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報道孟津縣精神科護士焦莜珂事蹟


省媒報道孟津縣精神科護士焦莜珂事蹟

6月6日,河南省衛健委機關報——《醫藥衛生報》鄉村視角版報道孟津縣小浪底中心衛生院精神衛生科護士焦莜珂事蹟,敬請關注精神科醫務工作者的酸甜苦辣!

報紙截圖:

省媒報道孟津縣精神科護士焦莜珂事蹟

省媒報道孟津縣精神科護士焦莜珂事蹟

原文報道如下:

她是小患者的“媽媽”

本報記者 劉永勝 通訊員 姚偉旗

在常人眼中,由於工作原因,精神科護士應該是男性多一點,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應對那些突發情況。然而,在孟津縣小浪底鎮衛生院精神科,有一位女護士,她在工作方面有責任,有擔當,贏得了住院患者和家屬的好評,被評為孟津縣“優秀護士”。她的名字叫焦筱珂。

許多人問焦筱珂同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精神科護理這個職業?焦筱珂說:“剛到精神科工作時,我很好奇,也感到委屈和迷茫。”在她遭遇患者襲擊而受傷時;在精神疾病患者對她大聲喊叫時;在患者不配合吃飯,把飯菜打翻在她的臉上,湯汁順著鬢角往下流時……她想放棄了,不想面對這些喜怒無常的患者。可是,她想起自己對患者家屬的承諾,就擦擦淚,昂起頭,又重新投入工作。

省媒報道孟津縣精神科護士焦莜珂事蹟

2016年,孟津縣小浪底鎮衛生院成立精神康復病區。焦筱珂被醫院派到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學習。那時,她的孩子比較小,本來需要焦筱珂做的事情,只好讓婆婆和丈夫處理。焦筱珂的丈夫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雖然對她的工作非常支持,但是時間久了,也產生了不滿情緒。有一次,焦筱珂的丈夫生氣地說:“在你的心裡,只有患者和醫院,還要不要孩子,還要不要家?”當時,焦筱珂耐心地說:“今天,我來做飯,你歇歇吧!”其丈夫聽到這些話後,微笑著說:“你忙了半天,一定累了,休息一會兒吧,我來做飯吧。”那一刻,焦筱珂感動得熱淚盈眶。這就是一個精神科護士的家人,默默地給她關愛和力量!

精神科護士不僅要有精湛的護理技術,還要有極強的責任心、愛心和耐心。一天,科室裡有一個9歲的小患者,因為父母離異而沉迷網絡,出現精神分裂症狀:偏激、仇恨、幻視、幻聽等,病情比較嚴重。小患者對醫務人員時常打罵;說飯菜有毒,有人要害他;不睡覺,大哭大鬧。焦筱珂把小患者當成自己的孩子,每天教他讀書、學習,陪他做遊戲。小患者從排斥到願意和醫務人員在一起,會主動吃藥、洗澡、剪指甲。有一次,小患者竟然叫焦筱珂一聲“媽媽!”焦筱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焦筱珂認為,精神科護士要有扮演多個角色的能力,像老師,像母親,像朋友,像戰士,每天在工作崗位上忙碌。焦筱珂帶領護理團隊開展工娛療法,他們與患者一起唱歌、跳舞、做保健操;逢年過節,全院職工與患者一起包餃子,領導為患者送來水果和慰問品等。

他們以心換心,用愛守護著患者。病情逐漸好轉的患者,或許記不清楚醫務人員付出的諸多艱辛。可是,當患者在他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病情逐漸有所好轉,進而恢復正常生理功能,重新步入社會,能夠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時,焦筱珂等人感到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