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華有意
百家爭鳴就是一場革命!一場思想跟不上社會進步後孕育出來的一場絕無僅有的革命!但是百家爭鳴卻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之不幸。真的可悲可嘆!
眾所周知,周朝是一個原始的,落後的社會。他繼承的商朝那些部落文化,無外乎是一些巫醫之類的文化,毫無思想可言,當週朝發展到到了春秋時代初期,這樣的部落文化已經嚴重不能滿足人類的社會需求了,當人們都開始問:我是誰!要到哪裡去了的時候,思想革命就開始了。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各種各樣冥思苦想的人創立了各種各樣的流派,他們立書講學,開宗明義,各種思想像春天的嫩芽那樣萌發,成長。那是一個思想何等光輝燦爛的時代。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以此為基礎,中華文明正式建立,幾千年延綿不絕。可惜了!這麼一場革命來得太早了!它是中華民族之幸,卻也是中華民族之最大不幸。
我們轉身再看看歐洲,古希臘的城邦社會,也創造出來相當璀璨的文明,可惜這樣的文明被各種斷流,打羅馬帝國之後,經過中世紀那段黑暗時期,在文藝復興時代之後,歐洲才迎來的各種思想爆發的高峰,這個時期和我國的百家爭鳴何其相似,因為有了文藝復興運動做基礎,才有了現代社會的出現,各種科學技術才能蓬勃發展。
那麼為何百家爭鳴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悲劇呢?
第一個原因大家都知道,秦用法家,漢獨尊儒術。之後的兩千年,儒家思想就一直統治了中華民族。在漢唐時代還是不錯的,儒家思想還是很有進步性的,往後就越來越落後迂腐了,乃至於出現了清末面對歐美那樣的積貧積弱。
第二個原因,過早的出現百家爭鳴!文字,貨幣,社會制度,度量衡等都還亂七八糟的時候,各種思潮湧現出啦,沒有強大社會底蘊來承載他繼續前行,最後沒有形成各種科學發展觀,反而被統治者利用來維護其統治了。
第三個原因由於百家爭鳴沒有形成科學技術發展思潮!中華民族損失了提前兩千年稱霸星球的機遇。讓茹毛飲血的歐洲人後來居上。可惜了澳洲,美洲那樣的大陸。幸好在歐美的啟發下,我們雖然遲了兩千年,終於還是明白過來了,但是於中華民族來說,可惜了這次絢爛的思想革命,他給我們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文明沒有斷層。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一家之言,萬勿唾之!
陳正雄3
周王失鹿諸侯爭,日光血色殺戮興;白骨蔽野殘垣處,儒墨法道救蒼穹。
話說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爭財逐利,互相殺伐,什麼仁義道德,什麼誠信禮儀,全都拋到了一邊,一門心思殺!殺!殺!殺人多者為侯,殺人更多者稱王稱霸,哪管什麼生靈塗炭,更不論什麼民不聊生。
這時候,有社會責任心的知識分子、有識之士,可就看不下去了,就挺身而出,面見這些諸侯們,要他們放棄殺伐,保境安民,恢復和平狀態。
一、儒家率先走上歷史舞臺
儒家由於孔子的推廣,人才鼎盛,率先出場的是儒家的子夏及其弟子田子方段幹木吳起、李悝(kui)。子夏以儒家思想教導魏文侯;田子方段幹木以儒家思想輔佐衛君;吳起李悝則以儒家為基,以法家、兵家為表,積極發展經濟,注重民生,安定民心,加強軍事,使魏國迅速富強、軍事強盛。
嗣後,孟子、荀子相繼而起,但儒家思想是漸進式的治理方法,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見效,而諸侯們急功近利,恨不得立即強盛,所以不被重用。
二、兵家隨後而起
因為戰亂,兵家開始盛行,其代表人物鬼谷子的學生龐涓、孫臏等走上了歷史舞臺,分別輔佐諸侯,保境安民。
三、法家的崛起
局勢動盪,民不聊生,國家處於無序狀態,所以,法家也應運而生了,其集大成者商鞅從魏國來到秦國,其變法不外乎發展農耕,獎勵戰功,加強軍事,加強管理,健全法律法規。秦國的民眾安定了,秦國強盛了,但殺戮之心更加強烈了。商鞅的法律過於嚴苛、殘酷,以後誤導了李斯、韓非、秦始皇和秦二世,為秦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四、楊朱的道家思想
楊朱學派有楊布、孟孫陽、告子、子華子、詹子(詹何)、它囂、魏牟等人,主張"貴己"、 "輕物重生"、 "人人都不損一毫",“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等思想。希望社會上,人人都看重自己,不因貪圖利益,而傷害自己的生命。他從“貴己”的角度,勸諫人們,安於現狀,不起爭端。
五、道家的興起
道家自老子開創,戰國時,列子、莊子、鶡冠子較為有名,主張“無為、璞樸、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等等,力圖使王侯們寡慾、無為,把浮躁的功利心態平靜下來。可想而知,是不會受到王侯霸主們重視的。
五、墨家的興起
農民墨翟,創立了墨家,這真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招收了弟子禽滑離、孟勝、田襄子、腹等數百人,主張人人相愛,和平共處,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等思想,以此勸說諸侯們。雖然不為他們所接受,但卻制止了不少的戰爭。
六、縱橫家的興起
各國征戰不休,秦國要滅亡其他國家,所以,縱橫家興起了。蘇秦、蘇代、蘇厲兄弟是合縱家的代表人物,主張齊楚韓魏趙燕聯合抗擊秦國,以達到社會勢力平衡。
而以張儀、範睢為代表的連橫家,則主張秦國遠交近攻,分別與其他國簽訂盟約,共同打擊弱小國,以便各個擊破,最後,統一天下,結束戰亂,實現和平。
七、其他學術流派
還有名家(邏輯學家),主張正名;農家,主張安心務農,不問它事;等等。
秦漢以後,國家統一,學術進步,百家學派經過融合、改造、完善、捨短取長,最終形成了融合統一,成為國家管理的各個方面,如:
道家,分別形成宗教和中藥醫學、哲學;
儒家,墨家,分別形成政治思想學、教育學、歷史學、社會倫理道德學、禮儀學、光學、幾何科學等;
兵家,縱橫家,分別形成軍事思想學、兵器學、軍事學、軍事指揮學、戰略戰術學等;
法家,分別形成法學、法律學等;
農家,形成農業科學等。
南宮外史
任何一個社會現象的出現,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都是當時人們為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作出的歷史選擇。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的時代,能出現百家爭鳴?而其後的時代,為什麼再沒有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呢?
首先,春秋戰國時代能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
1. 周王室的“禮崩樂壞”,各諸候國失去統治國家的文化思想制度。
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也是由於西周的滅亡後,東周的王室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控制。
從春秋初年的170多個諸候國,到春秋時期還有128個諸侯國。雖然較大規模的國家也就十幾個,但這眾多的國家還是都處在了各自為政的時代。
原先周王室為控制各諸侯國的,君權至上的禮樂等級制度也己蕩然無存。並且各諸侯國為了各自事實上的獨立,一定也不會再繼承周王室的禮樂制度。
這就造成了各諸候國,雖然在政治上實現了獨立,但在國家的統治思想上還沒有各自成熟的體系。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文化統治的思想體系。那麼這個國家的統治就會沒有指導思想,就會失去發展強大的動力,就會沒有富國強兵的源泉。
2. 各諸候國,為了自身的發展強大,而在選擇適合自身的文化思想。這也為各個學派思想,提供了發展空間。
各個國家為壯大發展自己。就需要一個文化思想,作為指導國家發展的基礎。
為此,各諸侯國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政策。各個國君和貴族,都招覽了很多的有學之士為自己服務。禮賢下士,成為了當時的社會風尚。
一些有名望的有學之士,還在各國間來回遊說。理念相互需要合適的就留下,不合適就走掉。反正來去都很自由的。
如當年的儒家創始人孔子,為了宣揚自己的仁政主張,就和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
雖然他的主張,那些君主們沒能採納,但在此期間他的教育事業卻有很大的發展。不但收魯國的學生,連其他一些如齊、楚、秦、晉、衛、吳等國家的人都有來求學的。像顏回、子貢、冉求等人就是在這期間拜孔子為師的。
當然,那時也有很多別的有名望的有學之士,也都私收門徒。講學風氣盛行,並率其門徒互相辯其學說。這也使得各個學派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正是因為當時各諸候國,對文化統治思想的需求。也才會有禮賢下士的風尚,也才會有各個學派的思想,有了很寬鬆發展的空間。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3. 春秋戰國的長時間存在,也為各學派思想提供了發展的時間。
春秋戰國,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經歷了500多年。給各學派思想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時間。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事物的發展。都會經過初始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
這些學派思想,也經歷了初始創立、發展壯大、成熟穩定等幾個過程。
像孔子在春秋時期創立的儒家學派,開始孔子主張的是“仁”、“禮”。“仁”是“仁者愛人”、“禮”是“克已復禮”,“為政以德"、"節用而愛人”。
孔子認為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而作為他的這些主張的核心“仁”,他卻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
而到了戰國時期,儒家的傳人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核心就是以民為本的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的這些思想就比孔子的思想,又成熟進步了一些。使儒家學說更成熟完善了。為後世的儒家思想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是因為各諸侯國的相互征戰制衡,使春秋戰國經歷的時間長了些。也為各學派自身的成熟穩定發展,提供了足夠長的時間。
所以,在春秋戰國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正是因為周王室的“禮崩樂壞”,使各諸候國必須要選擇新的文化思想的情況下。給各家學派提供了寬鬆的發展壯大空間,以及發展成熟所需要的時間。
其次,春秋戰國後沒有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
1. 統一封建王朝的情況。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結束了諸侯分而治之的戰國時代。秦始皇尊崇的是法家思想,限制了其他思想的發展。由其是實行“焚書坑儒”的措施,對儒家思想也有一定的打擊。
但是,到了漢代的初期,道家的思想被當作正統思想。由於道家倡導的是“無為而治”,在百廢待興的漢朝初期,可以說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國力逐漸發展壯大,漢武帝劉徹想為國家發展做出一番事業時。道教“無為而治”的存在,就會對皇權有了一些掣肘。
最後,漢武帝採取了儒生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但該儒家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儒家學說的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家、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兼容”與“發展”的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這個儒家思想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後世中國封建王朝的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所以,在這些封建王朝是不可能再有其他文化思想發展的空間。更不會有百家爭鳴的局面。
2. 在國家分裂的亂世時代。
在國家分裂的亂世時代,由於這些政權存在的時間都比較短,相比生存更加重要。基本上都沿用了儒家思想,也沒必要再作改變。
在南北朝時代。一些少數民族政權更是在學習、融合到成熟的中華文明體系中來。儒家思想也被他們逐漸接受。
雖然,我們常說亂世出英雄,但是在儒家思想已成熟發展的情況下。其他的一些文化思想,真的已失去了發展空間。因此,也不會再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