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报道孟津县精神科护士焦莜珂事迹


省媒报道孟津县精神科护士焦莜珂事迹

6月6日,河南省卫健委机关报——《医药卫生报》乡村视角版报道孟津县小浪底中心卫生院精神卫生科护士焦莜珂事迹,敬请关注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酸甜苦辣!

报纸截图:

省媒报道孟津县精神科护士焦莜珂事迹

省媒报道孟津县精神科护士焦莜珂事迹

原文报道如下:

她是小患者的“妈妈”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姚伟旗

在常人眼中,由于工作原因,精神科护士应该是男性多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那些突发情况。然而,在孟津县小浪底镇卫生院精神科,有一位女护士,她在工作方面有责任,有担当,赢得了住院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被评为孟津县“优秀护士”。她的名字叫焦筱珂。

许多人问焦筱珂同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精神科护理这个职业?焦筱珂说:“刚到精神科工作时,我很好奇,也感到委屈和迷茫。”在她遭遇患者袭击而受伤时;在精神疾病患者对她大声喊叫时;在患者不配合吃饭,把饭菜打翻在她的脸上,汤汁顺着鬓角往下流时……她想放弃了,不想面对这些喜怒无常的患者。可是,她想起自己对患者家属的承诺,就擦擦泪,昂起头,又重新投入工作。

省媒报道孟津县精神科护士焦莜珂事迹

2016年,孟津县小浪底镇卫生院成立精神康复病区。焦筱珂被医院派到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学习。那时,她的孩子比较小,本来需要焦筱珂做的事情,只好让婆婆和丈夫处理。焦筱珂的丈夫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虽然对她的工作非常支持,但是时间久了,也产生了不满情绪。有一次,焦筱珂的丈夫生气地说:“在你的心里,只有患者和医院,还要不要孩子,还要不要家?”当时,焦筱珂耐心地说:“今天,我来做饭,你歇歇吧!”其丈夫听到这些话后,微笑着说:“你忙了半天,一定累了,休息一会儿吧,我来做饭吧。”那一刻,焦筱珂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一个精神科护士的家人,默默地给她关爱和力量!

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一天,科室里有一个9岁的小患者,因为父母离异而沉迷网络,出现精神分裂症状:偏激、仇恨、幻视、幻听等,病情比较严重。小患者对医务人员时常打骂;说饭菜有毒,有人要害他;不睡觉,大哭大闹。焦筱珂把小患者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天教他读书、学习,陪他做游戏。小患者从排斥到愿意和医务人员在一起,会主动吃药、洗澡、剪指甲。有一次,小患者竟然叫焦筱珂一声“妈妈!”焦筱珂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焦筱珂认为,精神科护士要有扮演多个角色的能力,像老师,像母亲,像朋友,像战士,每天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焦筱珂带领护理团队开展工娱疗法,他们与患者一起唱歌、跳舞、做保健操;逢年过节,全院职工与患者一起包饺子,领导为患者送来水果和慰问品等。

他们以心换心,用爱守护着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的患者,或许记不清楚医务人员付出的诸多艰辛。可是,当患者在他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病情逐渐有所好转,进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重新步入社会,能够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时,焦筱珂等人感到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