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現狀與思考

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現狀與思考

  掃商家信用二維碼即可查看企業信用情況、領取信用福利。本報記者 鄒家驊攝

  薛寒欣

  城市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重要、最有效的推動主體,是先行先試的主要陣地。近年來,福州市加快打造“信用福州”,取得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建議以完善社會信用法律法規為保障、健全社會信用管理體制為基礎、培育現代信用文化為支撐、嚴厲失信懲戒機制和壯大信用服務行業為基本思路,更好更快地推進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構建城市信用體系作為在競爭中尋找突圍的新思路。加快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既契合了政府治理方式從管理向治理現代化的轉變,也是塑造福州市城市品牌,提升福州市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深化改革、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大背景下,通過吸收其他地區的成熟經驗,加快打造“信用福州”。

  福州市信用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城市信用狀況在全國36個副省級及省會城市中位居第5位。今年8月,福州市獲批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信用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截至今年8月,福州市按照“一庫、一平臺、一網、N應用”架構原則,建成自然人和法人信息資源庫、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信用福州”門戶網站以及掌上信用服務、重點領域聯合獎懲信用應用、政務信用服務等多個應用系統。全市接入平臺的信用單位共669家,全市18歲以上戶籍人口、法人和其他組織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全覆蓋,實現數據及時更新共享,並與國家、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

  信用信息應用範圍逐漸擴展。福州市率先推出城市公共服務支付二維碼——福碼,全面推行“信易批”“信易行”“信易貸”“信易遊”等“信易+”項目,將信用融入福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場景。

  信用聯合獎懲力度大幅提升。福州市強化聯合獎懲,嚴格信用監管,各縣(市)區、市直部門制定了40個領域的聯合獎懲方案,建立信用信息和“紅黑名單”工作制度,推動形成“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處處受限”聯合獎懲大格局。

  福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不少重要成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包括:組織體系尚未完全形成,協同推進工作機制不完善;信用中介機構支撐力不足,信用服務市場發育緩慢;徵信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滯後,個人隱私保護存在隱患;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信用監管不到位;信用道德生態環境有待保護,社會信用意識氛圍不濃等。

  推進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作為一項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完善有賴於發揮政府、企業、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主體的力量和作用,最終形成不同層面的信息互聯互通、功能互補互動的運行狀態。為加快推動福州市形成“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的良好誠信氛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福州市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完善社會信用管理體制,統籌協調各領域發展。福州市應不斷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制度,發揮綜合統籌協調作用,完善各縣(市)區信用機構,建設專業的工作隊伍,加強對各信用成員單位信用建設工作的指導、督促和監察,促進城市各部門之間、市與縣(市)區之間的工作交流和聯繫。同時,應制定統一的信用信息記錄標準,各項工作推進的評價、考核標準,使得信用信息的採集、分級分類等工作能順利且有序展開。

  發展第三方徵信機構,壯大信用服務市場。第一,有關部門要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從產業規劃、發展戰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為信用服務企業制定鼓勵性和扶持性的產業政策,開發信用服務對象,支持信用服務機構的良性競爭,保障信用交易的有序進行以及信用經濟的健康發展。第二,依法加大對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的公共信用信息開放力度,妥善解決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信用信息收集難、成本高等問題,積極推動各領域對信用產品的使用,拓寬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的使用領域和應用範圍,鼓勵信用服務機構加大對信用產品的研發創新力度。第三,引導消費者對信用服務或信用產品的需求,培育公眾的信用消費意識。

  健全社會信用法律法規,強化信用信息安全保護。福州市應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形成完備的信用法律體系。首先,制定信用信息公開和信用主體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協調徵信業對數據開放的需要以及個人所享有的隱私保護權。其次,針對不同的專業領域,如金融、互聯網信貸等領域,制定相應的配套法律制度,建立信用風險預判預警系統,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分級分類管理守信和失信行為,不斷擴大聯合獎懲範圍。最後,完善信用服務行業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信用服務行業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機制,明確規範信用服務機構的資質評估。

  嚴格失信懲戒機制,優化社會信用監管機制。福州市應綜合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等各類主體的力量和作用,有效落實各項失信懲戒措施,完善失信聯合懲戒運行機制,推廣規範信用黑名單制度。首先,政府是信用監管的領頭羊,政府的監管職能體現在信用信息公示、共享、約束和使用等各個環節。其次,政府還應鼓勵企業內部開展信用制度建設,探索對部門、員工的信用規章約束,同時為企業的外部發展提供信用管理服務和風險控制保障。再次,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功能,增強成員的誠實守信和維權意識,引導行業協會搭建與不斷完善行業信用數據庫。最後,可開闢一些投訴渠道,開通相關行業的舉報熱線,讓廣大網民成為信用監管的有力力量。

  培育現代信用文化,構築濃厚信用生態環境。第一,加強信用知識的普及。可利用現代傳媒工具編制信用宣傳材料以及舉辦公益知識講座等方式,提高市民的信用素養;將信用知識教育納入基礎課程教育體系,進行信用知識社會化的普及教育。第二,提高信用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通過對信用建設發達地區的學習考察,開展信用技術基礎知識集中培訓、信用資格考試等方式,不斷提高信用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信用責任意識,增強信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第三,開展信用試點示範。推動各縣(市)區在重點領域或重點街區、社區開展信用建設試點,將信用更廣泛地融入社會公眾的工作生活,讓誠信守信成為每一個人日常的行為準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