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商鞅,还会有秦王扫六合吗?

淡忘忆


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综合实力,然后秦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统一天下。如果没有商鞅,我相信秦国还是能一统天下的,就是有可能时间会延后。

在秦献公时期,秦国国力其实是可以的,只不过秦国要东出必定与魏国交战,但魏国经李悝吴起变法,率先强大起来(尤其是魏武卒是当时战国战力第一),秦国多次与魏交战都不胜。到秦孝公时期,孝公认为魏国是经变法强国的,秦国也需要改变才能战胜魏国,于是广发求贤令,商鞅就是在此时进入秦国的。

商鞅入秦后,主张变法且秦孝公大力支持,秦国经过两次变法财力军力等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秦孝公成就一段君臣佳话,而此时魏国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伤亡惨重,损失大将庞涓,国力下降很多,所以到秦惠文王时期,已经没有魏国霸主挡在秦国前面,秦国东出了。

秦惠文王任用张仪,外交上采取连横破合纵,武将上任用嬴疾、嬴华等大将,文臣武将相互配合不断蚕食别国土地,到此时秦国真正强大起来了。到秦昭襄王时期,武将有不败战神白起,文臣先有穰侯魏冉,而后有应侯范睢,采取远交近攻,韩魏二国已若,燕国先被齐国打压,后齐国又被燕国等国打的差点灭国,赵国在长平之后,一蹶不振。六国不但不图谋发展,还相互攻打,秦国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天下唯一超级强国。

到秦始皇时期,前期有吕不韦,后期有李斯、尉缭,蒙恬、王翦,可以说当时人才多在秦国,如此始皇帝花费十年时间灭六国。秦能统一天下与秦有六代明君,国君能知人善任有关,与秦君臣和将相和有关(几无昏君佞臣),与秦人不死不休的血性有关,集合几代国君许多人才,才最终统一天下。可以说秦灭六国非商鞅一人之功也仅非商鞅的变法之功。


江景房


没有商鞅,还会有秦王扫六合吗?——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来回答:一方面就事论事的地说,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强大,也就没有秦王扫六合;另一方面,即使没有商鞅变法,没有秦国的强大,也会有其他国家最终统一六国,因为那是人心所向,历史所趋。

为什么说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强大呢?

我们先来看看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秦的祖先大(伯益)帮大禹治水有功,被赐予黑色的旌旗,象征子孙昌盛,这是后来秦崇尚黑色的原因。来伯益又因为帮助舜驯养禽鸟走兽,深得舜的喜爱,被赐姓嬴,这就是秦国先祖嬴姓的由来。

周孝王时,伯益的十六世孙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此后秦人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戍边对抗西戎。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申侯联合西戎攻下镐京,杀死了周幽王。秦襄公是当时少数几个前来勤王的诸侯之一。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又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周平王念其护周有功,封秦襄公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实际上这块地方长期被西戎占据,所以秦当时是虚有封号实无封地。

此后秦经过近百年的惨淡经营,到秦穆公时打败西戎,逐鹿中原,占有了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西方强国。然而,此后秦国又经历了自秦康公、秦桓公、秦共公等几代君主,因内部权力之争,频繁更换君王,政局动荡,国力大大削弱。而魏国任用李悝、吴起进行变法改革,国力大增,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诸侯看不起秦国,认为秦是边鄙之地,是不开化的蛮夷之邦。虽然秦穆公力行改革,励精图治,收回了河西地区,但秦仍然被其他诸侯国看不起,且秦穆公连年用兵,秦国经济也濒于崩溃。

秦孝公继位后,面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颁布《求贤令》,招揽贤才,以献富国强兵之策。卫国人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在商地,故又称商鞅)拿着《法经》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商鞅变法分为两次: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正式实行变法。实行什伍、连座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商鞅的变法措施中,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又使秦国经济实力大增,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大量私田被开垦,承认土地私有,鼓励垦荒,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另外,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有利于稳定从事农业的人口,既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国家赋税徭役的征收,还可以端正民心民志,维护政治稳定,大大加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保障了国家安全,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的制度,鼓励下层人民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通过建立军功来获得爵位和封赏,所以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都勇猛无比,战斗力是最强的,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所以,经过商鞅变法,秦从“边鄙之国”变成了“虎狼之国”,虽然后来商鞅被杀,但秦惠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的措施,秦国实力不断增强,可以说,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国强兵的基础,使秦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然而,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历经半个世纪诸候混战,早已民心思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争,统一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诸侯国实力有大小,争霸战争的结果是大国兼并小国,逐渐走向统一。即使没有秦国,也会有其它实力较强的诸侯来完成统一大业。


文史阅微


个人觉得没有商鞅,秦是无法统一六国的。但是缺少的不是这个人,而且他所提出的变法策略

历史的必然性

首先,统一六国是大势所趋。当时大国纷争不断,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争,百姓们都是渴望安定的生活
结束诸侯割据,实现封建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就算不是秦国也会有其他国家。

变法的彻底行

要是秦国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其变法的彻底性

战国初年,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之而来的便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旧贵族的矛盾,因此各国都在推行变法,顺应社会经济的变化,最早有所成就的就是魏国李悝变法
但是相对来说,这些国家变法的迫切性和彻底性都没有秦国高。彼时的秦国十分落后,常受大国倾轧,迫切需要变法图强。
商鞅第一次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社会经济;建立军功爵制,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提高国民战斗的积极性
第二次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编订户口,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迁都咸阳
商鞅的一系列变法措施,发展了国家经济,使得国家机制更为健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能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如果没有商鞅的变法,或许秦国还要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这期间,任何一个国家也都有可能进行一番彻底的变革,到那时,谁主天下犹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