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

神一般的手


“清源正本”与“锦上添花”谁更重要

关于秦国崛起过程中,商鞅、张仪、魏冉、范雎谁对秦国贡献最大的问题,其实很难下定义,商鞅是质的改变,张仪、魏冉、范雎是在质的基础上进行锦上添花,是对秦国的进一步壮大,是对未来统一所做的基础,具体到当时的时局,四人所起得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是力挽狂澜的,如商鞅时,秦国弱小,几乎面临亡国危险(魏国想灭秦国),张仪时,六国在苏秦的游说下组成联盟,合击秦国,张仪化之,角色不可替代,魏冉市,解决内患,从军事外交上强大秦国,开疆拓土,一代强相,范雎,解决魏冉,强化君权,提出远交近攻策略,进一步吞食六国,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所以四者在当时时局下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秦国的核心,缺一不可,所以这个问题就成了“清源正本”与“锦上添花”谁更重要的问题。

一说“清源正本”重要,因为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如果质的问题没有解决,未来的发展都是隔靴瘙痒,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要保持一直强大很难,因为统治者一直在变,对上代的政策不一定会延续下去,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所以商鞅相对于其他三者,贡献最大,因为他的贡献是制度,而制度是最不容易变的,直至嬴政统一天下,商鞅所创得制度依然正常运行下去,这就证明了制度的重要性,所以“清源正本”更重要。

那商鞅建立了什么制度,为何这些制度历经朝代更替依然熠熠生辉?

1、颁布《垦草令》,主要内容如下:

改革户籍制度:对秦国人口进行统计,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进行行政单位管理,为连坐制度、适龄男士入伍打下基础;

什伍连坐制度:一家犯罪,九家受罚,避免了犯罪事件的产生,当然在那个时代,是有用的,尤其是官官相互、相互包庇的时代;

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在当时军功奖励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多受伤士兵不能受到优待,参军、打仗积极性不高,这极大鼓励了参军的人员,能获爵位,都希望光耀门楣;

废除爵位世袭,建立二十爵位制度:强有力攻击贵族权益,给民众上升的机会;

严厉私斗:当时秦国经常发生私斗,死伤无数,但无法解决,商鞅法律杜绝了此类情况;

重农励商:女人也能通过务农,增加产值获得爵位,对普通人的鼓励是无法估量,真的佩服这条制度;

一期变法还有推行小家制、制定秦律等法律;

2、一期变法初见成效后,迁都咸阳,使咸阳成为商场大都市,商业繁荣, 开阡陌封疆 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

经过两次变法,军事、经济、人口繁荣,一越成为第一大强国,是质的改变与贡献,当然也离不开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所以时局很重要,但是秦孝公只有霸主愿望,无统一愿望,所以后面张仪、魏冉、范雎等才能发挥,故商鞅是先驱,举足轻重,从根本上然秦国强大起来,从这里看商鞅比后者贡献更大,因为只有“锦”才可以“添花”。

二说“锦上添花”重要,因为基础固然坚固,如果后世每天挖一下基础,基础终究会摇动的,蚕食鲸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自身条件优秀的前提下,锦上添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对基础的稳固,也是对成果的进一步扩大,不然终究只是保持现状或缓慢衰退,而张仪、魏冉、范雎就是在这种时局下,在秦国强大的基础进一步扩大胜利圈,所以“锦上添花”更重要。

那张仪、魏冉、范雎分别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力挽狂澜,进一步扩大胜利果实,强大秦国呢?

1、张仪:贡献在于外交,游说六国,伺机获取利益,提出收巴蜀、汉中等地政策;关于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只能用才华冠绝来形容,虽然外交建立在强大的国力之下,但是无张仪的连横外交,秦国国力在六国合击之下必然下降,毕竟秦国还没有达到同时抵抗六国的条件,所以张仪在破坏六国联盟的事件中,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时局慢慢变化中,能通过外交策略,配合军事扩张,削弱齐国、赵国、楚国、魏国、韩国、燕国,让秦国成为独一无二的大国。

2、魏冉:强相,肃清内患,辅秦昭王上位,举白起为将(当然白起在司马错时期军事能力已经凸显,只能说与魏冉配合得很好),摧齐挠楚,破魏围梁,进一步扩大秦国影响力,但后期魏冉权利太大,私利心太重,渐有触犯法制的行为;魏冉为相期间,齐国从超级大国成为弱国,丢失与秦国对抗的机会,白起与六国的战争百战百胜,令天下惧怕秦军,综合,魏冉贡献为强国。

3、范雎:贡献在于除掉魏冉,强化君权与法制,提出远交近攻策略,蚕食六国,进一步强大秦国,贡献在于强秦弱六国。

经过张仪、魏冉、范雎等人的各种措施,秦国慢慢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军事、经济、人口、人才空前繁荣,在秦国面临危难之时,力挽狂澜,进一步强大秦国,弱没有这些人的努力,秦国传到嬴政时不会那么强大,也不会再历经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两代无作为君王是依然保持强大,从这一点来看,张仪、魏冉、范雎等人所起“锦上添花”作用更重要。

关于问题:商鞅、张仪、魏冉、范雎谁贡献最大的问题,个人觉得都很重要,虽然个人倾向于商鞅,但是想到后者贡献同样很大,所以不敢下结论,留给给位评论吧!

我是背诗的少年,傻傻分不清是背诗,还是背诗!


背诗的少年


个人觉得四个人在秦国的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贡献最大的无疑是商鞅。


01、商鞅变法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他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由一个弱势之国逐渐走向成为繁荣富强,史称“商鞅变法”。商鞅把秦国由奴隶制度走向封建制度,跨出了根本性的伟大一步。

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彻底改变了秦国的世袭制 ,改为军功制,大大刺激了士兵的战斗力。此外还建立了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和民风民俗,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

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老百姓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02、张仪破六国合纵抗秦

苏秦游走六国,制定了合纵抗秦联盟,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是张仪的出现,扭转了乾坤,他首先以六里地欺骗楚怀王,破坏了齐、楚之间的联盟。后游走其他各诸侯国,六国合纵抗秦联盟彻底被破坏,秦国稳坐霸主地位。

03、魏冉助秦昭襄王登上王位,立下军功无数

魏冉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子嗣,各兄弟争夺王位。魏冉拥立了秦昭王,并一举铲除了争位的对手,一时间权倾朝野。

公元前275年,魏冉任相国,带兵进攻魏国,打败魏将芒卯,攻入北宅,并围攻大梁。

公元前前274年,魏国背着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 ,魏冉领兵攻打魏国,斩敌四万人,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魏冉又增加了封邑。

公元前273年,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大败芒卯,斩首十万人,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



04、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并帮助秦昭襄王铲除了外戚势力

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之后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制动了作战的基本方针。

范雎同时帮助秦昭襄王铲除了宣太后、魏冉为首的外戚势力,使得秦王真正能够当家做主,少了一份阻碍和制约。

所以谁四个人对于秦国的贡献都是居功至伟,商鞅起了根本性作用,功劳无疑最大。


少禾君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对秦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相对来说商鞅的贡献最大。

魏冉的贡献要大于张仪、范雎

张仪、范雎是文臣,主要贡献在外交方面,减轻了秦国的压力。

张仪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瓦解了东方六国的合纵盟约;二是担任魏相,说服魏王不要攻秦;三是连续忽悠楚怀王,楚国国力下降,秦国压力减轻了很多。张仪主张攻打韩国,进兵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策略有重大缺陷:一是会错失攻打巴蜀的良机,二是会引起诸侯国的同仇敌忾。

范雎在帮助秦昭襄王掌握国家大权的过程中,打击了宣太后、魏冉一派,属于国家内斗,对秦国而言无所谓什么贡献;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指引秦国逐步蚕食列国,为统一天下制定了进攻路线;范雎为人心胸狭隘,任人唯亲,陷害魏冉、白起,功劳不小,过失也不小。

张仪、范雎的贡献在于局部减轻了秦国的压力,如果没有他们,秦国最终也会统一天下,只不过会缓慢一些。


魏冉文能治国,武能开疆拓土。魏冉四度为相,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多次带兵出征,战功赫赫,威慑诸侯。魏冉最大的贡献还在于举荐了杀神白起,白起前后歼灭列国将士近百万,为秦国统一天下扫清了障碍,而这背后,离不开魏冉的提拔、栽培。

商鞅文武双全,改变了秦国落后的局面,带领秦国走向强大

商鞅刚到秦国时,秦国还是末流国家,被魏国压制的喘不过气来;商鞅去世时,秦国已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仅仅用了二十年!


商鞅通过变法,改变了秦国贫困、疲弱的局面。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不仅文能治国,战场上也是一把好手。公元前354年,秦军歼灭魏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商鞅是主将;公元前352年商鞅率兵长驱直入,包围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公元前341年,商鞅率军迎战魏国,俘虏魏军主将公子昂。

综上所述,商鞅通过变法,秦国国力日益强盛;商鞅率军出击,打破了昔日霸主魏国的围堵,改变了战国的历史格局;商鞅对秦国的贡献大于范雎、张仪和魏冉!


小杨品史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显而易见,商鞅对秦国的作用影响甚大,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延用了很多商鞅变法时创立的制度。而且依旧是依法治国,推崇法家思想。以上四人都做过秦国丞相,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他们在秦国理政时期取得的成就。

张仪--连横之策解六国结盟之忧

张仪,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310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人,师承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谋略家和外交家。其连横之策得到秦惠文王的支持,被秦惠文王任命为丞相。张仪理政期间,因其要应对六国联盟抗秦的局面,主政连横外交,军政要务主要是樗里疾辅助。

政绩:以“横”破“纵”

张仪出任秦国丞相后,主要的工作就是用“连横”破除六国的“合纵”。他的特点是口才出众,同时又会使用一些“小奸诈”。但是,他的出发点都是利秦。他先是去魏国,软硬兼施使魏王背弃合纵盟约,与秦国结盟。而后,又去楚国游说,承诺楚王,如果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秦国会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还楚。楚王信以为真,与齐国断交,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取回商、于之地。谁知张仪回秦之后,三个月不露面。楚王大怒,派出10万军队攻打秦国,失败,还被秦国夺取了丹阳、汉中两地。楚王不甘心,再次攻秦结果又失败了,只好和秦王讲和。秦王提出用商于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王竟然要求,只要将张仪送到楚国并亲子杀了他,他就愿将黔中之地交给秦国。张仪只身赴楚,但他不是全无准备,通过秦国在楚国的商人买通了宠臣靳尚和楚王宠妃郑袖,使得楚王没有杀他,还接受了他提出的将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同盟的建议。楚王答应了,至此楚秦结盟。而后,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手段使其他战国由抗秦变为亲秦,瓦解了六国抗秦的危机。秦惠王死后其子秦武王继位,武王不喜欢张仪,张仪就辞去相位,后死于魏国。



张仪

魏冉-- 扶位秦昭王 举荐白起

魏冉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的舅舅。秦武王举鼎被砸死后,武王无子传位给秦昭王嬴稷,嬴稷和宣太后长年在燕国做人质,回秦国后因其在秦国没有根基,其同族兄弟赢壮与其挣位,魏冉当时已在秦国任职,因为与宣太后的关系,所以他极力拥立嬴稷继位,并帮助其铲除了赢壮势力,使秦昭王登基。

其二,魏冉的功绩还体现在外交和军事方面,外交方面出使齐国使促成齐王和秦王同时东西称帝。军事方面向东征讨击败“三晋”和强楚,“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但是,我认为他更大的功绩是举荐白起为秦军将领,并和白起配合默契,打了一系列胜仗。



魏冉

范雎--“远交近攻” 助力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险被魏国相国鞭笞致死,逃往秦国后,给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被秦王命为丞相。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范雎到秦国时,正是魏冉在秦国势力鼎盛时期,所以他提醒秦昭王要加强王权,在他的不断谋划下,秦昭王废后,并罢黜了魏冉为首的“四大楚君”,稳定了自己的王权。同时,他建议秦王与较远的齐国修好,兼并韩国和魏国。在长平之战中,他使用反间计,使赵国换掉廉颇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使得白起全歼五十多万赵军。

范雎(电视剧照)

商鞅--变法强秦 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最后点评商鞅,是因为笔者认为商鞅之于战国时的秦国来说,有脱胎换骨的旷世奇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变法从一个西境弱国变为另其他六国为之色变的“强秦”。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都使秦国强出于其他战国。

1. 第一次变法:(1)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并增加连坐法, 轻罪用重刑; (2)废除旧世族世袭,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2.第二次变法:(1)“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5)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6)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商鞅

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的面貌,国力强盛,百姓富庶,军队强悍。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仍然推行法家思想,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措施,其实很大部分都是延用商鞅变法时提出的治国之策。所以,商鞅之于秦国的贡献不止于一代君王。六代秦王都是在商鞅变法的框架下砥砺前行,到秦始皇时一统天下。所以说商鞅变法,对秦国统一六国天下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这是其他三位丞相所不能及的。


江湖小叨叨719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睢,谁对秦国的功劳最大?这个问题就问题本身而言,答案并不复杂,但问题却隐藏了一个陷阱,就是事务的可量化型和不可替代性的区别。具体而言就是功劳的大小可以用参数量化,但历史角色本身的历史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好比眼睛、鼻子、嘴巴亦或耳朵,你能说哪个是可以或缺的吗?好的,回到问题本身,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都是秦国崛起历史上响当当的著名宰辅,对秦国的发展壮大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各有各的特点,都是不可替代的历史弄潮儿!但就功绩大小而言,毋庸置疑,商鞅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其后若一定要分一个二三四名,笔者的观点是,顺次为魏冉、张仪和范睢。下面为您一一道来:

首先说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秦国一举从农耕国家变成了耕战一体的战争机器,为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基础。商鞅变法由此堪称史上最成功的变法!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其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做大秦国为统一华夏奠定基础,也不在于开启了两千年封建文明之雏形,而更多地在于其对法治的坚守和笃行为广大后世法家提供了模范遵循,他排除万难,不顾一切的改革精神也是后世众多改革者的精神航标。商鞅的成就不仅在于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这也是他超越另外几位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是魏冉。对于这个排名,可能有不少人会质疑,因为他的名气和名声都不及张仪和范睢。抛开诸多场外因素,就事论事而言,魏冉的功绩既比其他两位全也比其他两位多。我们来看史记怎么说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评价魏冉穰候的:”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用司马公的话说,秦在昭襄王一代,之所以能够在东面开疆扩土,削弱各路诸侯,打破合纵封锁,并且率先称帝于天下,主要都是魏冉的功劳!秦国在魏冉的治下,可谓是取得名和利的双丰收。魏冉的名声之所以不好当然跟他贪欲和权力欲过强有关,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昭襄王夺权的政治需要,非魏冉无能也!

第三是张仪。如果说魏冉在名和利两方面都为秦国立了大功,那么张仪解决了秦国对外关系处理的问题。说张仪则必说苏秦。当时的情况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猛增,处于一超多强的形势。苏秦为了遏制秦国一家独大,说服各国采用合纵之策,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而张仪则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针对性的制定了连横之策,建议秦国分别与六国中的动摇份子结盟,以分化联盟,各个击破。张仪的策略有效解决了秦国崛起路上必然遭遇的国际反对联盟,很好地隐藏和保护了秦国的发展势头,为之后的大举东出奠定坚实基础。这个意义上讲,张仪堪称秦国崛起过程中最重要的外交政策设计师。

第四是范睢。范雎出道于张仪和魏冉之后,彼时秦国已经具备了东出的雄厚势力。于是他向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可见,他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了秦国如何东出以及东出的顺序问题。范睢的作用是在战术层面的,与前三者有层次上的差距。此外范睢也提醒昭襄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襄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周周说古今


毫无疑问,这个自然是商鞅。论秦国各政治家的功绩,我的观点是:商鞅>李斯>张仪>魏冉>甘茂>范睢>吕不韦>蔡泽,宗室的不算在内。

在商鞅以前,秦国非常弱小,偏居西隅,民生凋敝,思想落后,还丢掉了世代所有的河西之地,这是非常耻辱之事。另外,直到献公时代才废除“人殉”。“列国卑秦”是整个战国前期的主流态度,可见秦国有多么落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商鞅的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但是在商鞅之后,整个态度发生180°大转折,列国不再卑秦,而是“惧秦”。从“卑”到“惧”,一字之差,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呢?但是商鞅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还为整个战国后期主体走向(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政治基础。“收复河西”,在以往是要耗费巨大伤亡代价的事情,在商鞅开辟的政治道路中,仅仅是随手采折的花朵。

其次是李斯,题目中没有,忽略。再其次是张仪。张仪是纵横天下的头号人物,正是由于张仪将“天下”划分成一纵一横,列国合纵,张仪就搞连横,这样的策略才使得秦国巨大的能量得以充分的释放。战国后期多次合纵攻秦,没有“连横”对策,秦国未必能每一次都打胜仗。

魏冉执政时,是秦国领土扩张最大的时候(除了秦始皇时期)。魏冉本人文韬武略,却还能举荐白起,两个人联手为秦国夺取了河东大片地区,陶邑地区以及楚国东部,尽管显得飞扬跋扈,权倾一时,但功劳巨大,有说话的资本。

至于范睢,协助昭襄王夺权,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并为长平之战立下功劳。但是,为昭王夺权,怎么可能比为昭王夺取君位的功劳更大?长平之战后,范睢提携的两个人,王稽、郑安平均投降敌国,打破秦将从未有投降的先例,并导致魏冉、白起夺取的大片土地丧失,这又怎能不算在范睢头上呢?


安若凡


以我个人认为,秦国四相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商鞅对秦国贡献最大。

商鞅入秦时,秦孝公接手的是一个外有强魏压境,内有旧世族掣肘的一贫如洗的旧秦国。

而且秦人私斗成风,无心耕种,各种旧的制度严重制约着秦人耕战杀敌、挣取功名的积极性。

商鞅入秦之后,“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在那种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不顾个人生死荣辱,一心辅助秦孝公变法图强,不但顶住了旧世族的压力,推行了新法,戒除私斗,奖励耕战,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一部《商君书》延续到秦朝灭亡,都一直被奉为圭臬,可见其影响力之强,作用之巨大。可以说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国翻身的日子。正是在商鞅任内,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都一步步走向了强大。由以前穷困黩武、任人欺凌的弱秦,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霸主之一。

其次,对秦国贡献第二大的应属范雎,范雎入秦后,改变了秦国的对外策略和外交政策,“远交近攻”就是其提出来的外交韬略。秦昭襄王据此降服韩国、攻破赵国,打压楚国,自此以后,所谓合纵连横,几乎难以成势,秦国大出天下,无人能捊其缨。

而且范雎入秦后在内政上也有巨大建树,其中促使秦王收复权力,废掉外戚集团,消除太后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等。

魏冉是接棒商鞅之后对秦国做出了一些贡献的实权人物,魏冉任上,拥立昭王,巩固宣太后权力、保举白起、攻魏伐楚,将商鞅的政策深化贯彻,使之固化。使秦国基业稳固、走出函谷关,问鼎天下。

最后才是张仪,张仪虽然名气很大,实际上在他任上,其权力最小,主要是应对外事,大多数时候就是耍嘴皮子。张仪任上的主要政绩就是以连横破了合纵,使山东六国心生嫌隙,不再铁板一块。秦国从此可以从容不迫的拉一国打一国,还一度成为诸国联盟伐齐的主导者。


谢金澎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睢这4人都曾任秦相,都为秦国的强大及统一大业立过不朽之功。对比这4位能臣所立的功劳及对秦国强大并一统六合的贡献,本人认为还是商鞅最大。原因分析如下:

一、商鞅是秦国处于危难时期入秦事秦的,他在孝公嬴渠梁通力支持下,在秦国全面、彻底推行变法,使秦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囗快速增长,军事随之日益强大,秦国因此由弱国一举变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孝公之后秦历代君王一直坚持商鞅之法实现强国强军,为秦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张仪是在商鞅变法,秦国掘起后入秦为相的,张仪最大的功劳便是帮助秦国施以连横之策应对山东6国合纵攻秦之策,通过外交手段分化了6国合纵联盟,使6国没能形成联合抗秦合力,为秦国争取到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为秦国的加速强大创造了条件。

三、魏冉的主要功绩一是助嬴稷夺得秦君宝座,成造王业。二是战功显著,领军进攻魏国、赵国、韩国和魏国等诸侯,一路攻城略地,不断蚕食各诸侯的土地和人民,进一步巩固了秦国霸主地位。

四、范睢则是在秦昭王嬴稷时期入秦为相的。其主要功劳一是助昭王夺回王权。二是帮助秦昭王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军事策略,一举削弱了周边韩、魏等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三是负责筹集粮草全力配合白起打赢了秦赵长平之战,歼敌40万,使各诸侯说秦色变,为秦实现大一统夯实了基础。秦始皇丞相李斯对范睢的评价是:″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商鞅之后的上述3位秦国丞相,都取曾建立了显赫功劳,但在秦统一这座大厦建设中,这些功劳都是砖瓦、栋梁之物,商鞅变法才是整个大厦基础。所以说商鞅的影响力最大,贡献最大。






一杯香茗一歌声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四人都为了秦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这些人,恐怕秦国未必能够真正的一统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但是若是要细论谁的功劳最大还真不好说。

因为这些人都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伟人,要比较他们谁的贡献最大就相当于要比较让华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谁的贡献最大一样,不同的历史环境之下其实很那区分的那么清楚。

不过若是硬要强行比较的话,小编以为商鞅贡献最大。因为他不仅是后人的基础,而且延续的时间也最长。

商鞅入秦之前,秦国虽然经过了百里奚的变法,从一个边陲小国稍稍的强大了一些,可是再大的蚂蚁也只是蚂蚁,根本无法与大象一争高下。那个时候,秦国已经快要被魏国打的灭国了,国内基本上十五岁以上的男丁都入军了,粮食储备也快消耗殆尽了。

可是商鞅入秦之后,商鞅与魏国割地休战,对内主持变法,开始重视农业,经过了几年的修养生息之后,为秦国装备了一支新军,并很快的在秦魏之战中夺回了当初割让出去的土地,让秦国从此有了保家卫国的能力,让天下的各国不敢在轻易的试探秦国的兵锋。


张仪:张仪是在商鞅死后入秦的,他进入秦国为秦国破除六国合纵,在商鞅所建立的基础之上完善了秦国的外交政策,使得秦国一统天下的根基更加的健全,使得秦国能够很快的称霸六国。

至于后面的魏冉和范睢,他们虽然的确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与商鞅和张仪相比,他们两人少了一点为天下万民的大气,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且他们两人的贡献也都是在张仪和商鞅的基础之上的,若是没有商鞅於张仪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根本就没有他们两人发挥的余地。





所以,小编以为这四人之中商鞅的贡献最大,因为他是后面三人的基础,而且后面三人的贡献都只局限在他们那一代或者几代人身上,而商鞅的贡献却一直伴随着整个秦国强大的历史!

如果你喜欢的话,记得点击一下关注!


核弹教育


各有千秋。

商鞅是在政治上的贡献,变法图强,彻底改变了秦国边陲小国的地位,国力蒸蒸日上,战甲纵横天下,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很好的基础;

张仪主要贡献在于瓦解苏秦建立的反秦联盟,孤立各国,避免多面作战,执行远交近攻的战略;

魏冉主要是在军功上,攻城略地,开疆拓土,战功赫赫;


至于范睢嘛,我想说他是个投机者,权奸,迎合秦昭王当时外戚干政权利受限不满的心态,帮助除掉了穰侯和太后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可能这是他唯一的贡献,然后安插自己的势力到战略要地,郑安平和王稽,后来这两个酒囊饭袋用行动证明范睢察人不明,任人唯亲,一个叛国投敌,一个私通诸侯。

还有以一己之私心,破坏伐赵大业,致使白起辛苦打下的局面功亏一篑,而后又进谗言害死白起。郑安平和王稽的丑闻揭发后,就向秦昭王举荐了蔡泽顶替他,自己溜之大吉,典型的八面玲珑,永远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枉秦昭王那么信任他,以国士相待,言听计从,他是有负秦国的。

唯一值得敬佩的是,懂得急流勇退,放下权利,明哲保身,否则就是商鞅和白起的下场,权利是毒品一旦沾染就很难戒掉,也是猛虎,骑虎难下,所以他能审时度势,懂得适时取舍进退是难得的,他也成为少数几个身居高位还得以善终的秦国名臣。


如果非得选一个,我看好商鞅,一场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发展轨迹,也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俚变法让邻国魏国强大了一百年,一直压得秦国喘不过气,楚国吴起变法失败了,商鞅变法让秦国最终完成一统大业,而且,往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再也没有一次变法获得成功,王莽失败了,王安石失败了,张居正顶多算是改革,还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价,光绪变法失败。

卫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冒天下之大不韪,认为是对的就坚持到底,纵然人格上有瑕疵,司马迁评价说他刻薄寡恩,纵然最终身首异处,也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对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所处的风云变幻的大变革时代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