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紫砂文化,回味無窮的紫砂壺

紫砂壺可算得上飲茶的最佳器具了。在中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愛用它飲茶。改革開放以來,臺灣、香港等地客商來大陸,多愛買上幾把紫砂壺帶回去或自用,或饋送親友。紫砂壺不僅是茶具,同時又是上好的工藝陳設品。紫砂壺產於江蘇宜興丁蜀鎮,當地出產一種特有的陶泥,質地細膩,可塑性強,泥色有白、紅、黃、綠、紫等,紫色泥是最常見的,因其含有一定的砂質,故稱紫砂。

歷史上的紫砂文化,回味無窮的紫砂壺

紫砂壺製作精良,巧奪天工,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前人曾總結紫砂壺有五大優點:

一、泡茶不失原味,茶葉的色、香、味都能保持;

二、砂質的壺體能吸收茶汁,使用久了,壺內形成所謂的“茶山”(其實是茶垢)。空壺注入沸水也有茶葉味道和香氣。

三、茶汁不易黴餿變質。過去有個傳說,一位泥水匠替人家修屋,將一把紫砂小茶壺遺忘在天花板上。數年後再度修屋時發現茶壺內當年所泡茶仍未變質。這個傳說可能有些誇張,但紫砂壺能防餿卻是事實。

四、越用越佳,紫砂壺使用久了,不僅不會舊,反而越發光澤動人,價格也比新壺更高。

五、它還有耐冷熱急變和傳熱緩慢的特點。沸水注入不開裂,捧在手中不燙手,保溫性能好。

歷史上的紫砂文化,回味無窮的紫砂壺

還能直接放在爐火上煮茶。正因為紫砂壺有這些特點,所以古今中外喜歡飲茶的人都特別喜愛它。早在明朝,日本人就遠涉大海到中國來學習造壺工藝。至今仍把紫砂壺視為珍品。

在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宜興羊角山發現了宋代紫砂窯址,有力地證明宋代已開始燒造紫砂陶了。紫砂陶雖然創燒於宋代,但目前尚未發現宋代完整的紫砂陶器流傳下來,從窯址發現的紫砂來看,質量較差,比較粗糙。

紫砂陶器真正興盛起來是要到明朝中期,紫砂工藝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名手輩出,代有精品。名師大家制出了無數精美的紫砂茶壺。不僅是飲茶的佳器,又是精美的工藝品。

歷史上的紫砂文化,回味無窮的紫砂壺

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的宜興人供春(又稱龔春)。他是把紫砂茶壺從粗糙用品推進為工藝品的第一人。供春原是官員吳頤山家書僮,隨主人寄居在金沙寺中讀書。閒暇之餘,向寺中一老僧學制茶壺。他刻苦用功,技藝大進,寺中有棵四五人合抱的大銀杏樹,樹上長有樹癭,式樣非常奇特。他就仿樹癭作為茶壺的裝飾做成茶壺。主人見到後,覺得此壺古樸典雅就像古代的青銅禮器,便命他照做幾把。又請當時的名流前來鑑賞,受到好評。從此,供春名聲鵲起,不幾年就出了名。他的作品為世人所珍愛,但在清代已經很難見到了。

直到1928年,宜興人儲南強先生無意中購到一把舊壺壺,底下刻有“供春”二字。儲先生花了很大的精力考證,最終證實此壺乃供春的親作。此壺現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供春以後,紫砂壺迅速地在全國流行開了。名匠輩出,繼起的名匠有董翰、趙良、元暢和時朋,被稱為“四大名家”。時朋的兒子時大彬是供春之後成就最大的一位。他開始還只是單純地模仿供春,以制大壺為主。後來他與名士王世貞、陳繼儒等交往,受到薰陶,改制小壺。他制的小壺造型精巧,出人意表。點綴在精舍几案上,更符合文人士大夫的情趣。

歷史上的紫砂文化,回味無窮的紫砂壺

因此,當時有“宜興妙手數供春,後輩唯推時大彬”的說法。時大彬收了許多徒弟,其中李仲芳和徐友泉最為傑出。師徒三人被稱為“三大”。與他們同時或稍後的名匠有歐正春、邵文金、邵文銀、蔣時英、陳用卿、閔魯生和邵二蓀等人。明朝末年有陳仲美、沈君用、惠孟臣等。他們各有所長,借鑑歷代的陶瓷器、青銅器和玉器的造型紋飾,創造了許多超越前人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受到歷代收藏者的珍愛。

清代,紫砂陶製作工藝又上了一層。清初著名藝人陳鳴遠,擅長雕塑,作品名揚中外,國內文人學士更是爭相購買。嘉慶年間(公元1796年一1820年),有楊彭年、楊鳳年兄妹。彭年制壺雅緻玲瓏,隨意捏成而有天然之致。當時的溧陽知縣陳曼生,工詩文、書畫、篆刻,特意到宜興和彭年合作。陳設計了仿古壺樣十八式,由彭年製作,用竹刀在壺坯上鐫刻書畫。使紫砂壺造型裝飾工藝進入了新的境界。他們的作品有時刻“阿曼陀室”字樣,壺底或壺把刻“二泉”或“彭年”字樣,世稱“曼生壺”。楊風年是歷來公認的最有聲望的紫砂製作女藝人。

歷史上的紫砂文化,回味無窮的紫砂壺

她的技藝可與兄長相提並論。她制的竹段壺,壺呈紫色,壺體作毛竹形,壺嘴、攀、把均以竹枝、竹葉裝飾,比例恰當,工藝精巧。稍後一些的名匠有邵大亨。他的作品以渾樸見長。今存的一捆竹、魚化戈、風捲葵、掇球等作品,渾樸洗練,精美絕倫,是難得的佳作。清代制壺名手還有陳漢文、楊季初、張懷仁、邵基祖、部玉亭、朱石梅、惠逸公、範章恩、黃玉麟、吳阿昆等。都創造出許

多優秀的作品,各自風格不同。明晚期開始,一些著名的文人名士、藝術家參與紫砂壺的藝術裝飾。有趙宦先、董其昌、陳煌圖、鄭板橋吳大激、吳昌碩、任伯年等。他們都曾在紫砂壺親自題詩刻銘,使紫砂藝術更為高雅。

解放後,紫砂工藝有了新的發展。藝人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了許多新的品種。如著名工藝大師朱可心的雲龍壺,壺上用浮雕的方法雕滿一片片起伏不定的雲彩。兩條巨龍在雲層中翻騰,神態矯捷。一條龍頭鑽出了壺蓋,龍頭能伸能縮,猶如在雲海中穿行,從雲端中下垂的龍尾構成壺把。真是活靈活現,獨具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