 原礦朱泥


仿古壺可以說是現代每個制壺人學徒時期學的第一把壺。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 ;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於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十、供春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供春 降坡泥


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間,為求讀書清淨,縣官吳頤山帶著書童供春讀書於宜興(舊稱陽羨)南部山區的金沙寺中,閒暇時供春看到寺內老和尚用當地特有的紫砂泥捏製茶壺,飲茶參禪,此時已成佛界習俗。也許是出於好奇吧,偷偷地跟著寺裡的老和尚摶坯制壺,他見寺後山上一顆千年銀杏古樹,樹身結著樹癭,像團起來的圓瘤,奇特可愛。於是供春用寺里老和尚制壺後洗手沉澱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壺身,再接上與樹癭紋路相似的壺嘴、把,用手指按撳壺身表面並留下許多指螺印,燒成後果然生動異常,連老僧與吳頤山見了都連聲稱讚。供春之壺,勝於金玉。


十一、德鍾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德鍾 紅玉砂


典型的傳統壺型,清代邵大亨初創,德鍾壺,大亨所創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結構嚴謹,技藝手法的表現已達紫砂傳統基礎技藝的巔峰。壺身手感極佳,觸摸舒服,造型簡潔質樸,一洗清季宮廷之繁縟習氣。


十二、秦權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秦權壺 大紅袍


秦權為壺,氣度泰然,剛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萬千。秦統一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權”就是用來稱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權”壺就是仿其外型。誰最早創制了秦權壺,不得而知。但在晚清梅友竹與韻石合作,一如當年陳鴻壽與楊彭年的傳奇。紫砂題銘,直追曼生,神采翻飛。“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 桃源賣茶,以壺為秤。充滿了想象的意境和瀟灑不羈的情趣。


十三、潘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潘壺 降坡泥


紫砂據《陽羨砂壺圖考》記載,潘仕成字德畬,為清道光廣東番禺人。先世以鹽賈起家,累官至兩廣鹽運使。由於潘氏家傳素嗜飲茶,便在宜興訂製專屬紫砂壺,一則自用,一則往還饋贈。潘氏訂製的紫砂壺形制固定,且慣於將印款落於蓋沿之上,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潘」印。由於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紫砂壺稱為[潘壺]。


十四、虛扁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虛扁 原礦底槽青


虛扁壺又叫水扁壺、書扁壺。因發音相近,發音幾乎相同,意思上,書扁更恰當,但虛扁一名用得較多,可能是給人一種虛懷若谷,逍遙自在之感。此壺式在各個時代都有名家加以臨摹再創作,佳作不絕。虛扁在紫砂傳統全手工成型中最難得的器型之一。


虛懷若谷,逍遙自在。個性鮮明,令人玩味不盡。


十五、茄段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茄段 原礦底槽青


茄段壺,造型靈感來自枝頭成熟的茄子,若要達到較高的藝術表現力。以茄蒂為壺紐,生動有趣;氣度飽滿,將張力處理在欲破不破之間;流、把呼應自然順暢,靜動如一。壺面充分表現出紫砂的種種優越屬性,色澤暗淡沉樸,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溫潤。


十六、美人肩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美人肩 梨皮朱泥


美人肩是個傳統器形。由清代的老作品修改而來,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彷彿合為一體,沒有空隙,勾勒出“美人肩”的圓潤,窈窕秀美的壺身,漂亮勻稱的壺肩,肩項及腹,骨肉勻亭。纖細綽約的壺把和壺嘴,自然舒展,曲線優美。好似美人盈盈而動,清揚婉兮,美目盼兮。


十七、瓦當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瓦當 原礦段泥


模仿古代器物,是紫砂壺的造型來源之一,瓦當壺為仿漢代瓦當式樣,造型獨特,一般壺體呈瓦當狀,造型以幾何線條為主,成型規範有致,線條流暢準確,壺身多有銘文,秦磚漢瓦為名貴之古玩,清代中葉以來猶受文人推崇瓦當壺在配以名家之壺銘,最著名的為陳曼生的瓦當壺,也是文人參與合作制壺的典範。


十八、笑櫻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笑櫻 大紅袍


據說,笑櫻壺起始明代,造型原是出自“嬰寧一笑”的歷史典故——“嬰寧一笑千愁解”。仔細欣賞“笑櫻壺”,其造型交融著和諧漫流的姿態,恰如“嬰寧一笑”表現出傳統文化中的“和”的精神內質。“和”代表順和、祥和、和氣、和諧,表現的是一種舒展開闊的生活情感,這和紫砂材質樸素無華、善解人緣的氣質相吻合。


十九、周盤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梅花周盤 原礦底槽青


曼生喜好夜讀,每每捧卷至深夜,間或倦怠,品茶以緩之,閉目靜思:十年寒窗無人曉,一舉成名天下知,而其中艱辛唯有自己能夠體味,思之不免惆悵,起身信步,恰見置於小桌之羅盤,隨手撥弄,見其勺柄經由其轉,卻始終如一,指向一方。曼生感嘆,羅盤雖如銅勺,表面圓通,卻堅持己見,曲直合一乃為人之道也。遂以羅盤為原型,繪壺以省之,名曰周盤,此壺圓潤而不失剛勁,周盤暗蘊太極,有形而無窮,擁壺自省,以淨其身。


二十、文旦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文旦 原礦芝麻段


文旦創於明未清初,形與西施、貴妃壺相近,後兩者為清中末後所創,重玲瓏嬌秀,前者則重古拙,這也與當時藝術審美注重相關,清代文人吳梅鼎曾經稱讚文旦壺說:“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壺的韻味風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無骨;又似西施那動人的曲線,丰神綽約,俊俏天成。


亦有書記載: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雲夢之柚。”那麼由此可知,文旦壺在這裡的創意又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成熟的果實清甜甘酸的滋味,就象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綿長。


二十一、容天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取材於源於佛教中的大肚羅漢,取名源於“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首創,早期作品壺形偏低,後來壺形較高。氣韻飽滿的壺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頸,壺蓋增高成半球狀,平添拙樸童趣。出水效果極佳,用起來確實方便舒適。視覺上穩重大度,在質樸中見深厚。


二十二、傳爐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傳爐壺,式度端莊,風格雅緻,隱隱然有古風韻,堪稱佳品。


傳爐壺有著青銅器般的威嚴與穩重,它古樸典雅,曲線強勁有力,渾厚端正。是方中有圓,圓中寓方的典範,要想做得比例恰當、珠圓玉潤,骨肉廷均實屬不易。自古以來宜興眾多制壺藝人均有製作,但都公認傳爐壺最為難做,這也是此壺市面上比較少見的原因之一。就其形式來說傳爐為傳統壺型,至清末曾改為四方傳爐,可為歷久彌新。


二十三、僧帽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僧帽壺 原礦紫泥


代創制的瓷器造型。壺式之一,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為口沿上翹,前低後高,鴨嘴形流,壺蓋臥於口沿內,束頸、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強烈的少數民族風格。元器形體敦實、壺頸較粗、壺流略短,明器壺流略長,清器頸略高,腹部略瘦。它的用途初期專為佛教僧侶飲茶,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壺。


二十四、亞明四方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亞明四方 原礦底槽青


“亞明四方壺”整體造型比例協調;線面挺括有力;輪廓分明,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1960年前後,由著名畫家亞明設計,以方器、筋紋器風格見長的王寅春等制合力完成。


橋鈕、方形壺把、方形壺身,整款壺稜面挺括,線條剛硬,猶如將軍風範。四條稜線清晰分明,乾脆利索,寓意善惡分明,將方器特色表達得淋漓盡致。


二十五、漢方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原礦紫泥 漢方


紫砂《漢方壺》是傳統器型,從清初壺藝名家華鳳翔到民初制壺高手胡耀庭均有製作。制器尤精,豔麗秀雅,比例端莊,嘴似方,貼身胥曲流暢,細方把透出靈氣,口蓋嚴密,鈕方,小壺佳者則長於工巧。


二十六、南瓜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南瓜壺 原礦墨綠泥


花塑器又稱為“花貨”,是對雕塑性器皿及帶有浮雕、半圓雕裝飾器皿造型的統稱,如將松竹梅等形象製成各種樹樁形造型。這種壺藝造型規則是“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


“南瓜壺”,以瓜形為壺體,瓜柄為壺蓋,瓜藤為壺把,瓜葉為壺嘴,構思巧妙,雅而不俗,陳鳴遠作傳世品現藏南京博物院。


二十七、松鼠葡萄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松鼠葡萄 原礦朱泥


松鼠葡萄作品,葡萄果實堆疊繁密,象徵著五穀大獲豐收和富貴。葡萄松鼠合喻為“多子”“豐收”“富貴”。


松鼠葡萄作品古雅大方,且極具自然趣味,枝葉及葡萄繚繞壺的全身,數只松鼠跳躍其間,憨態可掬,惟妙惟肖。壺蓋略凸,以葡萄枝為紐,彎曲有致,整個壺勾畫出一幅立體的藝術畫面,真正做到了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二十八、風捲葵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風捲葵 原礦紫泥


相傳風捲葵是清朝制壺大家楊彭年妹妹楊鳳年所制,風捲葵因為其造型簡潔明快,曲線順暢自然,規範的圖案以及生動活潑的形態成為花貨的傳統經典器型之一,展示了花貨自然、生動細膩、生機勃勃的風貌英姿,象徵了生命的頑強以及長盛不衰。



二十九、報春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報春壺 原礦朱泥



報春原意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當日,讓人扮演成春官或春神的樣子,將春天來臨的消息報告給鄰里鄉親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紫砂工藝師根據這一民間風俗,設計出報春壺。報春壺的壺蓋壺把和壺嘴以樹木為形,壺身卻為圓壇形,壺嘴像勁松一樣向上傲立,代表春天的到來和大地復甦,報春壺從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


三十、藏六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藏六 原礦紫泥


遇危險,龜將頭尾和四足縮入龜甲中,謂之“藏六”,亦稱“龜藏”,喻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簡出免招嫉惹禍者。藏六壺以此為設計理念創作,壺身分六面,筋紋與壺蓋相連,壺底加足,十分耐看。


三十一、洋桶壺


31款永不會被淘汰的紫砂壺!

點擊查看 牛蓋洋桶 原礦底槽青


紫砂洋桶壺是紫砂茗壺名種裡較為常見的一種款式,亦是一種茶壺款式的專用名稱。紫砂洋桶壺自清末民初創制以來,以其造型簡練,使用方便,適宜把玩,便於提攜,便於茗泡而一度盛行,俞國良、汪寶根、儲銘、顧景舟、何道洪等等藝人,無不為紫砂洋桶壺的流行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