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能力怎样,真的是像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么不堪吗?

浮霜犹纯经雪艳


刘禅的能力不怎么样,但也不至于被人说的那么不堪,只能说是中庸,其实中庸之道也是自我认识的一种体现,像汉初的曹参,采取的就是无为而治,刘禅觉得自己能力不及诸葛亮,就放手让诸葛亮大胆去干,自己对他全面信印,这就是他的一大优点和聪明之处,诚实有自知之明,没有那么多心机,这也是他在做了亡国之君能保全自已,和得以善终的原因,总比那些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比谁都强,独断专行,最后国灭身死的君王好吧。


归家的绵羊


刘禅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误解,其实他的能力还是不差的。

那为什么都是这样的看法呢?

我们来说一下:

一,他老爸刘备能力太强,气场非常强大。在他面前,从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对于刘禅来说,刘备就是大山,是大靠山也是山大的鸭梨。

所以不是说他没有才华,是没机会展露出他的才华。

二,诸葛亮太高大了,作为他老爸的老铁,也是托孤之臣,刘禅称呼他亚父,就是干爹。

同样在他面前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流露出一点不满。

所以他有才华也不敢表露出来,在诸葛孔明面前,他那点智商分分钟被扑灭。

三,从赵云血战长坂坡救出他,然后被他老爸狠狠扔在地上,以达到笼络天下人心的目的开始,就从此没有人把他当回事,也可能大家都以为他被甩成了脑震荡,秒变傻瓜了,哪怕他是刘备的亲儿子。其他人都没有当他为主子,刘备在是刘备,刘备不在就是诸葛亮了。

你们说他冤不冤啊?

其实,刘禅在他老爸死后,就知道不可能争夺天下了,偏安一隅,明哲保身才是长寿之道 。

他老爸拥有诸葛神算和五虎上将,力量大的时候甚至超过了曹操,可是还是被人灭了,他怎么能成事呢?所以顺势而为 ,就让诸葛亮闹去吧。

他从来都没有反对过诸葛亮的意见,作为一国之君,这是不是很反常啊?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耗不过他。也许他早就打定主意,诸葛亮一死,他就随了魏国。

他的聪明,不是在于没有继承他老爸的遗志,而是明知不可为,那就不为。

结果就是后来他成为了三国后主中寿命最长的一个。


军哥话历史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事实上:“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这样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难怪有人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可见刘禅具有一个政治家宽容大度的胸怀。

扩展资料: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进为皇太子。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


会木工的厨子


刘禅,蜀汉后主。十七岁继位,在位共计四十余年,是三国战乱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可能有人会说在位时间长并不代表什么,这都是诸葛亮的功劳。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是一个是没有能力的皇帝,他凭什么能在乱世生存?更何况诸葛亮在刘禅继位后十余年就逝世了,随后的二十几年可没有,如果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怎么可能稳坐这个皇位。

历史上的刘禅可能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但不得不说是一个贤明的君王。

其一,诸葛亮还在时,刘禅深深的知道这个前朝重臣的能力,也了解在当时刚继位时主弱臣强的情况。于是,他懂得放权,事无巨细的支持诸葛亮,无论是他要北伐还是要其他的什么。但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便立刻行动起来,先是取消丞相这个官职,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国家政事,费袆为大将军主管国家军事。军政分开,两个人相互制约,各有重点,避免了被人专权的情况。

其二,其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让民众修身养性,停止诸葛亮时期穷兵黩武的状况。要知道当时蜀国人口不足100W,而士兵却有约20余万,可以说蜀国当时绝大部分的青壮年都是在当兵。这一举动也让蜀国的人民无不拍手称快,把刘备、诸葛亮时期留下的烂摊子给尽力收拾 掉。同时,对于刘禅的“不战而降”,主动向魏国投降,你可以说他是懦弱、无能,统治阶级特别是其宗亲反对强烈,但是从蜀国百姓来看,这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刘禅的贤明和宽厚。

同时,对于“乐不思蜀”这个典故。

如果刘禅像个正常人一样思念蜀汉,思念家乡,泪流不止。那魏王还会容得下他吗,他还能活到寿终正寝吗?是形势不得不迫使他像个傻子一样乐呵呵。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没有被赐死,能安享晚年的亡国之君。

他的一生,可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不得不说真的已经对得起自己的王位了。


大李冠军侯


其实刘禅还真的不是那种一无是处的皇帝。

首先刘禅接管蜀国的时候,蜀国已经到了一种穷兵黩武的地步,再加上诸葛亮为刘禅所留的姜维一直想要超越自己的师傅建立北伐的奇功,但是在那个时候他并没有审时度势看清蜀国的真实实力,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师傅给自己留下的政策是正确的,便一直执意而行,就算是刘禅也无法阻挡他北伐的脚步。而这个时候刘禅急需要有人来帮助自己制衡姜维,那这个人就是黄皓,虽然后期刘禅重新宠信黄皓,导致邓艾兵临到城下,但是如果刘禅不这样做的话,估计蜀国灭亡的会更快。

当刘禅看清姜维和黄皓的真实面目之后,他就要为自己后来的统治留了一道新的保命符,他为自己留了这样一个人才,那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诸葛瞻八岁的时候便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父亲,但是在刘禅看来他依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在诸葛瞻年纪轻轻的时候,刘禅便已经给了他非常高的待遇,为的就是让他能够产生一支独特的力量来制衡姜维和黄皓。

虽然最后诸葛瞻依然没能制衡姜维和黄皓的势力,但是他的最终临终遗言却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元和郡县志》记载,诸葛瞻临终之前曾高呼:“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反?”由此可见刘禅并非历史上所说的一无是处。

因为光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依然将蜀国统治了41年的时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便可以体现出他的智力与能力,虽然最后因为自己国家实力弱而被攻破,但是依然不可否认刘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君主,刘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享有仁宗庙号的皇帝,他并不昏庸,历史对刘禅的解读也是有失偏颇。


一击必杀成功


刘禅作为一位君主,我觉得他的确有些不堪,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中,都能够比较全面的概括他的为人。

第一点喜好游玩喜好女色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影视剧中,乐不思蜀的故事广为流传,给人的印象就是他是个呆头呆脑的,无所作为的君主。而且刘禅喜好声色犬马是有记录的,三国志记载谯周对他有一段谏言。直接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他对于祭祀活动经常不出席,但是对于游玩他是乐此不疲的,除了以后游玩之外,对于美女他也是没有节制的。

当然作为一个君王。喜好声色犬马。不一定就代表他是一个昏君。喜好声色犬马,对于帝王的军政能力的确有影响,但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智商低下的人。曹操和司马炎都喜欢女人,但是他们的政治能力天差地别。但是过度的喜好游玩不理政事显然是一个昏聩的人。

第二点亲近小人,远离贤臣

我们知道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成为蜀国事实上的统治者,但是诸葛亮并不是一个长寿的人,在诸葛亮过世之后,费祎和蒋琬是重臣,但在公元26年讲蒋琬之后,刘禅就自己一个人独揽大权了。这个时候他已经39岁了。刘禅自己独掌大权的时候,蜀国就向下坡路奔去了。

而这个时候执掌朝中大权的一个是太监黄皓,一个是陈祗。其他的大臣比如说诸葛瞻虽然没有直接的参与作恶,但是他们对黄皓的行为熟视无睹。刘禅也不是一个智障他对黄皓的所作所为是非常的清楚的,但是就是不愿意处置他。

而姜维和黄皓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蜀国政局的分裂。

第三点,他是一个懦弱的人

有人说刘禅投降是一种明哲保身的行为,但是他投降的时候的确得很怯懦,刘禅亲自把自己捆起来,然后抬着棺材到邓艾的军营前面乞求活命,这样的表现的确让人觉得很懦弱,庆幸的是,邓艾并没有因为看不起这个懦夫杀掉他,反而是宽恕了他。

如果遇到的是其他的人,那么他的小命肯定不保。刘禅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还写了一封投降书。而因为投降蜀国有好多人自杀了。但是他心理素质很硬,他就是要活命。

正因为他求生欲非常的强,所以说留下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典故,有人认为这是刘禅保命智慧的体现。刘禅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命,但是丢掉了自己的面子。一个人如果为了保命丧失掉了自己的一切,那么还能称之为智慧吗?凡夫俗子都能做到这一点。

总结

虽然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君,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显然不是一个明君所为,只能说他是一个资质普通的人。而正因为他是刘备的儿子,才坐上的蜀国国君的宝座,虽然他当了41年的皇帝,但是真正等到他执政的时候蜀国就不可遏制的走向了灭亡,可见他的执政能力实在是堪忧。唯一令人称道的保命能力,或许是他自己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但是一味的推崇这种犬儒的做法。显然不是正常的价值取向。


君临天下的人


我们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说刘备死后,他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没啥主见。其实,刘禅还是有主见的。比如诸葛亮提议北伐,刘禅是反对的。因为当时蜀国的GDP比魏国差远了,不仅打不过,还劳民伤财。但诸葛亮坚持要打,刘禅也没办法。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北伐,可见他也有明白的时候。

另外,刘禅“乐不思蜀”这件事儿,发生在魏国消灭蜀国之后。当时刘禅投降了魏国,并被安排到魏国首都洛阳居住。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家?刘禅说当然是这里好,“乐不思蜀”就是讽刺他忘本的。可如果刘禅说想家,他还能活吗,想家八成想复国嘛。刘禅他爹刘备当年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不也曾为了保命说自己不是英雄吗。

所以,刘禅虽然很无能,但他也是个明白人。



苏莱曼1224


关于这个问题,壹零壹肆来回答。

提到刘禅的时候,普遍的评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是“智量甚大”。就是说刘禅并不是弱智。

从两件事可以说明刘禅并不是弱智。

第一件事:从刘禅执政开始,不再设置丞相,以免自己再大权旁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刘禅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接替诸葛亮“总统国事”。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四月,任命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恢复了汉武帝以后的制度。延熙二年(公元239年),任命蒋琬为大司马。延熙六年(公元243年),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也录尚书事。大司马蒋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大将军费祎主管军事,兼管行政。两大权臣权力交叉,相互制衡,各有侧重。这样一种高明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岂是弱智的人想得出的?而且,据《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去世后,刘禅干脆“自摄国事”。如此这般不动声色地从辅臣手中夺回君权,又岂是弱智的人干得了的?

第二件事是: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征讨公孙渊。这在蜀人看来,无疑又是一次北伐的好机会。然而刘禅给蒋琬的指令,却很沉着冷静。据《三国志·蒋琬传》,刘禅说:辽东三郡发生的反曹事件,就是当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呀!看来上天是要灭亡曹魏了。请爱卿整治行装,奖率三军,进驻汉中。等到吴国的军队也开始行动,东西两方相互呼应,魏国内部又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发动进攻了。其实就是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重蹈前人劳而无功的覆辙。

由此可见,刘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差。他之所以显得很差,是因为他的父辈和对手太强,自己又是一个亡国之君。

如有不当之处烦请指正。



壹零壹肆


不是明君,也不算昏君,庸碌之主而已。

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佐,他不会像赵构之流去拖后腿;但是国势不振的时候,他也没有能力力挽狂澜。

在司马代曹,并且稳定了北方局势后,刘禅成为亡国之君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问题。


三分闲田


我看过三国演义,没有看三国志正史。俗话说“抱不上的刘阿斗”,三国后被晋朝所灭,阿斗被俘,晋主问阿斗怎样,阿斗说“此间乐,不思蜀”,所以刘阿斗一无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