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皇帝本身很勤政,節儉,但是最後還是沒有逃脫亡國之君的歷史,為什麼呢?

悟1434032614


自己廢物 開放軍權 官員自建義軍 保護天下 然後遷都南京 組建國家軍隊。。

明明是負責戰略的人 竟然在搬磚。。


腎的左手


我每天都很努力,工作十幾個小時,天天加班,但我的工資水平還是原地踏步,為什麼老闆不重用我?

討論一個人能不能成就大事,勤勞、節儉這樣的品質只是個人修養的加分項,而不是個人能力的突出的表現。如果勤勞、節儉就能夠有所作為,那麼,全中國大部分人民群眾都是人中豪傑,何以至於如今還存在那麼多怨氣滿滿的人呢?

當一種體制徹底淪為統治階層掠奪財富的工具之後,那麼,這個體制的根基就已經被腐蝕得乾乾淨淨,對於一個政權而言,唯有拋棄這個體制,壯士斷腕,從新再來,方有延續下去的可能。

崇禎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局面,大明運轉了250年的體制,已經完全崩壞,士紳階層掠奪下層社會毫無顧忌,他們擁有著超越了皇帝的話語權。崇禎最大的敵人,不是西北的亂民,也不是東北的滿奴,而是滿朝的士大夫文臣。

並不是說這些文臣們都是些貪生怕死,尸位素餐的無用之輩,抑或只知道貪戀權位,竊取高位的野心家,而是他們所佔的位置,早已經決定了他們對這個帝國的根本傷害。

明廷為什麼打不過建奴、搞不定闖賊,說到底還是錢鬧的,沒有錢,無法組建新的野戰之軍,所以在遼東只能被動防禦,沒有錢,所以不能賑濟西北災民,導致流賊越剿越多,剿個沒完沒了。

但實際上,大明帝國的經濟體量十分龐大,即便不依靠商稅,單純地農業稅也能夠支撐帝國搞定這兩場戰爭,可問題在於,明廷連農業稅都收不上來。這並不是種田的人少了,也不是耕地變少了,更加不是產量越來越低,歸根結底,是因為士紳們土地兼併導致的。

國朝優待士大夫,所以有各種各樣的優惠待遇,甚至免稅,這個政策本身是為政府儲備人才,但卻無形中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隨著考取科舉的人越來越多,土地兼併就變得越來越激烈,士紳們依靠自身的免稅政策,通過宗族的方式兼併土地,然後再利用影響力對外不斷擴張,導致國家政府流失了大量的稅源。

與此同時,這些大地主們還把手伸向商業,儘管他們不直接從事商業,但與之形成了一個個強大的利益集團,明代的商人們雖然給朝廷繳的正稅少,但其實大部分“稅”都孝敬給了各級官員。

明廷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只會隨著士紳階層的規模越來越大,土地兼併就會越發激烈,而失去土地的流民只會越來越多,國家的稅收只會越來越低,然而作為帝國的主宰,對此毫無辦法,因為,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就要與整個士大夫階層為敵,而遺憾的是,帝國就是由這些士紳組成的,哪怕是軍隊本身,實際上也是利用衛所制度,成為了壓榨士兵的大地主。

所以無論崇禎再厲害,他也很難放棄明朝體制這艘破船,畢竟他的皇帝就是建立在這個體制上的,依靠的依然是斷絕帝國生機的士紳階層來治理國家,這樣的政府焉能不滅亡?


行盡深山又是山


明朝崇禎皇帝本身很勤政,節儉,但是最後還是沒有逃脫亡國之君的歷史,為什麼呢?

1644年明亡之際,崇禎皇帝說“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他認為自己很勤勞、節儉,都是這些臣子不用心輔佐,才造成了明朝的滅亡。說實話,這些臣子是沒有好好輔佐,難道就和崇禎一點關係都沒有嗎?難道臣子都有二心嗎?顯現不是,那又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呢?

一、崇禎在用人方面

雖說明朝後期的萬曆、天啟皇帝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他們不理政,朝局依舊正常運轉,內部沒有出現大的矛盾,反倒是崇禎皇帝從1627年登基到1644年亡國,在位17年有沒有讓明朝內部的核心正常運轉,在這17年間換了19個首輔,當首輔時間最長的是當了四年的溫體仁,另一個周延儒當了三年,其餘的都是當了一月至一年不等,換了14個兵部尚書,其中7個就直接被他給殺了,試想一個企業若頻繁更換總經理和銷售經理,這個企業肯定會朝令夕改,沒有業績直接導致企業倒閉。何況一個國家的核心如此頻繁的換人,換的這些人有無能的臣子,肯定不全都是無能的,那為什麼沒有人才出現呢?這就與皇帝崇禎有關了。

二、崇禎皇帝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說崇禎的性格還是從他爺爺萬曆說起,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就是,萬曆要立受寵的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但是大臣們不同意,覺得不符合祖法,要立嫡子朱常洛,最後萬曆認輸沒有立朱常洵,朱常洛雖然被立為太子但是不受萬曆寵愛,就像後來的崇禎一樣,他也是不受父親朱常洛的喜愛,也沒有學過如何治國理政,當皇帝純屬意外。從小不受寵,過慣了擔驚受怕的日子,突然成了萬人之上,有了生殺大權的皇帝,當然是格外珍惜手中的權力,當那些首輔將軍們改革或取得一些成績,崇禎就會覺得手中的權力受到威脅,他不得不做出調整來穩固手中的政權。


三、崇禎的治國政策怎麼樣

1629年由於軍費緊張,19歲的崇禎皇帝也開始各種改革,這其中就包括驛政,嘉靖和張居正的改革都是徐徐進行耗時數年,而崇禎的改革卻是急於求成,要在幾個月內強行完成。當時陝西全省的驛卒人數大約為4萬人,其中的60%,也就是超過2萬人在幾個月內失業。其中就有一名叫李自成的驛卒失業。軍事上在孫傳庭快要剿滅李自成的時候,崇禎撤軍前往遼東,孫傳庭非但沒有受賞反而下獄,給了李自成喘息生存的機會,當李自成又做大了,崇禎又把孫傳庭放出來讓他領兵滅李自成,孫傳庭說軍隊沒有整訓完成不能出征,崇禎再三催促出兵,結果孫傳庭戰死。遼東薩爾滸之戰,洪承疇說時機不對不能出兵,又是崇禎一道道聖旨催促出兵,一戰把明朝的精銳喪失殆盡。

崇禎在位17沒有做好守成之君,反而讓國家滅亡了,倘若給後周世祖柴榮,明仁宗朱高熾17年或者其它有能耐的君主國家都會不一樣。所以說沒有崇禎的剛愎自用急於求成,明朝覆滅也沒有那麼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