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本來是一體的歷史時刻,怎麼南北朝的歷史那麼簡單呢?

燕趙清歌


三國兩晉時期從公元220年到420年共200年時間,南北朝時期南朝從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共169年,北朝從公元386年到公元581年共195年。其中的年代是和三國兩晉時期是重疊的可以看作是一個歷史時期,但給人的印象是三國兩晉時期的歷史要更厚重一些為什麼呢?提起三國時期的歷史普通百姓都個以講上一二,曹操、劉備、司馬懿、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都是耳熟能祥的人物,若是談及南北朝吋期的歷史文化很多人會一臉忙然。其實造成這種原因的是受小說《三國演義》和相關影視劇的影響。事實上南北朝時期的歷史人物要比三國時期的更歷害更精采。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各民族優秀人物都登上歷史舞臺。穆容垂,冉閔,王蒙,苻堅,石勒,劉淵,高歡,宇文泰,爾朱容,蘭陵王,劉裕,檀道濟,陳慶之、蕭道成等都是當時豪傑。文學上三國時期著名的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和陳壽的《三國志》等。南北朝時期文學上是呈上起下時期,樂府詩較著名。道教得到官方任何,佛教與反佛教鬥爭激烈,石窟藝術較為興盛。南北朝時期的經濟和文化比前代發達繁榮歷史力更厚重,賈思勰《齊民要術》,悲秀《禹貢地域圖》。“《宋書》《南齊書》《北齊書》《晉書》《魏書》《周書》等史籍豐富。陶淵明,祖沖之,王義之,顧愷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






造成今日局面的原因是宣傳力度不夠。


關東俠客


三國、兩晉、南北朝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始,到公元589年隋朝滅南朝陳結束,共369年。其中西晉短暫的統一五十一年,三百多年都是國家分裂的亂世。這一段時期,是中國最亂、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漢族在五胡十六國時,幾近滅絕,華夏文明差點斷代。這一段時間沒有任何歷史的進步,尤其五胡亂華時代和南北朝對恃階段,基本上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北方野蠻民族對漢族的侵略史,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充滿了殘酷、鮮血,並不是歷史簡單,而是寫史者都不堪回首,文藝創作者也不願觸及千年歷史之“痛”。

這一段歷史,由於陳壽的《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被廣為傳播,顯得三國的份量很重。三國之後,梁沈約撰〈宋書〉、南朝梁蕭子顯撰〈南齊書〉、北齊人魏收著〈魏書〉、房玄齡等21人著《晉書》、姚思廉著〈梁書〉和〈陳書〉、唐朝史家李百藥撰〈北齊書〉、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周書〉,這些作品都是二十五史一部分,但評書、演義和影視劇很少涉及,所以表面上看似歷史簡單,實際上其厚重有待挖掘。


陸棄


三國、魏晉、南北朝互有淵源,但三者的關係是延續而非一體,其中南北朝的歷史,非但不簡單,可以說極其複雜和混亂,下面我們將這段歷史過程理順:



一、三國時期以及魏晉時期。既然我們對三國大都熟悉,那就從三國說起。在三國末期,曹魏愈發強大,出兵滅掉了蜀國,而後司馬懿家族奪取了曹魏政權,到了司馬炎這代,滅亡東吳三分歸晉,稱為西晉(266~316年)。



二、東晉十六國時期(317~420年)。由於西晉政權屢出昏君,持續腐敗,幾個封王內亂,居於中原的胡族趁機作亂,史稱“五胡亂華”,西晉只存世五十年滅亡。中原漢人大舉遷移到長江南岸,建立東晉政權。



北方地區則成了胡人的天下,相繼建立政權,與南方的漢政權東晉隔長江對峙。這段時期北方中原地區主要有羯、羌、鮮卑、氐等胡族,政權更迭極為頻繁,如羯族的後趙,氐族的前秦,鮮卑的北魏等。而北方中原地區胡人政權不止十六個國家,後統稱十六國。



三、到了420年,“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代東晉自立劉宋。後又演變為南齊、南梁、南陳四朝。而位於北方的政權由北魏演變為東西魏、北齊、北周。結局是北周的楊堅於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統一南陳,得以天下大一統。因此史上慣以420~589年為南北朝時期。

可以說這段時期非常混亂,特別是北方中原漢人,遭受荼毒至深。


百味乾坤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歷史上分裂割據特徵明顯的順序承接的歷史階段,除了西晉短暫統一,其他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0年曹丕稱帝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曹魏、蜀漢與東吳並立)、西晉時期、東晉時期、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另外位於中國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等六個國家又統稱為六朝。

三國時期歷史因為文學著作《三國演義》讓世人耳熟能詳,三家歸晉,司馬家族歷史也因與曹魏政權的牽連關係也被後人廣為流傳。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權更迭頻繁、政權存在時間短暫,每個更迭王朝的歷史不如大一統王朝的歷史豐富和系統,生命力和傳承不夠。

這一階段因為社會動盪,對當時的人文歷史影響很大,如魏晉風骨、魏晉玄學等,也有很多魏晉名士,如竹林七賢。一些名人大家,如王羲之、謝安、顏之推等。不同朝代只是歷史特徵不同,不能用歷史簡單這一說法判斷。


秋水浣紗


南北朝的歷史介紹的少,但不代表簡單,而是亂,亂到史學家難以整理,亂到史記難以記載。因為亂,所以後人看到的系統介紹就少,少就感到簡單。

南北朝的歷史,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門閥士族興衰的更迭歷史。從兩晉到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提出,世家門閥的位置可謂是空前的提高,其甚至可以影響到皇權繼承人的話語權。但是,隨著南北朝禍亂的到來,門閥士族有的成為一方割據的諸侯,有的則成為皇帝的附庸,在加上一些從禍亂中崛起的小家族,這時候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一個空頭支票,但沒有太大的作用。

都說戰亂是歷史古蹟文典的劊子手,在花明天的命來吃今天的飯,而且還不能保證吃的上一碗肉,吃的飽的時代,你覺得會有人考慮怎麼記載哪一天發生了什麼事件,哪一個諸侯幹了什麼事嗎?

不能,所以,南北朝我們知道很亂,也從一些書籍上了解一些影響歷史走勢的典籍,但沒有看到一本完整的系統的史記。

所以,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南北朝的歷史似乎很少很簡單,研究的大家相對來說也比較少!


韶華傾夢


不應該說是南北朝的歷史簡單,主要是這一時期區分太多,不太方便理清,而且這一時期在數學、農學、地理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冶煉技術、醫學等許多方面又多有創新。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南北朝是指從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間,南朝與北朝的合稱。

北朝的朝代有:北魏,北魏又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然後是北齊取代了東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又滅掉了北齊。南朝則比較簡略,先後是宋、齊、梁、陳。南北朝時期的經濟偏重於南方,因為中原的人口不斷避亂南遷,不僅增加了江南的勞動力,而且先進的生產技術的傳入大大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揚州便是這時南朝的經濟發達地區。

南北朝時期在文化方面的貢獻,突出表現在特有的玄學思想的發展,亂世的自由給思想提供了沃土肥壤,文學的成就也很高,最突出的是詩歌。這時期的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西到中亞和大秦(即羅馬),還有東南亞地區。南北朝是中國民族大融合時期,特別是南北文化交流程度最深,戰亂帶給人民的是離苦和悽情,對文化卻是一個不能張揚其原因的好的結果。

南朝:

宋: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國號宋。史稱劉宋。劉裕就是宋武帝。

齊:公元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國號齊,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齊。蕭道成就是齊高帝。

梁:公元502年,蕭衍代齊稱帝,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國號梁,史稱南梁,因為皇帝姓蕭,又稱蕭梁。蕭衍就是梁武帝。

陳: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國號陳。陳霸先就是陳武帝。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國,稱王,同年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拓拔珪就是魏道武帝。

東魏和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北周:公元557年,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都長安(今西安),史稱北周。

北齊:公元550年,由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今河北臨漳),史稱北齊。


石魚湖中魚


匈奴部分內遷,夷夏大防己失,至晉武時,勺匈奴族劉姓淵,羯人石姓勒,羌蒲洪,氐人揚姓,巴氐人李姓,鮮卑族慕容氏,拓跋氏相繼掘起。而拓跋氏成強胡之首,約公元439年完成北中國一統。約百十年後分東,西二魏,再延北齊,北周,北魏漢化進程加快,合河西文化,成隨唐文化主要源頭

衣冠南渡,僅延百年,劉裕稱宋王,簫齊,簫梁,霸先建陳。合稱南朝。戰亂頻發,篡弒相隨,醜聞遺羞,雖為華族反不如夷敵,

夷夏移位南北朝現象,自三國,晉,南北朝文化上的長期洛寂,最終在隨唐迸發。…


電動門55


歷史課本寫的簡單而已,專門的學術著作。呂思勉著南北朝史兩塊磚那麼厚。就是蔡東藩著的南北朝演義這樣的通俗讀物。也有一塊磚那麼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