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盗墓贼,为何曹操和温韬在后世人眼里待遇差距如此之大?

麻花的故事


在我国历史上,历来不缺盗墓的话题,小到民间盗墓毛贼,大到帝王将相,都有干过这种有损阴德的事。

近代最有名的掘墓大盗,就是民国时期的军阀孙殿英。他以军事演习做掩护,用炸药破开了清东陵慈禧墓,盗取了数不尽的财宝,关于那个翡翠西瓜或白菜的故事,真假莫辨,但却源远流长。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干过盗墓的事,或许应称之为盗陵。他借维修明永陵的幌子,盗取了永陵的木料,自己用来修筑宫殿。

影视形象中的曹操

在盗墓这行,公认的祖师爷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创始人,汉朝丞相曹操。盗墓的人"出活"时,必先祭拜这位祖师爷。

而曹操能被盗墓贼认为是祖师爷,与陈琳传檄天下中的一句话有很大关系,这也使得曹操的恶名远播。

200年,占据陈留和许都的曹操,与河北袁绍在官渡对立。开战前,袁绍的幕僚,大才子陈琳特意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又梁孝王,先帝母昆。而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这个意思是说,曹操亲自指挥上阵,命令军士挖了汉梁孝王的陵墓,把棺材撬开,尸体给拽出来,金银财宝全部被洗劫一空。只要是曹操盗过的墓,棺木全都被撬,无一幸免。

梁孝王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武,深得母后窦太后与哥哥汉景帝的宠爱,被封在了当时最为富庶的梁国(河南省商丘附近),他得到的封赏超过任何人。史书上说他的珠宝玉器比景帝都还多。

陈琳说曹操从梁孝王墓中盗得的金银财宝超过10万斤,靠这些财宝养招兵买马,成就一番霸业。

陈琳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文笔犀利,将曹操盗墓的情形刻画的惟妙惟肖,非常生动,之后便成为曹操一生的槽点,屡屡被后世提起。在三国演义中,关于这段故事时写道,曹操听完手下念毕陈琳的檄文,吓得头疼病一下子痊愈了。

有了陈琳这一纸檄文,曹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最终被盗墓贼认成了祖师爷。


大国之巅


因为他们俩压根不能相提并论,不是一个级别上的人物,就算是在后世流传中,曹操的名气也要比温韬大的多。

曹操与温韬两个人,在后世流传中,有一个共同事件就是——盗墓,盗墓这个事不是什么好事,可以说是人神共愤的一件事,而曹操与温韬在后世流传中都与这事有牵连,可是他们二人的后世名声却相差很大。

这还是与他们两个人自身有着极大的关系。

温韬

先说说温韬,温韬在史书记载以及后世流传中,就压根儿不是什么好人,名声自然差的一塌糊涂,这是因为温韬是个纯粹的盗墓贼,而且是以官方身份堂而皇之的盗墓,毁陵盗掘,取其中珍宝财物。


作为我国历史上五代时期人的温韬,在耀州节度使这个职位上,利用手中职权,大肆进行盗墓行为,几年之内,将其管辖境内唐朝的大小皇陵盗掘破坏,陵墓中的金银财宝,也被温韬悉数取走。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

曹操

曹操这个人其实不用过多的叙述,他的知名度是很高的,不管是正史还是如《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都对曹操这个人有着详细的记载,关于曹操盗墓一事,相关记载是他设置了“摸金校尉”这种专门负责盗墓取财、以补贴军需的官职,但是这事存在着争议。


而且曹操此人与温韬最大的区别就是,曹操不是以盗墓这个事件流传于后世的,曹操在他那个时期,地位、影响力是很大的,不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在那群雄割据的情况下崛起,都要比这个“盗墓事件”关注度高的多,况且曹操还是后来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独特的,在后世评价中,自然也是以曹操的这些作为为参考。


结语

由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曹操与温韬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是不同的,地位也不是不同的,温韬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以“盗墓事件”流传于后世,但曹操不同,曹操此人作为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的作为不是温韬能够相提并论的,所以二人在后世的评价中自然不同。


魔方历史观


一、曹操-专业的盗墓者

三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盗墓四起,说起最大的盗墓团伙还是要数曹操。别人盗墓是为了窃取钱财,谋取私利。曹操就比较有远大的政治远见,曹操盗墓是为了挖掘金银,筹集军资,为了能够更好更多的盗取宝物,曹操还成立了一个非常专业的盗墓团伙——摸金校尉。

史书记载: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十年军用也是有来头的,在《水经注疏》就讲,曹操盗掘所得的财宝,养将士十余年。

这支“摸金校尉部队”盗取了无数的古墓,获得金银财宝无数。其中收获财富最多的一次盗墓,就是盗取了一座西汉皇室的墓地,这个墓地的主人正是汉武帝刘彻的叔叔刘武。曹操盗取的金银宝物,据说养活了曹操所有的军队整整三年。

据史载,梁孝王的墓室足足有将近1400平方米,墓道、主室、回廊、侧室、耳室、角室全部一应俱全,在这些墓室中全都充斥了数目繁多的陪葬品,汉代厚葬的习俗导致他几乎把生前宫殿内所有的金银日用品等物件儿全部放入了墓室中,所以曹操在盗取此陵墓后能养活大军三年就不足为奇了。

曹操是中国盗墓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文采武略俱全,身在战乱时期的他,行军打仗,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曾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兵书,《孟德新书》。

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曹操爱好文学,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一生戎马倥偬而不忘吟咏。《魏志》评价曹操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魏书》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现存二十多首诗歌,全部是乐府诗,数量虽少,却不乏佳作。

此外曹操的盗墓造诣也很深。 曹操的盗墓军团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摸金校尉的任务是只拿金银财宝,像这种盗墓可以算是义盗,毕竟他们不会破坏墓主人的遗体。

后期政治上曹操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扩大屯田,兴修水利,使北方逐步强大起来。

二,温韬-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新五代史·温韬传》:“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旧五代史·温韬传》:“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亦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温韬为官七年,趁战乱时期,唐朝帝王陵墓几乎都遭到温韬的毒手,现在无论是民间野史记载还是官方记录,温韬盗帝王陵都是有明确记载的。

温韬所盗陵寝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在他任节度使的七年时间内,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作案,关中地区大小唐皇墓陵无一幸免,被其趁战乱之际,率领手下毁陵盗掘。唐朝诸帝的18个陵寝被他一一光顾。(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武则天的乾陵让温韬好几次都失败而归。)

温韬盗帝王陵的行为是极其可耻的,且不说给帝王陵墓带来的毁灭性破坏,最主要是他把当时很多帝陵里的文物以及很多字画,带出来之后都没有保管好,遭到损毁,用现在考古界给他所定的罪名来说是——千古之罪!

而温韬的下场也是很惨的,温韬为人善变,风吹两边倒,虽说他经常用盗来的宝物去贿赂上级,甚至皇宫贵族,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他的花言巧语和行贿所蒙蔽,这不就出现了后唐明宗李嗣源,他认为温韬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今天背叛后梁,明天就有可能背叛后唐,再加上他对盗墓极其反感,留着难道以后盗自己的坟墓吗?故后唐明宗李嗣源将其灭门。

同为盗墓贼,温韬盗墓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损坏了许多珍贵的字画,使文化断层。而曹操的盗墓团队只是为了解决暂时的困境,凑集军资。无论专业与私德二者高下立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