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紅: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蔬菜產業——衝擊、機遇與未來發展建議

周潔紅: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蔬菜產業——衝擊、機遇與未來發展建議

“菜籃子”保供穩價,是穩預期、穩民心的基本盤,是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確保蔬菜的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當前蔬菜產業的重要內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又正值春節假期,一系列防控措施給蔬菜產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但消費者線上購買習慣和健康消費理念等的形成,加上5G技術、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等在農業方面的應用等,也給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契機。


一、疫情對蔬菜產業的短期衝擊

1.蔬菜被迫停收,農民收益受損。受疫情影響,部分蔬菜產區為防控疫情,暫停蔬菜收穫或關閉蔬菜加工企業。同時,各項封鎖防疫措施導致蔬菜收穫面臨勞動力短缺困境,直接降低了各類蔬菜的供給能力。此外,即便蔬菜可以收穫,但運輸不暢導致大量蔬菜被迫滯銷,產地菜農被迫銷燬已收穫蔬菜的事件屢有發生,極大損害了農民的經濟效益,極可能造成部分農民返貧,進而阻礙脫貧攻堅任務的順利完成。


2.運輸渠道不暢,局部市場短缺。蔬菜作為典型的鮮活農產品,運輸途中損耗大,成本高。受此次疫情影響,全國多個省份啟動一級響應,蔬菜在銷售過程中必須接受檢驗檢疫,造成運輸時間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因此,在疫情嚴重地區出現了蔬菜供不應求、蔬菜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


3.生產資料受限,春播難以展開。受運輸不暢、人工短缺的影響,不僅各育苗企業難以保障此次春播的種苗供應,而且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也非常緊缺,這些將直接影響今年春季播種的順利展開,進而會導致近期蔬菜供應緊缺、疫情過後蔬菜價格持續偏高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二、疫情後蔬菜產業發展機遇

1.銷售渠道的優化。

疫情期間,由於線下交易受限,“無交接配送”模式下的線上蔬菜交易逐漸被人們普遍認可。像盒馬鮮生、京東7鮮、叮咚買菜等電商平臺將逐步推廣,超市門店的線上業務也會加速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渠道將是居民未來的消費渠道模式,這也將打破蔬菜流通主要靠收購商、批發市場和實體店的流通模式,菜農可以有更多的終端銷售渠道選擇,分享到更多的終端銷售收益,減少蔬菜滯銷的風險。此外,“田間初級加工+綠色蔬菜直供社區”模式、“農超對接”等模式也體現出明顯的優越性,大幅優化了蔬菜的銷售渠道。


2.優質蔬菜的發展。經由此次疫情,人們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綠色消費理念迅速深入人心。因此,未來消費者將對綠色、健康、營養的蔬菜產品需求增大,需求帶動生產,進而也會推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蔬菜產品生產與產業的發展。


3.蔬菜的包裝化和加工化。蔬菜保鮮要求高,不耐儲存,易在運輸配送中影響品質,為適應疫情期間養成的“宅配”等線上購買方式和應對此次突發性事件造成的積壓滯銷困境,未來必須對蔬菜進行簡單加工處理和包裝,便於運輸、配送及增加蔬菜附加值。


三、疫情後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1.提升蔬菜生產組織化水平。積極探索和推廣各種現代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對接的模式,通過提升菜農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共享生產設備技術,共同購買生產服務等滿足菜農進入市場的要求,特別是電商、宅配等線上銷售、現代物流對生產可追溯和標準化、包裝化的要求,改造傳統生產方式,增加蔬菜的品質和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整個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2.優化蔬菜基地佈局。此次疫情下對於品種單一、跨區域銷售的專業化種植蔬菜縣區供需衝擊更大,一方面要依賴大物流才能送達全國各地,另一方面又因品種單一滿足不了本地蔬菜安全保障。因此,考慮到人們日益關注健康需求、大物流對環境的影響,應重新審視蔬菜產業佈局,重新考慮城郊蔬菜產業的發展,以保障城市的基本需求,特別是葉菜等易腐爛、日常居民依賴的蔬菜品種,未來可通過提高設施蔬菜在城郊蔬菜生產佈局中的比重,利用設施蔬菜具有快速、多茬、連續生產的優勢,為城市居民提供質優價廉的蔬菜。而其他蔬菜基地,應綜合考慮物流、勞動力、加工等比較優勢,規劃品種結構和種植規模。


3.構建一體化蔬菜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此次疫情讓大家認識到了供需信息發佈對協調生產和銷售的重要作用,因此,未來應加速建立覆蓋全國蔬菜主產區和主要批發市場的蔬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規範信息採集標準,定期發佈供求、價格、物流等信息,形成全國一體化、健康發展的蔬菜市場體系。


4.加快蔬菜冷鏈建設。蔬菜本身具有短週期、不耐儲存的特點,加上此次突發性事件造成的積壓滯銷的困境,昭示著蔬菜冷鏈運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未來必須建立從田間到餐桌各個環節的蔬菜冷鏈運輸,包括田頭預冷、淨菜加工等商品化處理設施以及冷藏車、冷庫等,保障蔬菜品質,促進農民增收。


5.實施蔬菜風險保險支持。面對疫情帶給蔬菜經營戶巨大損失的教訓,政府應因勢利導,完善農業支持體系。一方面,激勵金融行業開發提供蔬菜風險保險;另一方面,倡導蔬菜經營戶的投保意識,通過保險降低突發災害等給農民造成的收入和財產損失,減少蔬菜種植戶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的風險。


6.加快推廣智慧農業。傳統的蔬菜種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本次疫情更暴露了我國勞動力面臨短缺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挑戰,傳統的蔬菜產業發展日益艱難。伴隨著5G時代的來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科技在農業上的應用勢不可擋,如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設施、植保無人機等,都將引導傳統蔬菜產業走向數字化、智能化。


〔本文得到了國家社科重大基金項目(19ZDA106)“推進居民綠色消費升級的監管體系研究”的資助〕


(作者:周潔紅;作者單位: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


來源:《中國農民合作社》期刊2020年第

4


周潔紅: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蔬菜產業——衝擊、機遇與未來發展建議

周潔紅: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蔬菜產業——衝擊、機遇與未來發展建議

周潔紅: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蔬菜產業——衝擊、機遇與未來發展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