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二戰日軍沒有厲害的狙擊手?

老海講歷史


日本軍人的射擊技術還是相當不錯的,因此日本的狙擊手在軍隊中並不吃香,

日本在二戰中也研發了兩種狙擊槍,但是在中國的戰場上很少看到日本的狙擊手動手,

因為日本的士兵的射擊技術不錯,再加上日軍的狙擊手在軍隊中沒有那麼的重要,所以說顯得很不起眼,

日軍是本身就強調精確射擊的,很多的日本的師軍很多的日本士兵都是精確射手。

能夠打動燃燒的香菸頭,日軍使用的38式步槍是打一下拉一下槍栓的東西,不需要瞄準鏡精度也是相當不錯的,

而且在大部分的戰鬥中,日軍在前期的戰鬥中非常的迅速,完全是一邊倒的。

狙擊手的作用,完全體現不出來。

狙擊手能夠派上大用場的,就是在相對靜止的戰場環境中

一般是在對峙的時候才會凸顯出狙擊手的作用,誰也消滅不了誰,

這個時候狙擊手就起到了打擊敵方氣勢的作用,

比如說蘇軍最著名的瓦西里,他就是在斯大林格勒的環境中發揮著他的特殊的作用,一個人幹掉300多個納粹軍人,

在高速的機動化的作戰中,狙擊手根本就沒什麼作用,

狙擊手狙擊手再厲害也不過是一個人消滅幾百個人。

一頓火炮打下去,死了可能就不止幾百個人了。


歷史思想家


狙擊手是負責隱蔽伏擊的武裝力量成員。

他們一般經過特殊訓練,掌握精準射擊、偽裝和偵察技能。他們在二戰當中展現並發展起來,到今天已經成為特種作戰行動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常常成為特別行動成敗的關鍵因素。

二戰及後來的戰爭中產生了很多著名的狙擊手,如狙擊女王-蘇聯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狙擊之王-德國的科寧斯,冷血殺手-美國的查克馬威尼,德軍狙擊王-蘇聯的西里扎伊採夫,白色死神-芬蘭的西蒙海亞。。。。。

我最敬佩的是中國的張桃芳,他在朝鮮戰場上32天裡用442顆子彈消滅了214名敵人,令敵人聞風喪膽。


作為戰爭時間最長的罪魁禍首的日本卻沒有厲害的狙擊手!這是為什麼呢?

一、戰爭初中期,人人都是“狙擊手”

日本對中國垂涎已久,一直在整軍備戰。一戰之後,日軍形成了完整的徵兵和練兵制度,作為主力兵種,對於陸軍步兵的訓練極為嚴苛,而射擊是作為其中一個最關鍵環節。據原關東軍士兵五味純平回憶,步兵射擊初步要求是射擊300米處伏靶,5發必須全部命中,且3發要集中在拳頭大的面積上才算合格。隨後是更嚴格的限秒射擊,必須在2-4秒內擊中300米處隨機靶。

因此,日軍步兵的射擊技術非常好,據當年參加過抗日的老兵回憶,都對日軍的射擊精準印象深刻,“打人專打腦袋”。從這方面來說,日軍步兵幾乎人人都是“狙擊手”。所以我們抗戰初期的戰鬥才會打得這麼艱難,往往十倍兵力對戰而損失慘重!戰程發展快且人人精準,很難突出個人的傑出能力。

二、戰爭中後期,來不及培養“狙擊手”

戰爭中後期,日軍四面出擊,戰損巨大。國內人員快速補充,來不及進行特殊訓練,因此射擊、偽裝、偵察水平直線下降。其實這時候日軍每個小隊是配有“狙擊手”的,一小隊大約15個。但由於技戰水平低下及武士道精神,(把自己綁在樹上射死為止)往往一戰而終,因此也沒產生狙擊大咖。

三、日本工業基礎落後,狙擊步槍精度不高

日軍在二戰中針對美國、蘇聯、德國等國家,他們的武器是落後的。並不能生產高精度的狙擊步槍。圖為他們的狙擊97式狙擊步槍,其實就是三八大蓋加上了2.5倍或4倍瞄準鏡,射程500米。由於瞄準系統落後,沒有高程和糾風偏裝置,導致400米就打不中目標。比三八大蓋好不了多少。


而同時,德國的狙擊槍裝備了18倍瞄準鏡,有在1800米射死過敵人的紀錄。蘇軍的狙擊槍,也有1200米的射程。

四、日軍的戰略戰術不適合狙擊

二戰中的日軍的殘忍、瘋狂、狡猾是舉世公認的,信仰著為天皇獻身的武士道精神,不惜性命,勇往直前。他們很少冷靜地隱忍下來,即使要隱蔽狙擊,也往往上到高高的樹上,以要求視線開闊,最大限度地殺傷敵人。但這也是人生單程票,一旦被人發現便無處逃生。

結論:

二戰中瘋狂的日本,並沒有產生有名的狙擊手,但它的戰鬥力依舊十分強悍!戰爭,永遠是人類的苦難;和平,才是人類社會永恆的樂章!



【溫馨提示:長相思,淡忘憶,相見不如懷念。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胡說容易,碼字太難;既然有緣與您於此神交,期待文筆相談。如您認可“淡忘憶”,請關注讚賞分享,指正雅評留言,不勝感激!】


淡忘憶


因為死完了啊~~

本子連金貴的飛行員都能當成一次性消耗品,陸軍馬糞那些打槍的算個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