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肯还政于刘禅,有什么企图?

威史


很高兴为您解读,仅为个人观点。

要解读这个问题,不得不说白帝城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子嗣可辅,辅之;若子嗣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闻言泣不成声“臣敢竭肱骨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对于即是君主又是老友信任遗托,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报。

拨动时针,让时光倒流千年之前。此时蜀国,荆州已失,关羽被杀,张飞已死,黄忠、法正、庞统已故,刘备东征失败。蜀国已是满目疮痍,日薄西山!诸葛亮归政于刘禅,刘禅有能力守卫蜀国吗?诸葛亮归还内政军权,刘禅会接吗?个人认为不会。理由如下:

首先,于情,刘备临死前嘱咐“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虽不聪慧也知道刘备与诸葛亮亦君亦友,刘备临死前的嘱托绝不是戏言,是对诸葛亮为人的肯定。更何况蜀国之内,诸葛亮威望甚高,不是自己能比拟的;朝内军中都是以诸葛亮马首是瞻,不是自己能驾驭的了的。

其次,于理,刘禅虽不昏庸,但才智一般。内政上,自己比得了诸葛亮吗?自己能慧眼识珠,培养人吗?不能。自己能挽救蜀国内日渐式微的经济形势吗?也不能。军事上,自己能比诸葛亮更会运筹帷幄,带兵打仗吗?不会的。自己能应对缺兵少粮,将领渐少的局面吗?不能的。魏国兵强马壮,吴国虎视眈眈,自己接了权,能谈笑风生,从中斡旋,守卫蜀国吗?恐怕也不能。刘禅可能深夜难眠之时,也常常思考,假设自己掌权后得与失,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信任诸葛亮。失去诸葛亮,无疑自毁长城!

最后,刘禅向诸葛亮要权,诸葛亮会不交还于他?恐怕是刘禅自己不想要,也不会去要。江山还要依仗诸葛亮挣着,蜀国的脊梁!

汉朝末年,虽是群雄逐鹿,但去古未远之际,忠义之风尤其醇烈,忠诚死节之事,屡现于世。诸葛亮以《出师表》,表明心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如有企图,以当时之权,之智,翻手而已。皆是以报刘备知遇,知识,知己之恩。


陈先生侃历史


诸葛亮如果还政于刘禅,诸葛亮就控制不了刘禅了,也控制不了蜀国的政治局面了。刘禅宠幸祸国秧民的黄皓,恐怕五年之内蜀军就的灭亡。

刘备兴蜀国75万大军讨伐东吴,被陆逊用火攻的方法把刘备打败,蜀国的精锐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年轻的将领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都战死了,黄权万般无奈率领本部军事投降魏国了,不然的话也得被陆逊给消灭了?

刘备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招诸葛亮晋见托孤。刘备是乱势骁雄,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刘禅是什么水平,如果没有诸葛亮辅助恐怕是一事无成。刘备传旨请诸葛亮做于龙塌旁边,抚摩着诸葛亮的后背说:*我自从有丞相追随,有幸成就帝业;可是我见识浅陋,没有采纳丞相的良言,悔恨已经来不及了,马上就要不行了。我的儿子刘禅软弱无能,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说完,泪留满面。诸葛亮也哭着说:*愿陛下善保龙体*!刘备说了三件事主要是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如果刘禅真的不行,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这是考验诸葛亮呢?诸葛亮吓得磕头如捣蒜,说:*臣怎么敢不尽股竑之力,臣愿尽犬马之劳,来报达先帝的知遇之恩*!刘备让内侍扶诸葛亮起来坐着。还有就是瞩附赵云,大意是咱们哥倆是患难与共,我死后要照顾好你大大侄子;还有一件事就把告诉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等等。

刘备说完这些话,就死了,是年63岁。





隐者康司马


刘禅是一个只知道安逸享乐的人,一旦还政于他,蜀国就会很快被魏吴吞噬。再者,诸葛亮总想着功成身退,一旦还政于这个无能的主子,自己的事业将会功溃一篑,闹不好,连生命也会被人暗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