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工藝師曾旭:那些容易被混淆的“瑕疵”

建盞是火與土的藝術結合體,也是一千多度高溫塑造的藝術品。建盞的製作,充滿不確定性,這也就有諸多的意外,意外造就“瑕疵”,只有我們瞭解了建盞所有的"不完美",才能真正理解我們手中精品建盞的珍貴。

建盞工藝師曾旭:那些容易被混淆的“瑕疵”

然而我們所說的瑕疵,其實是建盞的另一種美。建盞上不尋常的美,卻容易被人誤認為是"瑕疵"那麼在建盞的燒製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瑕疵呢?被誤以為的建盞“瑕疵”有哪些呢?

1、幹口

幹口指瓷器口沿釉偏乾的現象。如果是其他類型的瓷器,幹口基本屬於不能出廠的瑕疵,而放到建盞則不然。由於建盞屬於鐵繫結晶釉,施厚釉、仰燒(口沿朝上燒),釉水在高溫中會向下流動,故口沿釉會偏薄,易燒乾。

2、氣孔

也叫針孔,主要是胎和釉燒製中空氣排出過程中遺留的問題,尤其是建盞一次燒,這種問題比較普遍。針孔較小則可以接受,較大就屬於瑕疵。

3、開片

開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而建盞屬於黑釉瓷,這種現象的存在是被允許的。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開片並不影響瓷器的完整性,相反地,還會增加建盞的美感與韻味。

建盞工藝師曾旭:那些容易被混淆的“瑕疵”

曾旭《九天流螢盞》

建盞由於材質特殊(原礦胎釉,含鐵量高)、製作工藝特殊(釉水配方多變,窯變工藝制約因素多),雖然電燒和汽燒的現代技術手段已然將成品率大大提高了,但大範圍內的成品率依然不足20%,更無謂一些大師嚴格品控下的“精品率”。

因此,面對建盞新人,專業人士最經常科普的一句話就是——對建盞要有足夠的包容度!這個包容度,是建立在建盞“大美天成,一盞難求”的基礎上的。每一隻建盞的誕生,都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