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蘭珂韻1
作為一個農村創業者啊,農村要想更好的發展,只有政策導向還不行的。雖然說吧,富人靠趨勢,農村人靠政策。但是如果一個村子沒有人去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農村,一個村子是很難有發展前景的。農村要想更好的發展只能轉型,如果還像以前那樣發展,那麼農村以後的樣子還是和現在一樣一成不變。
我認為吧,先要改變的還是人,農村現在缺少農村實用人才和科技人才。想想吧,現在就是吧農村的土地集中化了,那麼村上有幾個會開機械化設備的,還不是承包給別人了,那有什麼用了,農村人還是一樣沒錢,靠著那點土地租金嗎?又不是廣州那些包租公,農村是農民工。
只要有了人才,在農村就可以發展,現代養殖業和現代種植業。社會資本缺少地和場景,農村缺少資金和技術。有了人才,一合作,是吧。還有前段時間郵政局不是說了,要村村通物流嗎,那麼農產品加工業不就很有前景了嗎。至於鄉土特色產業,一直有前景吧,一村一品,一縣一業。鄉村新型服務業,也一直髮展不錯吧,像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餐飲民宿,創意農業,農耕體驗,健康基地等等,這些現在都很受歡迎啊以後更受歡迎。生態循環農業,難道沒前景嗎?回收廢棄產品,不僅節約成本,而且保護了環境。以後5G的數字化鄉村啊,什麼的,一大串。
不是農村沒前景,如果人村前景不好,那些大佬們吃飽了沒事做,投資這麼多錢幹嘛啊,絕大部分農村人沒前景是真的。以後智能化社會,打工的地方都沒了,地也沒的種了。難道真的等著收那一年幾百塊的土地租金嗎,夠生活嗎?
親們,好好想想啊。
我是高華,一個在農村創業的創業者,喜歡我的話,點點關注,農村話題,我們多聊聊了。
農村創業高華
這個問題我可以告訴大家,總結一下歷史經驗,又面對一下現實,就可以得出答案。不管你是分田單幹也好,還是把土地集約由種糧大戶來承包也好,都不是好的出路。
有人說用種種大戶來承包土地,農民又過去給種糧大戶打工,發工資,這和解放前無地農民給地主幹活求生有無異同,孤且不平論。就論農民為大戶幹活是不是一心一意出工又出力,把你大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恐怕是為了你的工資才幹的,要知道,現在的農民到處都可以打工,到處都可以掙錢。如果你對農工待得不好或因受災減產發起工資或拖欠工資,看你這種糧大戶怎樣去擺平。告訴你,現在農民可不是舊社會的農民,地主的壓迫和剝削只能忍氣吞聲,不敢造次,現在你試試,如有了矛盾,一是不幹了,二是聯合起來和你拼個你死我活,最後逼得你大戶一是要讓步,一讓你就虧得更利害,還有收益嗎?二是連夜卷席逃跑躲賬去滾蛋。你說有這種可能不?
所以,無論單幹還是集約由大戶承包來發展農業,不是農民的好出路,
如果按新中國剛成立時,實行公糧制度,在結合現去對農民的各種補貼,可能會留住農民少外出,多用心種糧,即使到外打工,土地不會拋荒。但也不是上策,因力量有限,一遇自然災害那就慘了。
我還是認為把農民又組織起來,走集體化道路,可以借鑑過去人民公社的一些成功地方,棄其不合理的地方,實行社會主義集體化管理,讓農民為國家多產量,為國家貢獻。到那時,對農民實行退休制度,享受退休金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有誰還敢說不應該的呢?
不過呢,有好路但估計有不少人是不樂意去走的,因為始終認為外出打工或做生意錢掙得多並來得快吹糠見米,又自由,沒有約束,在家的農友也同樣認為集體不自由,單幹想做就做,農忙做閒月耍,對於天天象工人一樣上班,對於一部分想自由的農家人來說,是不願回到集體的。他們的口頭語是吃孬點,耍好點。
所以現在不管走哪條路都難,還需高人指點。
用戶陳維仁501
謝謝師友們和平臺老師鼓勵和關愛。
分田到戶四十多年,由於土地少,農民種的糧食只要自己吃得飽,哪顧優質和有機,農副產品更是盲目種植,跟風種植,豐收了,反而滯銷,只好看著在田間白白的爛掉。不但掙不到錢,還要賠上種子化肥錢。可以這樣講,這麼多年的聯產承包,只能得到溫飽,根本談不上富裕和小康。實踐證明,一家一戶聯家承包是難以發展農村農業。
只有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之路,成立農業公司,集中土地,應地制宜,不搞盲目種植,重複種植,發展名優特和有機農產品,來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擴大農產品知名度,吸引城市居民到鄉村旅遊,採摘,和互聯網訂單形式減少中間環節,讓真正的優質有機價廉物美的農產品,出現在城市居民的餐桌。既能讓城市居民吃得放心,也讓農民增產又增收。
政府要積極支持農村發展,將農業科技人員的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及時推廣到農村,在資金,農機補貼,農村基礎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引導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到農村落戶,鼓勵農村農民興辦工廠,發展經濟,解決富餘勞動力就業。以上本人觀點,知識有限,歡迎師友們評論。(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