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歷史上哪些人的臨終遺言?你有什麼感觸?

一道奔雷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一旦走到了生命終點,那麼曾經的一切都再也與自己無關,到了這一刻,有的人大徹大悟,有的人心存不甘,有的人悲哀莫名,正是由於心境不同,這些人在歷史上留下了或慷慨、或悲涼、或遺憾、或悔悟的各種遺言,其中有的更是得以流傳千古。簡單列舉十句。

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這遺言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是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留下的遺言。伍子胥本是楚國人,因其父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這才逃至吳國,併成為吳王闔閭的重臣,與孫武兩人共同輔佐吳王。

在伍子胥和孫武的輔佐下,在晉國的支持下,吳國逐漸強大,但由於地緣關係的影響,吳國與楚國經常征戰,強大起來的吳國最終在周敬王(前506年)的“柏舉之戰”中大敗楚軍,一度攻陷楚都郢都,差點滅亡楚國,雖然此時楚平王已死,但伍子胥還是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其屍三百下,以報父兄之仇。

吳國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遂成春秋末期霸主。吳王闔閭去世之後,吳王夫差繼位,並隨後擊敗越國,迫使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曾多次建議夫差殺死勾踐,徹底消滅越國,但均未被採納。而太宰伯嚭則趁機進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前484年,夫差下令賜死伍子胥,伍子胥憤懣之下留下遺言,要求家人在自己死後將自己眼睛挖出來,掛在東城門上,他要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攻滅吳國。結果,伍子胥去世九年後,吳國果然被越國所滅,夫差則因羞於見到伍子胥,用白布矇住雙眼後自刎而死。

李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這句遺言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留下的遺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李斯乃是秦始皇最為重要的左膀右臂,秦始皇的諸多政令背後都能看到李斯的影子。

李斯的一生,始終奉行著自己的“老鼠哲學”,即“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李斯立志於輔佐秦始皇創造一個時代,奈何秦始皇卻突然病逝於沙丘,奉行“老鼠哲學”的李斯由於貪戀權力,且不想自己與秦始皇的努力付之東流,遂與趙高輔佐二世胡亥繼位。

然而,秦二世統治時期,與趙高的受寵比起來,李斯卻逐漸被邊緣化,眼看秦國因胡亥和趙高的胡作非為而變得烏煙瘴氣,李斯也曾想要努力挽救,奈何卻被胡亥一通訓斥。在天下大亂之際,李斯與右丞相去疾、將軍馮劫勸說秦二世應該減少徭役,平息天下怒火,卻因此惹怒胡亥,被逮捕入獄。趙高則藉機說李斯與其子李由謀反,對其嚴刑拷打,李斯最終被迫承認。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處以腰斬,在被押往刑場途中,因見兒子也在被殺之列,李斯突然悲從中來,愴然道,“我真想能像你兒時那樣,父子倆牽著愛犬阿黃,帶著獵鷹,出上蔡城東門去追捕狡兔啊,如今是不可能了!”追求了一輩子功名利祿的李斯,直到臨終之際才恍然大悟。

韓信: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這句遺言出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是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韓信所留。秦末天下大亂之際,韓信仗劍投奔義軍,先是在項梁、項羽麾下,因始終不受重用而轉投劉邦。

在蕭何的舉薦下,劉邦以韓信為大將,自此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彭城之戰後,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建議,令其開闢北方戰場,在先後攻滅趙代,迫降燕王臧荼後,韓信攻佔齊地,之後向劉邦請封齊王。

佔領齊地後,齊人蒯通勸說韓信趁劉邦和項羽膠著之際,自立為王,從而左右天下局勢,但卻被韓信所拒絕。垓下之戰後,劉邦奪取韓信兵權,改封其為楚王,後以“有上書告楚王信反”為由將韓信逮捕,並將其降封為淮陰侯,遷居長安。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造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平叛。呂后則和蕭何謀劃,將韓信騙入長樂宮鍾室,將其殺死。韓信臨死之際,說道,“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人、小人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

劉備: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句遺言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是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漢昭烈帝劉備所留。劉備早年窮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遂起兵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其雖為宗室之後,但自身實力卻極為有限,因而先後依附於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後投奔荊州劉表,後經“三國茅廬”與諸葛亮相識,諸葛亮為其分析天下形勢後,提出了三分天下之策,即著名的《隆中對》。赤壁之戰後,劉備以劉琦(劉表長子)的名義奪取荊南四郡,這才有了根基之地,後以荊州為跳板奪取益州。

赤壁之戰後,孫劉雖為聯盟,但因荊州的戰略地位太過重要,雙方的聯盟最終還是因荊州歸屬問題而產生裂痕,於是先有“湘水劃界”,後有“白衣渡江”,不僅荊州最終被東吳所奪,關羽兵敗而死。章武元年(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後以為關羽報仇為名率兵攻打東吳,企圖重奪荊州,但卻遭遇夷陵慘敗。

夷陵之戰後,敗退白帝城的劉備就此一病不起,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三月託孤諸葛亮,說道,“如果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取而代之”。至於這段話如何理解,目前爭議較大。

嵇康: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

這句遺言出自於《晉書·嵇康傳》,是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嵇康所留。嵇康自幼聰穎,不僅博覽群書,且多才多藝,後取曹操曾孫女常樂亭主為妻,先後被拜為郎中、中散大夫,後在司馬昭掌權時為其所忌恨。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好友呂安的妻子徐氏被呂安兄長呂巽迷姦,呂安本想報官,嵇康卻勸其不要揭發家醜。誰知呂巽惡人先告狀,誣告呂安不孝,導致呂安被捕。嵇康出面為呂安作證,結果就此觸怒司馬昭。鍾會與嵇康本就有怨,於是趁機向司馬昭進言,司馬昭遂下令處死嵇康和呂安。

嵇康行刑當日,三千太學生集體請願,希望朝廷予以赦免,但並未採納。臨刑前,嵇康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後嘆息道,“過去袁孝尼(袁準)曾想要跟我學習《廣陵散》,我卻沒有傳授給他,如今《廣陵散》就要稱為絕響了!”

冉閔: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

這句遺言出自《晉書·冉閔傳》,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冉閔所留。冉閔先為後趙遊擊將軍,封修成侯,石虎死後太子石世繼位,冉閔則擁立石遵取而代之,石遵死後其子石鑑繼位,石鑑與冉閔之間矛盾爆發,冉閔先拘殺石遵,後發出“殺胡令”屠胡滅石。

永興元年(350年),即位稱帝,建立冉魏。東晉永和八年(352年),冉閔率軍與前燕交戰,前燕將領慕容恪挑選五千士兵,以“連環馬”組成方陣發動進攻,冉閔力戰而敗,衝出重圍後向東逃跑,結果因戰馬死去而被擒,後被押送到薊城。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質問冉閔,“你個奴僕下人,竟然也敢自稱天子?”

冉閔卻冷笑著回答道,“如今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為何就做不得帝王?”慕容儁大怒,遂斬冉閔於遏陘山。

宗澤:過河!過河!過河!

這句遺言出自《宋史·宗澤傳》,是北宋末期、南宋初期名將宗澤所留。宗澤雖是進士出身,卻棄筆從戎因戰功而聞名天下,乃是北宋末期主戰派的中堅。

靖康元年(1126年)11月,金兵南下包圍開封,宋欽宗以康王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帥。宗澤率軍趨李固渡,途中遇敵,大破之。次年正月,率軍至開德,與敵十三戰皆勝。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宗澤被任命為東京留守,知開封府,召集王善、楊進等義軍協助防守,又聯絡兩河“八字軍”等部協同抗金,並用岳飛為將,屢敗金兵。

宗澤擔任東京留守期間,曾先後二十多次上書高宗趙構,請求出兵收復中原、還都東京,但均未被採納。憂憤成疾、背長毒瘡的宗澤,在勉勵諸將要繼續堅持作戰後,嘆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1128年7月29日),彌留之際的宗澤仍然對北伐大業念念不忘,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後溘然長辭,享年七十歲。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為其義盡,所以仁至。

這句遺言出自《宋史·文天祥傳》,是南宋末期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宋末三傑”之一文天祥所留。鹹淳九年(1273年),持續六年的襄陽保衛戰結束,襄陽失守,南宋長江防線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順江而下直趨南宋都城臨安,文天祥遂籌集資金,招募勤王之兵五萬入衛臨安,但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後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但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議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率兵進攻江西,但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進駐潮陽縣,因潮州盜賊陳懿暗中勾結張弘範,文天祥在五坡嶺被俘,數次自盡而未成。


至元十九年(1282年),忽必烈見文天祥毫無屈服可能,並懷疑文天祥與各地叛亂有關,再加上文天祥主動求死,遂處死文天祥。其妻歐陽氏為其收屍時,在其衣服中發現其所作絕命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後參加和領導戊戌變法,與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並稱“戊戌六君子”。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於中南海瀛臺,隨後發佈諭旨捉拿維新人士。譚嗣同得知消息後非但沒有逃走,反而試圖營救光緒帝,計劃失敗之後更是決心以死為變法殉葬,用自己的性命向封建勢力做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自己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同年9月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並於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臨終之際,譚嗣同在獄中寫下絕筆詩,言道,“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馬相伯: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馬相伯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乃是震旦大學、復旦大學、復旦中學、嚮明中學的創始人兼首任校長,就連蔡元培、于右任、邵力子也都是他的弟子。其一生致力於通過教育喚醒國人,卻最終在日軍侵華時期遺憾去世,沒能見到國家的崛起。

馬相伯曾因從事外交和洋務活動而多次出國,日本維新、高麗守舊的對照使其深受啟迪,於是向朝廷建議想要富國強兵就必須提倡科學、興辦實業,但始終未得回應,於是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辭官,深知“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的他,遂決定毀家興學。

從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起,馬相伯將自己的全部家產都投入到了教育事業之中,先後創立震旦大學、復旦大學、復旦中學、嚮明中學、復旦大學附中,還曾與英華創辦輔仁大學和培根女校等。“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馬相伯已經是91歲的高齡,但他不僅不僅號召“立息內爭,共禦外侮”,更是親自籌款10萬元支持抗日。

隨著上海淪陷、日軍逼近南京,馬相伯最終在於右任的邀請下入滇、蜀,道經越南諒山,因病留居。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百歲壽誕之際,馬相伯又將各方贈與的壽儀全部捐給抗戰將士,病重之際,馬相伯因國事艱難,不禁嘆道,“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同年10月20日,得知湘北大捷的他興奮異常、夜不能寢,結果導致病勢加劇,最終於11月4日溘然長逝。噩耗傳出,舉國哀悼。


香茗史館


🌹# #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這是共和國主席劉少奇身陷囹圇在彌留之際,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成為歷史偉人的臨終遺言!

△劉少奇,1969年秋被秘密輸散到河南開封,11月12日,被折磨致死。在極其困苦的環境下,身患重病、起居艱難的劉少奇,給中國人民留下了——“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遺言。對人民充滿著無限的信任,寄託著無限的希望。

△劉少奇,為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奉獻了畢生的智慧和精力。來於人民,服務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為民堅持真理,為民捨生忘死。

△劉少奇,用自己的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全中國人民無限的愛戴和尊重。他雖然不在了,但他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

△11年之後,國家於1980年5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劉少奇同志追悼大會,撤銷了“文化大革命”中強行加給的種種罪名,推翻了一切誣衊汙辱之詞,為共和國主席恢復了名譽,使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這是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的遺言!中國人民告慰劉少奇主席的一句話是——“人民勝利了”!








笑看東籬


1976年1月7日,周恩來總理的病情持續惡化,氣息已經十分微弱,更是長時期間陷入昏迷中。在深夜11時,周恩來從昏迷中甦醒過來,認出守在他身邊的吳階平醫生,周恩來對吳階平說:“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這是周恩來總理留下來的最後一句話。

周恩來總理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還先想著別人的困難,從來沒為自己著想,實在是令人心酸。

鄧小平在回答外國記者提問時說,周恩來總理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有時甚至長達16小時以上,自周恩來擔任總理之後每天都是如此。

周恩來總理曾在快70歲時說:“多給我點時間為人民工作。”

周恩來曾經創下過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的記錄,可是說周恩來總理是活活給累出病來的。

那時由於“四人幫”的作亂,批鬥下了不少國家領導,周恩來總理不能病,也不敢病,他不能倒下,他還要竭盡所能維護正義,在他的努力下,挽救了很多人。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這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人民的好總理終於支撐不下倒下了,可中國人民永遠懷念他,他去世後更是有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景象,甚至所有聯合國成員都為他下半旗致哀。

周恩來總理是中國人民的好總理,所有中國人都會永遠尊敬他,愛戴他,懷念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