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

神一般的手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显而易见,商鞅对秦国的作用影响甚大,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延用了很多商鞅变法时创立的制度。而且依旧是依法治国,推崇法家思想。以上四人都做过秦国丞相,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他们在秦国理政时期取得的成就。

张仪--连横之策解六国结盟之忧

张仪,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310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人,师承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谋略家和外交家。其连横之策得到秦惠文王的支持,被秦惠文王任命为丞相。张仪理政期间,因其要应对六国联盟抗秦的局面,主政连横外交,军政要务主要是樗里疾辅助。

政绩:以“横”破“纵”

张仪出任秦国丞相后,主要的工作就是用“连横”破除六国的“合纵”。他的特点是口才出众,同时又会使用一些“小奸诈”。但是,他的出发点都是利秦。他先是去魏国,软硬兼施使魏王背弃合纵盟约,与秦国结盟。而后,又去楚国游说,承诺楚王,如果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秦国会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还楚。楚王信以为真,与齐国断交,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取回商、于之地。谁知张仪回秦之后,三个月不露面。楚王大怒,派出10万军队攻打秦国,失败,还被秦国夺取了丹阳、汉中两地。楚王不甘心,再次攻秦结果又失败了,只好和秦王讲和。秦王提出用商于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王竟然要求,只要将张仪送到楚国并亲子杀了他,他就愿将黔中之地交给秦国。张仪只身赴楚,但他不是全无准备,通过秦国在楚国的商人买通了宠臣靳尚和楚王宠妃郑袖,使得楚王没有杀他,还接受了他提出的将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同盟的建议。楚王答应了,至此楚秦结盟。而后,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手段使其他战国由抗秦变为亲秦,瓦解了六国抗秦的危机。秦惠王死后其子秦武王继位,武王不喜欢张仪,张仪就辞去相位,后死于魏国。



张仪

魏冉-- 扶位秦昭王 举荐白起

魏冉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的舅舅。秦武王举鼎被砸死后,武王无子传位给秦昭王嬴稷,嬴稷和宣太后长年在燕国做人质,回秦国后因其在秦国没有根基,其同族兄弟赢壮与其挣位,魏冉当时已在秦国任职,因为与宣太后的关系,所以他极力拥立嬴稷继位,并帮助其铲除了赢壮势力,使秦昭王登基。

其二,魏冉的功绩还体现在外交和军事方面,外交方面出使齐国使促成齐王和秦王同时东西称帝。军事方面向东征讨击败“三晋”和强楚,“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但是,我认为他更大的功绩是举荐白起为秦军将领,并和白起配合默契,打了一系列胜仗。



魏冉

范雎--“远交近攻” 助力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险被魏国相国鞭笞致死,逃往秦国后,给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被秦王命为丞相。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范雎到秦国时,正是魏冉在秦国势力鼎盛时期,所以他提醒秦昭王要加强王权,在他的不断谋划下,秦昭王废后,并罢黜了魏冉为首的“四大楚君”,稳定了自己的王权。同时,他建议秦王与较远的齐国修好,兼并韩国和魏国。在长平之战中,他使用反间计,使赵国换掉廉颇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使得白起全歼五十多万赵军。

范雎(电视剧照)

商鞅--变法强秦 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最后点评商鞅,是因为笔者认为商鞅之于战国时的秦国来说,有脱胎换骨的旷世奇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变法从一个西境弱国变为另其他六国为之色变的“强秦”。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都使秦国强出于其他战国。

1. 第一次变法:(1)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并增加连坐法, 轻罪用重刑; (2)废除旧世族世袭,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2.第二次变法:(1)“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5)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6)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商鞅

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的面貌,国力强盛,百姓富庶,军队强悍。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仍然推行法家思想,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措施,其实很大部分都是延用商鞅变法时提出的治国之策。所以,商鞅之于秦国的贡献不止于一代君王。六代秦王都是在商鞅变法的框架下砥砺前行,到秦始皇时一统天下。所以说商鞅变法,对秦国统一六国天下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这是其他三位丞相所不能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