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怒而天下惧,一人熄而天下安,张仪如何成为名震诸侯的名相?

iwndl


战国时期,秦惠文掌权时,秦国越来越强大。这引起了其他六个国家的恐慌。如何对付强大的秦国呢?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个方法叫”合纵”。

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游说,要他们和秦国一起,去打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连横”。

在这些政客中,张仪是最出名的。张仪是魏国人,起先跑到楚国去,楚王没理他。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取得了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

当时六国正在进行联盟。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要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

张仪跑到楚国,对楚怀王说:“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愿意割让六百里的士地给楚国。”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鬼话,答应了张仪的要求。

当楚国的使者去验收秦国给的士地时,张仪却翻脸不认帐,说他当初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楚怀王听说气坏了,就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楚国大败。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向秦国求和,从此楚国元气大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仪戏楚。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在整个秦惠王时期,张仪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枫叶永刀


自魏国独大之势当然无存之后,列国间是同盟还是对立,已经成了左右战国局势十分重要的因素。时势造英雄,于是就有英雄,专门研究诸侯间的外交。他们游走于列国之间,或谋一国之前途,或谋一己之私利,以“合纵”或“连横”之说游说君王,世称纵横家。其中名气比较大令后人熟知的就是苏秦,张仪了。当世的社会舆论对纵横家能力最高的评价或许就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但这句话所评价的两个人,却不是苏秦和张仪,而是张仪和另外一个人。谁呢?他就是公孙衍。


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合纵事业的创始人,与张仪齐名。在秦惠王处死商鞅后曾在秦国任大良造(最高军政长官),公元前330年率军攻打魏国大获全胜,展现了他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而我们要说的去不是他的军事才能,是他的合纵策略。

在被张仪从秦国挤走后他又回到了魏国,随后公孙衍发动了"五国相王"之举,企图联合三晋与燕、中山国,来抵御大国的进攻。结果就在"五国相王"的当年(公元前323年),楚国就向魏国发起进攻,楚将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去8个邑①。"五国相王"可称为公孙衍的一次"合纵"运动,但仍敌不过楚国,因此魏惠王对"合纵"政策动摇,接受了张仪"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的政策,任命张仪为相。主张联合齐、楚以抗秦的惠施被摘相印,到了楚国,后又到宋国。惠施的去魏相,是张仪"连横"政策的胜利。


张仪相魏之后,主张合纵的公孙衍与惠施一齐失势。公孙衍已经是第二次被张仪挤走了。在秦国是这样,跑到魏国还是这样,这也太欺负人了。公孙衍矢志报仇。

他以一人之力,游说齐、楚、燕、赵、韩五国。齐、楚肯定也早已明白过来自己着了张仪的道。结果,公孙衍的游说大获成功。仅仅三年之后,在五国的共同压力下,魏国被迫逐走张仪,任用公孙衍为相。

终于执掌大权的公孙衍利用刚刚攒下的人脉重新组织了一次合纵,一次真正的合纵。公元前318年,楚、魏、赵、韩、燕五国联盟,共推楚怀王为盟主,大举伐秦,并且联络秦国背后的游牧民族义渠一同举事。


少夫人168


张仪的策略在秦国得以施展,将其他诸侯国各个击破,使秦国强大起来,因此,名声大震!



用户52858213124CB乚


在战国末期先秦崛起,这个时期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叫张仪一个叫苏秦,他们在政治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学识很令人所佩服,各有各的特点还称霸着各个国家,这也就有了后人对他们这样的评价“他们一生气,诸侯都很害怕;只要他们安定在家中,天下将很太平。”可见他们是多么厉害的人物。

首先说说苏秦这个人,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可是他却有远大的抱负。曾拜鬼谷子为师,在其门下学习了很多兵法知识,但是即便是满腹经纶,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于是他便选择再次丰富自己的头脑,几年过后终于找到机会,得到了燕昭王的欣赏。苏秦为了报答君王的恩惠,便去齐国做了卧底,慢慢削弱齐国的实力,还渐渐地让齐国走向了灭亡。齐国灭亡后,他开始游历六国,与六国达成一致目的,那就是抵抗秦国。

其次就是张仪这个人虽然比苏秦年长一些,可是却比苏秦出道晚。并且他和苏秦的师傅都是鬼谷子。据说张仪出生在魏国时期的一个不错的家庭中,事业上也是很顺利。而他们的师傅之所以叫鬼谷子是因为他隐居的地方而得名,鬼谷子精通兵法,懂得各方面的知识,还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一位先祖了。

虽然他们之间存在年龄差异,可是苏秦这个人却比张仪早一些进入官场,于是张仪想着让苏秦帮忙介绍进入朝廷,可是苏秦却不以为然,并不理会。自此之后张仪就投靠秦国,不断稀释苏秦的势利,最终也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一些努力,那就是离间了苏秦合纵六国的目的。在我们看来他们两人虽然有不同的出生,可是却有一样的远大志向。

从他们两人所掌握的权利看来,苏秦肯定是比张仪权利大,毕竟经验多,可是他们都凭自己的实力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可是从结果看来,张仪支持秦国为秦国出谋划策,离间苏秦合纵的六国,最终六国被秦国打败。即便最终他们都是被罢免了官职,可是苏秦身份暴露被处死了,而张仪只是被赶出国家。


生活驿站懂你所需


"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一、要了解张仪首先要了解纵横家!

纵横家,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可是炙手可热的学派,因为学好了真的可以一步登天!

纵横家是以当时的天下作为棋盘,以谋略为基础,使用口才,利用各种手段到说服对方,从而左右天下局势,从中谋取名利。

论辩论,比不上“离坚白合同异”的名家;论仁义,不能和儒家相提并论;更没有墨家的“兼爱非攻”高大!

但纵横家就如丛林中的毒蛇,让人讨厌,更使人害怕!

二、张仪的背景

张仪的老师是赫赫有名的鬼谷子,同学有苏秦、庞涓、孙膑、商鞅等等,个个都是厉害的角色。

张仪,魏国王室的后代,破落的贵族,庶出的低微。总之还是和魏国王室有点牵连的。

三、出道

张仪的出道还是有争议的,但我们还是以《史记》为依据。

张仪出道后,在魏国并没有被重视,虽然他的身世和王室有点关系。这时他的同学苏秦已经名扬天下了,在赵国还被封为“武安君”,为合纵联盟的领导,拥有六国的相印。他赶紧前去投奔,此时的苏秦,正在为苦苦支撑着合纵的阵营不被破坏。听说张仪来了,感觉成就张仪,钳制秦国的机会来了。

苏秦对张仪的到来不但没有体现出同门的一丝热情,招待都用下人的饭菜,还当着众人说张仪混的真差!张仪受到侮辱,愤然离开赵国,想想或许秦国才是用武之地,前往秦国!苏秦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上下打点,直到张仪有所成就,才把前因后果告诉张仪。张仪自然感激,从中斡旋秦、赵之间的关系。

四、拿到大秦的相位

张仪凭借苏秦的打点,加上鬼谷子的名气,客卿的位置还是容易一点到手的。但要拿到相位还是要做点实在的事情的。

机会说来就来,张仪和公子华攻打魏国的蒲阳,并且占领。张仪向秦王献策,用蒲阳换取魏国河西土地,并用公子繇做人质,与魏国联盟。秦王见张仪有如此提议,内心以为张仪狂言,还是让张仪放手去做了。张仪出使魏国,说秦国归还蒲阳,是秦国对魏国的宽厚,魏国应该和秦国和好,依靠秦魏联盟来抵御其他国家。魏王献上郡十五县和少梁作为回报!

兵不刃血,秦国得到了大片的土地,还和魏国联盟!秦王封张仪为相!开始了“连横”破纵的大业!

公元前324年,张仪拥戴秦惠王正式称王,更年号为秦惠王元年。

一年后,张仪又和齐、楚两国的相国会盟于啮桑!

五、张仪也做过卧底

会盟回来后秦王免去了张仪的相位。计划让张仪去魏国发展,并让魏国率先臣服于秦国,以此让其他国家效仿,从而破坏合纵联盟。刚开始魏王不同意,张仪就让秦国来硬的,派兵正面攻打,自己找机会“相劝”。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经过正面攻打,秦国打败了魏军和魏国的盟军。魏襄王正好同意张仪的“劝说”!率先退出抗秦联盟。

张仪的卧底是极为成功的。

六、退出历史的舞台

张仪回到秦国依然是相位。这期间和司马错争论东出还是开拓后方的问题,最终秦王听从了司马错的意见,派张仪等开拓巴蜀。自此秦国有了丰硕的战略资源,有了后来一统天下的保障!

接着张仪开始向楚国动刀,先是答应楚王,只要楚王和齐国断绝联盟秦国就给楚国六百里土地。楚国不用征战就能得到的好处,无能的楚王竟然上当。楚国于齐国断交,张仪耍赖,说自己拿来的权力给楚国六百里土地,是楚王听错了,张仪只答应给楚国自己的六里的封地。结果楚王大怒,出兵攻打秦国,齐国趁机出兵和秦国一同攻打楚国,楚国打败,秦国反而得到更多的土地。后来张仪胆大,再次出使楚国,楚王直接囚禁了张仪,而张仪早有准备,找人说服了楚王,放了自己!!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张仪戏楚的故事。

接着张仪先后游说了韩、齐、赵、燕,尽力破坏合纵联盟。回秦国的路上,刚到咸阳,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的眼里张仪是个小人!一帮大臣趁机向秦武王上疏张仪的坏话。张仪嗅出了危险!请求去魏国再次卧底!秦武王同意了!

到了魏国的第二年,张仪离世!

结语:

张仪,从秦国的角度看,绝对是功臣!辅佐秦国期间,秦国开疆拓土,稳定后方,东出函谷关,多次破坏合纵联盟!真正做到了“一人怒而天下惧,一人熄而天下安。”


一世嘉文


历史长河,道不清的成功和失败…张仪能成为一代名相,我个人简单总结如下:

1.有真才实学!拜鬼谷子为师,勤学苦读,学习纵横之术,形成了自己“连横”的外交思想,出师后,游说各国,积极实施自己的思想和策论,尤其是在秦国,几乎用了一生在奔波和实践自己的战略思想,事实证明,他的连横之策高于合纵,为秦国称霸立下汗马功劳!

2.遇伯乐,才能得以发挥!张仪开始不为魏国,楚国所重用,甚至还遭受到凌辱,怀才不遇,很不得志,直到遇到秦惠王这个伯乐,张仪的才能才得到认可,其连横的战略思想和策略才能得到实施!遇到贵人秦惠王是张仪的最大的成功,战略正确又有秦王支持,破六国,成为名相是必然的事!

简述历史分享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虞海棠


1、 出任魏相。

公元前322年,张仪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出任魏国宰相,实为秦国的间谍。张仪出任魏相之后,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事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没有得到魏王的认可,秦惠文王于是派兵攻占魏国曲沃、平周。

公元前318年,五国组成第一次合纵联盟,合纵攻秦,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利害。说动燕国、楚国退兵。秦军此战斩首合纵联军八万,诸侯们震惊慌恐。

2、 张仪戏楚。

公元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当时齐楚两国已经合纵联盟,为了拆散齐楚联盟,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出使楚国,游说楚怀王。

张仪游说楚怀王,对楚怀王许下重诺,如果楚国与齐国断绝往来,解除盟约,秦国献给楚国商淤六百里土地。秦国与楚国互通婚姻,结成兄弟国家。

张仪戏楚

楚怀王听后非常高兴,立刻断绝了与齐国的联盟,楚怀王馈赠了大量的财物,楚怀王派遣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都城咸阳之后,假装没有抓紧马绳子,跌下来受了伤,连续几个月没有上朝,楚怀王见到秦国土地迟迟不到手。担心秦国是因为楚国与齐国没有彻底断交,楚怀王派遣使者辱骂齐宣王,齐宣王愤怒,斩断符节和秦国结交。

秦、齐国建立同盟之后,张仪才上朝,面对楚国使臣索要商淤六百里土地,张仪却声称只有六里土地,楚国使臣返回楚国之后,楚怀王知道上当受骗之后,怒不可赦,发兵攻打秦国,秦齐国当时已经结盟,秦齐两国共同出兵攻打楚国,楚国打败,秦军夺取了丹阳、汉中的土地。

3、游说山东六国、破坏合纵联盟。

在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311年,张仪游说山东诸国君王,破合纵,为大秦利益殚精竭力。

一个熄而天下安,一代名相就此隐退。

公元前311年,张仪出使燕国归来,返回秦国报告,还没走到咸阳的时候,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继位。

秦武王崇尚武力,本来就不喜欢张仪的口舌游说,加之秦国很多大臣说张仪的坏话

:“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

张仪深知自己不得秦武王的器重,商鞅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于是张仪主动引咎辞去秦国丞相之位,黯然归隐。


用户光子gz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记景春的诸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大概意思是:公孙衍作倡导的合纵策略以弱国联合起来共抗秦;而张仪提倡的连横的外交策略,却让各弱国抛弃合纵,纷纷连横亲秦。这两个人当他们发怒时,天下的诸侯都会很惧怕。而当他们隐退安居时,天下的战事就会平息。

张仪只是看清局势,利用形势,趋利避害,主张攻伐联谊,远交近攻等战略。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游走在各战国之间。


蕲天行者


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但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张仪不讲信义,在外交场上运用欺骗伎俩,为人们所不齿,但仅从一个使者的角度来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务。而且作为纵横家的一代鼻祖,他开创了一个局面,为后世的外交家们在辞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种范式。


常有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