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哪个意义和价值更大?为什么?

烟郭说历史


比较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我认为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要大过郑和下西洋。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俘,又被拘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此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遭遇匈奴围堵,穿越沙漠戈壁,跨越葱林雪山,历经艰险,出发时的100多人,在回到长安时,只有张骞、随从堂邑父,及他的匈奴妻子三人。虽未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任务,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封“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游说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各国开始派使团出使汉朝。由此,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从敦煌,经玉门关、新疆,至中亚、西亚,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畅通无阻。把西汉与中亚各国联系起来,促进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核桃,葡萄,石榴,蚕豆等植物传入中国,坎儿井、蚕丝、冶铁术等也传入了西域各国。

张骞“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

再看郑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据说有二:一为寻找建文帝,二为宣扬大明威德。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8年,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虽然也有一些积极意义,比如拓展朝贡体系,开拓海外贸易,促进国内生产,促进对外界的了解。但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禁止民间商船跟随,忽视经济利益,长期厚往薄来,说白了就是赔钱赚吆喝,由此引发财政危机。郑和之后,明朝逐渐禁海,也逐渐丧失了海上的优势地位。

张骞和郑和,他们对国家和东西方文化交流,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汉武帝雄才伟略,社会蒸蒸日上。仁宗、宣宗二帝在阅历及个人能力上远逊于太祖、成祖二帝,加之社会的稳定,他们无力也无心向外拓展,以守成为主,社会暮色渐重。

所以决定了他们的结果不同


德邻君


虽然张骞通西域与郑和下西洋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对外交流的大事,但相对来说,个人认为还是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与价值更大,反观郑和下西洋,虽然看上去相当的雄壮,但说白了很大程度上属于在赔本赚吆喝,能够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宣扬了明朝当时强大的实力,除此之外再没其他的实际价值,而且对明朝的元气造成了很大的损耗。

张骞通西域的规模虽说远没有郑和下西洋那么雄壮豪迈,而且与风光体面出海的郑和船队相比,当年的张骞等人受尽了辛苦,而且队伍也相当磕碜寒酸,但张骞通西域带来的影响价值,是郑和下西洋远不能相比的,这种实际价值直到今天仍旧存在。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影响张骞通西域都做到了,而张骞通西域带来的价值郑和下西洋就难比了。

首先对比一下两者的意义:

张骞通西域的本意是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围攻匈奴,解除汉朝北部的隐患,虽然一开始的目的是军事方面,但结果产生的影响早就远远超过。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得以贯通,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频繁,极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融合。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而关于其本意众说纷纭,既有寻找建文帝的说法,也有宣扬威德的说法。虽然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也像张骞通西域那样促进了文化交流,但无论是交流的领域还是持续的事件方面,都很难与张骞通西域相比。

其次对比一下两者的实际价值:

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贯通,来自西域的音乐、舞蹈、诸多的农产品都传入了中原,而中原的冶铁术、丝绸等也传播到西域和更远的地方,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从此密切起来持续至今。更重要的是,张骞通西域使得汉朝在天山南北的威望得以建立,为之后设立西域都护府,将之纳入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郑和下西洋,实际上的支出与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先后其次下西洋耗损巨大,虽然推动了所谓的朝贡贸易,然而中原历来朝贡贸易都是薄来厚予,完全是在做亏本买卖。郑和下西洋非但没有给明朝带来多少实质上的收益,反而使得明初时期的财力压力陡增,最终也不得不终止,而后曾远扬海外的中土船队,也逐渐淡出。

对两者进行总结:

无论是张骞通西域,还是郑和下西洋,在中外交流史上都是非常重要,足以彪炳千秋的大事,但两者最终产生的影响与带来的实际意义还是相差甚远。张骞通西域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拓,所以使得凿通西域以后的丝绸之路得以兴盛千年,而汉朝乃至后世带来的利益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郑和下西洋,则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与荣誉意义,其本身的目的就带着浓重的炫耀色彩,当时的明朝的确富有强悍,但这种大规模的基本无收益的吆喝活动,很难持久。如果郑和下西洋当时真得是为了进行贸易,确实能够促进经济文化上的持续性交流,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价值就远不止于此了,那才足够与张骞通西域相比。


澹奕


要说意义和价值,当推张骞通西域。

首先,我们看一下难度。张骞、郑和他们二人一个出使西域,一个下达西洋,但是难度绝对不一样!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西汉对西域的情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就像人类刚开始登陆月球一样,每走一步都是突破;郑和下西洋则不同,在郑和远洋航行前,我们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早已开通。早在南宋时期,我国的商船就已经去过波斯湾附近的阿拉伯国家。

其次,意义不同。张骞两次次出使西域,加上了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中亚国家等的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而郑和下西洋,最大的目的是炫耀国威,顺便交流。而随之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逐渐强大,像郑和下西洋这种壮举再也没有发生过,取而代之的确是闭关锁国、愚昧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